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发冠卷尾(Dicrurus hottentottus brevirostris)是四川盆周山区常见的农林益鸟。其生活习性尚未见专门报道。1983年7月和1984年4~6月在四川夹江县(北纬29°37′~29°39′,东经103°16′~103°28′)对此鸟的生活习性作了观察,观记述如后。一、生活习性此鸟广泛见于当地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农耕区。群栖在稀疏的小片树林中。每群的个体数常为数只。终日在树冠活动。常边飞边鸣,鸣声单调噪杂。1984年4~5月在夹江县采用路线统计法(每小时大约步行3公里,每日考查3小时)考查其春季迁徙过程,得知它最早到达本地的日期为4月15日,此后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2.
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生态系统,而农田生态系统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洲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西北干旱区典型绿洲--民勤绿洲为例,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对民勤绿洲2000-2009年近10年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计算及其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民勤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3.21×108元逐年增加到2009年的6.95×108元,年均增长0.374×108元,其中,单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增加约0.289×108元;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每年保持在1.0×108元左右;使用化肥等导致农田环境污染,使得农田生态系统损失的价值由2000年的0.43×108元增加到2009年的0.64×108元;由于节水技术的采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农业耗水价值在不断减少,平均每年减少0.104×108元;采用资源紧缺度修正后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原先都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同,系每年水资源紧缺状况不同所致。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这种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管理水平、水资源利用、种植结构转变、以及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等多种因素共同驱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和转移矩阵的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泾河流域1986、1995、2000、2008年4期遥感数据和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在GIS平台上,对该流域近23a的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空间化表达,结果表明,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整体呈南高北低,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上游向下游递增的空间变化趋势,表现出与流域地貌特征,土地利用/覆被和环境禀赋相关联的地理特性和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流域生态承载力呈逐年降低趋势,尤其以2000年以后下降趋势明显,但流域内部不同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及其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幅度与趋势各有不同;3个时段内(1986-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8年)流域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转换频繁,转向趋势明显,且以2000年为拐点,前两时段以林地和草地生态承载力向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转移为主,后一时段以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向林地和草地生态承载力转移为主,导致近23a来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及其内部组成变化均较大,说明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是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导因素,而1999年以后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则是2000-2008年该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量平衡下灌区农田系统中氮素迁移及平衡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于河套灌区典型灌域(前旗北疙堵乡塔布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农田系统中水量平衡和氮素平衡,建立农田系统中氮素平衡和水分平衡的联立模型,并用此模型分析典型区域内农田系统中氮素随水分迁移的规律。分析表明:应用水量和氮平衡模型分析灌区农田系统中氮迁移及平衡,可以反映出农业面源污染物(氮)在整个农田系统中的去向,化肥使用量的降低和灌水量的减少,将有效的减少农田系统中氮素的输入量;秋灌—秋浇期间,玉米、番茄和葵花作物对氮的吸收率分别为17%、18%和32%,3种土壤中残留量分别为57%、60%和58%。依据河套灌区年施肥60万t计算,土壤残留量达到17.2万t。在秋灌-秋浇期间从黄河引入的氮总量达到1.21万t,随农田退水进入沟道的量为840 t。  相似文献   
15.
