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1.
本研究采用林麝肠道分离的3株乳酸菌研制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复合微生态制剂进行了不同配比的选择、昆明小鼠安全性试验、活菌数的监测和林麝的应用。结果显示:作为最优配比的复合微生态制剂C(S2∶S3∶MRS2-2=1∶1∶2),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未引起小白鼠机体的不良反应;在14 d时,储存温度为-20℃下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活菌数降至1.43E+08 CFU/m L;用复合微生态制剂C治疗林麝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昆明小鼠,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组肠道乳酸菌显著大于空白组和感染组(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腹泻林麝,治愈率为50%。本试验首次研制了一种林麝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于提高林麝人工养殖的存活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因子血清型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本试验采用玻板凝集反应法进行O因子血清型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显示:O血清型定型的有16株菌,分别属于9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78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43.75%(7/16)。同时,29株菌皆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qnrB,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blaTEM、blaCTX-M,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IIa、ant(3″)-Ia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100%、96.55%、96.55%、100%、86.21%、100%、65.52%、100%、96.55%和58.62%。本试验结果对林麝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动物社群的社会等级可对个体的资源分配、社群稳定及个体的行为对策产生重要影响,圈养动物的类固醇激素水平与饲养管理有关,可反映动物的社群紧张水平。深入理解圈养动物的社会等级与其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关系是进行濒危动物迁地保育和成功驯养的基础。2018年6月15日—8月15日,用焦点取样法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的25头林麝进行了冲突行为取样及社会等级计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同期粪样的类固醇激素水平,分析了林麝社会等级与粪样皮质醇、睾酮及雌二醇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低等级雌麝的雌二醇水平(289.037±59.710 pg·g-1,n=11)显著高于高等级雌麝(45.670±27.283pg·g-1,n=6)(P<0.05),低等级雄麝的睾酮水平(3.863±1.538 ng·g-1,n=3)和高等级雄麝(8.017±1.295 ng·g-1,n=5)无显著差异(P>0.05);低等级雄麝(37.891±7.564 ng·g-1,n=3)和雌麝(37.262±1.544 ng·g-1,n=11)的皮质醇水平与高等级雄麝(29.947±2.441 ng·g-1,n=5)及雌麝(37.478±4.628 ng·g-1,n=6)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区分性别,低等级林麝的皮质醇水平(37.397±1.826 ng·g-1,n=14)和高等级个体(34.055±2.886ng·g-1,n=11)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圈养林麝雌体的社会等级与其粪样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低等级雌麝的粪样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高等级雌麝。在麝类驯养实践中,可监测雌麝的社会等级和粪样雌二醇水平变化,预测雌麝的行为健康及繁殖成效。  相似文献   
14.
孙太福  王静  蔡永华  程建国  黎勇  周密  盛岩  孟秀祥 《生态学报》2020,40(24):9245-9251
基于非损伤取样和放射免疫法(RIA),于2018年9月1日-10月15日期间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的36头雄性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粪样类固醇激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合麝香分泌数据采集,探究了林麝的粪样睾酮和皮质醇水平与其麝香分泌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马尔康圈养林麝的麝香分泌(12.53±0.76)g(n=36)与粪样睾酮水平(106.03±12.34)ng/g(n=36)呈显著正相关(r=0.436,P < 0.01),泌香较多雄麝(16.50±0.61)g(n=17)的睾酮水平(141.51±21.86)ng/g(n=17)显著地高于泌香较少(8.98±0.59)g(n=19)雄麝(74.27±7.93)ng/g(n=19)(t=-3.252,df=34, P < 0.01),方程y=0.021x+10.270(R2=0.120,P < 0.05)可较好地拟合二者间关系。麝香分泌与皮质醇浓度(47.49±1.53)ng/g(n=36)相关不显著(r=0.078,P > 0.05),泌香较多雄麝的皮质醇浓度(48.98±2.28)ng/g(n=17)略高于泌香较少雄麝(46.17±2.14)ng/g(n=19),差异不显著(P > 0.05),方程y=0.038x+10.730(R2=0.023,P > 0.05)可近似拟合皮质醇与泌香量间的关系。此外,雄麝睾酮水平对泌香量有显著影响(P < 0.05),睾酮水平较高林麝泌香量(14.97±1.17)g(n=12)显著高于睾酮水平较低个体的泌香量(11.32±0.90)g(n=24)(F=4.79,P < 0.05),而睾酮、皮质醇和年龄对麝香分泌的综合效应及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 > 0.05)。研究确定了圈养林麝粪样睾酮和皮质醇水平与麝香分泌量间的关系,可用于麝类驯养实践的麝香产量预测及品系选育。  相似文献   
15.
