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研究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给予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粘结成功率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疗效良好,且能显著降低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2.
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b)是一种具有出色的应力敏感性和基质合成功能的细胞,在纤维性疾病和瘢痕挛缩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口腔医学领域,MFb同样存在于牙周膜中,且在牙移动过程中显著增多并可能发挥一定作用。现对MFb的特征、功能及分化来源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综述肌成纤维细胞发挥功能的生物学基础和应力刺激下可能影响其分化形成的相关信号通路及串话,分析MFb在传递正畸力、促进牙周组织改建中的潜在作用及牙移动过程中可能影响牙周膜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形成的机制,以期为探索牙周膜肌成纤维细胞的功能、研究正畸牙移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摄取量的尼古丁对大鼠正畸过程牙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A组-空白对照,B组-正畸模型,C组-正畸并0.01 mg/m L尼古丁给药,D组-正畸并1 mg/m L尼古丁给药。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1、3、7、14、21天通过Micro-CT和HE染色观察模型牙齿移动距离和牙周组织改变并通过ELISA实验检测IL-17的表达。结果:Micro-CT扫描显示:正畸建模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在牙移动距离、骨体积分数、骨密度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变化最大幅度发生在D组,B、C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天,D组移动距离达到0.80±0.06 mm,明显高于B、C组(P0.05)。相较于空白对照组(A组),B、C、D三组Micro-CT测量的骨体积分数、骨密度、骨小梁厚度均降低,D组骨密度值降至1108.36±8.86mg/cm3。HE染色结果显示:D组在21天时破骨细胞增多并出现牙根吸收陷窝伴牙周膜纤维排列混乱;ELISA检测显示B、C组IL-17的含量在第7天时达到峰值,D组则在14天含量最高。结论:高浓度的尼古丁可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速度及牙槽骨吸收,增加牙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及IL-17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系统性心理预防及干预在自闭症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医院进行正畸治疗的40例12~16岁自闭症患者按着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0例。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行为预防及干预,包括:治疗前的基础准备、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治疗后康复方案及辅助治疗等。而对于实验组,除了实施常规的行为预防及干预外,还进行系统性心理行为预防及干预,包括:语言疏导、健康教育、辅助矫正、生命体征监测、肢体语言演示等。结果: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孩子们能够完成正畸治疗,自闭症儿童治疗配合的的程度,听话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蛀牙数和牙龈指数存在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行为预防及干预能够提高自闭症儿童的配合合作的程度及医嘱依从性,值得在口腔正畸科门诊自闭症儿童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矫治单侧后牙正锁(牙合)中微型钛钉种植支抗(MIA)作用。方法:选择应用钛钉MIA作为绝对支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41例,选择11例单侧后牙正锁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MIA压低伸长的上颌后牙,牵引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以矫正单侧后牙正锁胎。MIA植入部位为上颌后牙颊侧和腭侧根尖区,以及下颌后牙颊侧根尖牙槽间隔。观察植入术后钛钉周围组织的反应。结果:采用多部位植入钛钉TMIA、上下颌同时牵引的方法可有效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钛钉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其周围仅有轻微炎症。结论:作为骨性绝对支抗,MIA能有效压低上颌后牙,扶正舌倾的下颌后牙,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相似文献   
16.
邱伟芳  邓文正  曾冠强  黄汝祥 《蛇志》2010,22(3):238-240
目的应用微钛钉种植体治疗上前牙前突,评价微钛钉种植体增强磨牙支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例患者,上牙列前牙区牙齿覆盖在Ⅱ°以上,平均覆盖为8.3 mm。应用微钛钉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之间的牙槽间隔,以每侧200g力滑动内收前牙。通过比较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分析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20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8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6 mm,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均未发生显著性移动,均无显著性扭转,种植体保持稳定。结论微钛钉种植体能有效治疗上颌前牙前突,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治疗结果及随访2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54±1.21)mm(增加80.9%)、上中切牙倾角为(27.27±4.45)mm(增加132.3%)、下齿槽座角为(1.49±0.53)mm(增加81.7%)、尖牙间宽度为(1.73±0.69)mm(增加143.7%)、磨牙移位为(3.25±0.73)mm(降低37.1%)、上齿槽座角为(-1.81±0.46)mm(降低147.9%),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周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口腔炎症、口腔感染、不适感降低以及软组织轻度浮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30%,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能发挥理想的矫治效果,稳定性好,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480例患者统计临床资料,筛选牙周致拔牙治疗者为牙周组其余为正畸组,比对两组性别、病情、拔牙方式。从中探讨牙周病患者与普通正畸治疗特点、拔牙模式,总结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治疗对正畸患者牙齿移动距离以及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8例错颌畸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各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分别给予50 g(A组)、100 g (B组)、150 g(C组)、250 g(D组)的远中正畸力。观察四组正畸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牙齿移动距离,以及正畸前、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龈沟液中TNF-α、IL-2、HGF、PTX3水平变化和组间差异。结果:四组患者正畸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牙位移距离先延长后缩短,然后再次延长后逐渐恢复基线水平(P<0.05)。四组患者正畸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TNF-α、IL-2、HGF、PTX3出现先升高后降低,再次升高后逐渐恢复基线水平趋势(P<0.05),组间牙齿位移距离、TNF-α、IL-2、HGF、PTX3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B组正畸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位移距离均大于A组(P<0.05),C组、D组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正畸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龈沟液TNF-α、IL-2、HGF、PTX3水平均高于A、B、C组(P<0.05),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00 g正畸力可促使牙齿移动,保持正畸过程中适当的细胞因子水平,减少对牙周组织的破坏,有利于牙周组织恢复。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27(HSP27)、人软骨糖蛋白(YKL-40)与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及对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AgP患者为AgP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检查的60例牙周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SP27、YKL-40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reg百分比,计算Th17/Treg比值;Pearson法分析血清HSP27、YKL-40与Th17、Treg细胞的相关性。AgP患者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6个月后,复诊检查时根据牙周探针深度(PD)将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PD<4 mm)和预后不良组(PD≥4 mm)。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AgP组血清HSP27水平低于对照组,YKL-4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gP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法显示,Th17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与HSP27表达呈负相关,Treg细胞百分比与其呈正相关(P<0.05);Th17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与YKL-40表达呈正相关,Treg细胞百分比与其呈负相关(P<0.05)。复查结果显示,预后良好患者共61例,预后不良共37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患牙上下、前后分布、根形态、患牙PD最深值、牙槽骨高度、菌斑指数及HSP27、YKL-40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根形异常、患牙PD深、牙槽骨高度高、菌斑指数大、HSP27水平下降、YKL-40水平上升为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gP患者血清HSP27水平下降、YKL-40水平上升,与Th17、Treg细胞表达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