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用50mmol/L的配比盐水溶液对3-5叶期高粱幼苗进行处理,用幼苗相对成活率对568份高粱种质进行分级,结果显示:5%的种质具有3级以上的耐盐性。此法可以用来进行大量种质的苗期耐盐筛选。根据植株在不同含盐量的盐碱地上生长的性状差异,对成株期的高粱进行耐盐鉴定,利用处理间性状的差异及各性状与穗重和秆重的相关性构建一个耐盐指数来评价材料对盐碱的耐性,从而对18个高粱品种和品系进行了分级,适合于盐碱地推广品种的筛选。  相似文献   
12.
呼和浩特市13种绿化植物固碳释氧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和浩特市的13种主要城市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光合仪对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对其固碳释氧效率进行量化研究,以探讨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效率,分析影响固碳释氧效率的因素,明确各植物的固碳释氧效率,为半干旱地区的城市绿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植物的日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早熟禾、萱草、叉子圆柏、侧柏、云杉、圆柏、油松为单峰曲线,芍药、连翘、紫丁香、国槐、垂柳、新疆杨为双峰型;而在6月到11月中各植物的固碳量变化趋势表现基本相同,固碳量的高值出现在6月前后和9月前后。(2)植物固碳量排序为:连翘国槐新疆杨紫丁香油松叉子圆柏圆柏芍药萱草垂柳侧柏云杉早熟禾。(3)植物的固碳量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空气温度、叶片温度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在半干旱地区的城市绿化植物配置时,应优选固碳释氧相对较强的植物(落叶乔木为国槐、常绿乔木为油松,灌木为连翘,草本为芍药),而固碳释氧能力较弱的植物可作为长寿植物种和观赏植物种选种。  相似文献   
13.
以锡林浩特典型草原的TM影像为基础,结合野外路线考察,建立退化草地的分类体系,将草地分为轻度退化(含无明显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3个等级。利用马尔柯夫模型,步长为1年,预测2002—2011年的锡林浩特地区的3类退化草地面积变化。结果表明,整个预测期的退化草地面积变化明显,轻度退化、中度退化草地面积减少,而严重退化草地面积增加明显。到2011年,锡林浩特严重退化的草地比例增加到68·61%,而其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原的面积比例为2∶2·6∶10,说明该地区草地退化趋势严重,有必要采取措施减轻草地退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估测地上生物量是国内外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但基于植被指数的生物量回归模型结果差异较大,究竟哪种植被指数与哪种模型更适合典型草原的生物量反演,是现代草地遥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基于TM影像数据的不同植被指数(VI)差异性,分别选取了RVI(比值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SA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ASVI(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和RSR(简化比率植被指数)5种植被指数,与同期的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地面实测地上生物量做相关分析,分别建立了5种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线性及3种非线性(对数、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而言,地上生物量与5种植被指数(RVINDVISAVIMSAVIRSR)均呈现出显著相关,但地上生物量与后4种植被指数是正相关,与RVI为负相关;利用5种植被指数(RVINDVISAVIMSAVIRSR)监测草地植被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均大于0.6,充分说明利用植被指数检测典型草原生物量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NDVI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其复相关系数大于其它4类植被指数(RVISAVIMSAVIRSR),说明NDVI-生物量模型优于植被指数RVISAVIMSAVIRSR 模型,其模拟地表生物量的效果好;对于TM影像来说,植被生物量的线性模型与3种非线性模型(三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二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对数模型)都表现出较好的模拟效果,都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而且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出三次多项式生物量回归模型最优,其次是二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再次是线性模型,相对较差的是对数模型。通过NDVI-生物量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模拟锡林浩特草原的生物量,可以看出整个研究区的地上生物量基本上是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这与研究区的地形、气候及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