于2013年3—10月在四川马尔康麝场开展,记录了178例驯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分娩,分析了其分娩定时、同步化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的驯养林麝分娩发生于5—7月间,分娩期长达66d,平均分娩时间为5月25日(17.60±0.98,n=178),分娩季节(75%的分娩完成时间)长22d(即5月7日至5月28日间)。马尔康林麝分娩的强季节性是对当地季节性水热条件和食物资源的适应。驯养林麝的分娩时间与其年龄的相关不显著(r=-0.121,P=0.1060.05),虽亚成体雌麝(2—3岁)的分娩时间(5月26日,18.81±1.47,n=75)有迟于成体麝((4—9岁)(5月24日,16.97±1.41,n=95)和老龄雌麝(≥10岁)(5月21日,13.63±2.24,n=8)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此外,麝场各饲养区内的雌麝分娩时间格局无显著差异(P0.05),泥地基底的改装圈舍内的雌麝分娩(5月22日,15.31±1.48,n=62)略早于砖地基底的原装圈舍雌麝分娩(5月26日,18.82±1.27,n=116),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在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前景.为了林麝干扰素的研究与应用,使用同源克隆方法首次克隆得到9条林麝干扰素α基因序列,序列全长均为570 bp,编码189个氨基酸,前2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5个保守的脯氨酸残基.9种亚型之间,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7.0%-99.6%,氨基酸序列同...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圈养林麝一半以上的死亡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化脓性疾病导致。另外,由于细菌的抗性增加,噬菌体是继抗生素后的另一抗菌选择。【目的】以分离自病死林麝肺脏的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分离一株噬菌体,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与体内抑菌试验。【方法】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一株裂解性噬菌体,测定其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热稳定性、最适生长pH等生物学特性,通过电镜观察其具体形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序列分析,并进行小鼠体内抑菌试验。【结果】分离到一株裂解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并命名为vB_PaeM_PAMD02,该噬菌体具有透明且边缘清晰无晕环的噬菌斑,其裂解谱较窄,最佳感染复数为0.1,裂解潜伏期为40 min,裂解暴发量较高,热稳定性较高,可耐受弱碱环境。其全基因组大小为66 264 bp,GC含量为55.59%,序列注释结果显示该噬菌体具有92个开放阅读框,不含毒力与耐药基因,属于肌尾噬菌体科。小鼠体内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了PAMD02对其宿主菌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本研究分离的噬菌体PAMD02有较高的裂解效率,对不利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不含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具有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结果: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42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4%.而癌旁组织中10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0%,差异有显著性(P<0.05);MTA1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MTA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究林麝的死亡原因,本研究无菌采集1只死亡林麝肺脏后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然后通过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以及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 toxin subunit B,CDTB)分析,对分离菌株耐药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在死亡林麝肺脏中分离出1株革兰阴性菌,经鉴定为创口博德特氏杆菌,命名为ZL0001。经过细胞培养观察和CDTB分析表明该菌为胞内寄生菌,含有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能导致细胞凋亡。药敏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链霉素和四环素等药物敏感;对氨曲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呋喃妥因耐药。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其他创口博德特氏杆菌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值均97%,基因组大小为4350644 bp,共发现22个耐药相关基因。此外,该菌株基因组包含63个毒力相关基因,其参与鞭毛蛋白、脂多糖、铁摄取、抗血清蛋白以及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等毒力因子的合成。【结论】本研究首次在动物呼吸道中分离出创口博德特氏杆菌,并证明其为胞内寄生菌,对林麝肺炎的发病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遂人工栽培技术程建国李敏莲(陕西省林业学校,杨陵712100)甘遂EuphorbiakansuiLiou又称猫儿眼,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以其连珠状、棒状或椭园状块根入药。有逐水攻痰、通便,消肿功效,主治全身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