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综述了植物病原微生物产生的降解酶的种类、作用方式、在致病中的地位及研究进展,阐明了细胞壁降解酶的双重作用:即作为病原物侵染的致病因子及作为植物防卫反应的激发子,为寄主一病原物分子互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寡糖激发子对植物防卫反应的诱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现已发现的生物激发子中除少数是蛋白质或多肽外 ,大多是糖蛋白和寡糖分子。文章对寡糖激发子的种类、信号转导及其对植物防卫反应基因表达调控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从细极链格孢菌表达文库获得阳性克隆子,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DNA片段中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将该基因命名为peaT2(GenBank登录号为EF212880)。用PCR法扩增peaT2基因的编码序列并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重组质粒pPIC9K/peaT2。重组质粒经SacⅠ线性化后用电穿孔法导入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采用MD、G418-YPD平板和PCR法筛选Mut+表型,获得了分泌表达的重组毕赤酵母。随机挑取一菌株作为表达菌,用甲醇诱导PeaT2蛋白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表明PeaT2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分泌表达。用peaT2基因的表达蛋白处理小麦种子,生物测定表明,表达蛋白能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具有蛋白激发子作用。  相似文献   
14.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通过协同进化形成了复杂的防御和反防御机制。本文系统综述了昆虫唾液效应子和激发子在植物与昆虫互作中的作用及机理。昆虫取食中释放的唾液激发子被植物识别而激活植物早期免疫反应,昆虫也能从口腔分泌效应子到植物体内抑制免疫;抗性植物则利用抗性(R)蛋白识别昆虫无毒效应子,启动效应子诱导的免疫反应,而昆虫又进化出多种方式来躲避植物R蛋白的识别。总之,在这场军备竞赛中,昆虫的唾液成分决定着昆虫能否取食成功。取食过程中,咀嚼式口器害虫分泌大量酶类到植物体内,而刺吸式害虫则分泌胶状和水样唾液到植物中,它们都利用激发子和效应子去调控植物的免疫防御反应。分析现已报道的昆虫效应子发现其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具体表现为影响植物早期防御信号,调控植物激素通路及其他通路,或靶向小分子RNA通路。本文还综述了昆虫激发子的最新进展,揭示激发子可以通过诱导释放植物次生代谢物以及调控激素水平、Ca2+内流和活性氧爆发增强植物抗性。最后对昆虫效应子的分泌特性、寄主特异性和多功能性作了分析,并对无毒效应子及其对应的植物R基因,以及激发子的模式识别受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感染叶锈菌的小麦细胞间隙液中激发子的定性及初步分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感染叶锈菌后小麦叶片细胞间隙液(1wF)中有激发子存在,它(们)能诱导寄主PAL、PO活性的增强及细胞过敏性坏死的产生。这种有诱导活性的物质分别用NaIO4和蛋白酶处理证明含有糖基和蛋白质成分,可能是糖蛋白。IWF经凝胶过滤分离后,各部分诱导不同的防卫反应的活性强度不等。因此IWF中可能含有几种不同成分的激发子,或是同种成分而聚合度不同的激发子。  相似文献   
16.
夏洪燕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00,19(4):586-579
用液体发酵的蜜环菌菌丝、菌丝细胞壁及发酵液作为激发子,分别处理猪苓菌丝,均可诱导猪苓菌丝活性氧的产生。活性氧产生量与激发子浓度具相关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甘露醇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活性氧的产生,证明活性氧种类包括过氧化氢(H  相似文献   
17.
感染叶锈菌的小麦细胞间隙中激发子的定性及初步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叶锈菌后小麦叶片细胞间隙液(IWF)中有激发子存在,它(们)能诱导寄主PAL、PO活性的增强及细胞过敏性坏死的产生。这种有诱导活性的物质分别用NaIO4和蛋白酶处理证明含有糖基和蛋白质成分,可能是糖蛋白。IWF经凝胶过滤分离后,各部分诱导不同的防卫反应的活性强度不等。因此IWF中可能含有几种不同成分的激发子,或是同种成分而聚合度不同的激发子。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植物病原微生物产生的降解酶的种类、作用方式、在致病中的地位及研究进展,阐明了细胞壁降解酶的双重作用:即作为病原物侵染的致病因子及作为植物防卫反应的激发子,为寄主一病原物分子互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蜜环菌激发子处理猪苓细胞后活性氧产生及相关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蜜环菌激发子分别处理猪苓菌丝和菌核后 ,都能引起活性氧迸发 ,且出现两个迸发高峰 ,高峰期分别在加入激发子后约 1 0min和 90min。与此同时 ,猪苓菌丝酶活性也发生相应变化 ,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下降 ,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没有变化 ,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从对Verticilliumalbo-atrum感抗性不同的两株近等位基因番茄获得细胞悬浮培养物S-GCR26和R-GCR218。用.albo-atrum激发子处理后,敏感性的S-GCR26未表现出明显的反应性氧改变。抗性的R-GCR218则响应以反应性氧迸发。反应性氧迸发中的细胞,其反应性氧累积量与激发子浓度的关系呈近S形。悬浮介质、某些无机离子、培养物的生长状况和培养日龄等因素均影响细胞对激发子的反应性氧迸发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