量化种群水平植物物候空间分异的遗传表达与表型可塑性, 对于合理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动态的影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该研究以祁连山广泛分布的优势常绿针叶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排露沟流域5个海拔带20个样地的156株样树进行连续两年的物候过程监测, 研究了物候表型的空间分异规律, 结合同质园移植实验, 解析了物候空间分异的遗传分化成分, 并借助岭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 探讨了环境因子对非遗传分化部分(即表型可塑性)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 青海云杉表观物候期均随海拔升高而呈现推迟的趋势(每100 m 0.57-1.36 d), 这种空间分异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种源效应(即遗传分化现象), 其所占比例平均为20.8%, 且年际之间基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同时, 研究发现同质园内来自高海拔的种群的春季物候期要明显早于低海拔种群, 这可能与高海拔种源的芽分化需要较低的季前热量积累阈值有关; 物候格局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 除海拔影响外, 季前热量积累、季前降水量、冻害发生频率对于解释物候动态起到了关键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藏北牧区地表湿润状况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军  边多  胡军  拉巴  周刊社 《生态学报》2009,29(5):2437-2444
利用1961~2006年藏北牧区6个站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出潜在蒸散,分析了地表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季节差异,并讨论了影响地表湿润指数的气象因子.研究表明:近46a藏北牧区年地表湿润指数呈现增大趋势,增幅0.01~0.05/10a;四季地表湿润指数大部分牧区也呈增大趋势,春、秋季增幅明显.近26a(1981~2006年)、季潜在蒸散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降水量显现增多趋势,地表湿润指数增大趋势加大,以夏季最为突出.就年平均而言,藏北牧区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以高湿低温为其主要气候特征;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表现为冷干型的气候特征;90年代初之后,气温持续升高,地表湿润指数显著增加,呈现以暖湿为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湿润指数对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气温日较差的响应最为敏感,而对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响应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旨在构建缺失N端前36个氨基酸的IκBα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及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从人源子宫颈癌细胞HeLa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的方法获得IκBα缺失突变体的cDNA,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 A中,构建重组载体pcDNA3.1-IκBαΔN.通过PCR方法、NcoⅠ酶切以及核酸测序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κBα缺失突变体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将pcDNA3.1-IκBαΔN和pNF-κB-Luc共转染 HeLa细胞,经TNF-α诱导后,利用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来检测重组载体对NF-αB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经PCR方法、NcoⅠ酶切鉴定及核酸测序分析后,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cDNA3.1-IκBαΔN;IκBα缺失突变体蛋白在HeLa细胞中高效表达,并对NF-κB有显著的抑制活性(P<0.01).因此,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κBαΔN构建成功,为一步研究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至2010年沈阳军区总医院临床分离的48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2008年至2010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4.7%、3.6%和3.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分别为76.6%、78.5%和79.9%。青霉素G、红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平均分别为91.2%、87.5%和82.6%。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2008年至2010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相对稳定,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稳定,这为临床用药选择及加强感染控制提供了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新设计合成的一种FAPα酶激活式靶向抗肿瘤新药甘脯酰阿霉素(Z-GP-Dox)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方法:以阿霉素作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Z-GP-Dox处理4月龄的成年斑马鱼及其受精后24h(24hpf)的胚胎,观测其死亡率,并通过显微镜观察Z-GP-Dox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从形态学和电生理学方面评价其对斑马鱼心脏的毒性作用。结果:Dox对照组的斑马鱼死亡率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而经酰化修饰的前药Z-GP-Dox处理组的斑马鱼死亡率相对较低。Dox可导致斑马鱼胚胎发育严重畸形,心脏功能受损;而相同浓度的前药Z-GP-Dox处理组的胚胎发育基本正常,幼鱼的心脏形态和心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然而,当Z-GP-Dox被FAPα酶解后,其毒性则明显增强,与Dox对照组的毒性相当。结论:与Dox相比,经结构改造的前药Z-GP-Dox对斑马鱼的毒性显著降低,且具有FAPα酶激活式靶向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20.
以牛源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parapsilosis)为试验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测序检测ERG11基因突变,Realtime PCR检测ERG11、CDR1、MDR1、MRR1基因的mRNA表达量,探讨耐药相关基因在牛源近平滑念珠菌耐唑类药物中的作用,为牛源近平滑念珠菌的耐药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平滑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高于75%,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其中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达58.3%;所有菌株的ERG11基因中均检测出错义突变A395T,耐氟康唑和剂量依赖菌株的ERG11基因中检测出同义突变T591C;氟康唑耐药组ERG11、CDR1、 MDR1、MRR1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牛源近平滑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牛源近平滑念珠菌ERG11基因中的T591C突变以及ERG11、CDR1、MDR1、MRR1基因的高表达都可能在其对氟康唑耐药性的产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