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锦属植物抗寒性生理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五叶与三叶地锦人工低温梯度冷冻处理取样、自然露地越冬和春秋冻融季节取样处理,分别测定实验材料抗寒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其抗寒机制与抗寒能力。通过Excel做图处理和SAS数据软件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与电导率的数值随温度的降低呈单峰曲线变化,数据量值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冬季和人工最低温时均达到最高值,POD在秋季和春季保持较高的酶活性,尤其在春季酶活性最高;春季的冻融交替对实验材料的伤害强于秋季;五叶地锦的半致死温度为-26.89℃,三叶地锦的半致死温度为-24.07℃,五叶地锦的抗寒能力、露地越冬能力强于三叶地锦;实验材料在哈尔滨市寒冷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越冬能力;实验材料露地越冬后的生长表现与实验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磷酸铈沉淀的细胞化学观察揭示,常温下生长的冬小麦幼苗的Ca2+ -ATP酶活性主要定位在质膜上,同时,水浸种和抗寒剂浸种的小麦质膜Ca2+ -ATP酶活性没有差异。然而,小麦幼苗经-7℃冰冻处理12小时和24小时后,则表现明显的区别:水浸种的小麦幼苗质膜Ca2+ -ATP酶活性明显下降,直至完全失活,细胞的精细结构也同时被破坏;而经抗寒剂浸种的小麦幼苗质膜Ca2+ -ATP酶仍维持较高的活性,细胞结构也保持完整,显示抗寒剂对质膜Ca2+ -ATPase酶起着明显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荣全 《化石》2002,(2):18-18
我们知道 ,冬小麦、松树等植物能够安全地度过严寒的冬季。它们为什么不怕冷呢 ?前苏联一科学协会 ,通过对春种和秋种的禾本科植物进行比较研究后得知 ,严寒几乎能完全终止作物的生长 ,但阻不了作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长出的不再是茎和穗 ,而是积累着称为低温保护层的生物抗寒物质 ,如蛋白质和最重要的高耗能脂肪类等。这些物质能使植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冷刺激的敏感。植物要免受寒冷是不可能的。如果植物细胞内的水冻结了 ,植物就会很快死去。在严寒条件下 ,它能否成活 ,主要取决于其细胞膜片结构能否保存完整。对此 ,植物自有妙法。当气温…  相似文献   
14.
钙(Ca2+)在植物抗寒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Ca~(2+)作为植物细胞的第二信使对不同抗寒性植物起着不同的作用。冷敏感植物在冷胁迫下引起的Ca~(2+)流入不撤退,结果细胞内高浓度Ca~(2+)导致冷敏感植物的Ca~(2+)毒害。抗寒植物在冷胁迫中引起的细胞内Ca~(2+)水平的升高是短暂性的,它们在完成信使作用后即撤退。这种短暂性的高浓度Ca~(2+)可能通过激活某些有关的蛋白激酶,使某些相应的蛋白质磷酸化,从而诱发抗冻基因表达,使植物进入抗寒锻炼,发展各种抗寒特性。Ca~(2+)对抗寒特性的形成,除通过诱发抗冻基因表达发展抗寒特性外,Ca~(2+)也可能对某些抗寒特性的形成直接起作用,如Ca~(2+)对膜结构的稳定作用,刺激木质素和非纤维素多糖的合成及其在细胞壁内的沉积,以及直接调节胞间连丝孔道的开放与关闭等。  相似文献   
15.
《昆虫知识》2009,(2):169-170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是一对非常相近的姐妹种,大约1000万年前起源于亚洲的一个共同“祖先”,但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浙江大学农学院昆虫研究所的陈学新教授课题组首次通过实验证实:这是因为意大利蜜蜂比中华蜜蜂具有更为长期的驯化过程,使之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某些基因。  相似文献   
16.
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鉴定植物抗寒性的剖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分析叶绿素荧光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从低温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与处理温度、季节的关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与其它抗寒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可用于筛选与鉴定抗寒植物的荧光参数3个方面介绍这一技术在抗寒植物筛选与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这一技术的可取之处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柑桔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但又常受冻害影响的亚热带果树,本文总结了柑桔抗寒研究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对于柑桔抗寒研究还是空白但是在其他植物抗寒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柑桔抗寒可在冷诱导蛋白、冷诱导基因和抗寒基因工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及作者粗浅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8.
为预测不同寄主植物上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越冬种群的变化,研究了幼虫期取食玉米、高粱和向日葵的桃蛀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和脂肪及血淋巴小分子糖(醇)与抗寒性的关系。与取食高粱和向日葵相比,取食玉米的桃蛀螟幼虫生长发育更好,越冬幼虫体重、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前二者,降低体内含水量时期显著早,12月上旬为74.0%,而前者为82.3%和84.6%,过冷却点显著低。初冬和初春,3种寄主植物上桃蛀螟越冬幼虫的过冷缺点没有显著差异。然而隆冬季节,玉米上越冬幼虫的过冷缺点最低(-17.74℃),其次是高粱(-14.62℃),向日葵的最高(-11.68℃)。这说明,寄主植物对幼虫的生长发育、越冬物质储备及含水量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滞育幼虫的抗寒能力。越冬幼虫血淋巴中小分子糖(醇)主要有海藻糖、甘油、肌醇、葡萄糖、山梨醇、半乳糖和甘露糖等。从初冬到隆冬,幼虫体内甘油含量显著上升,提高了15~101.8倍,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则相反,越冬幼虫体内甘油含量变化与其抗寒能力的变化一致,说明甘油是越冬幼虫提高抗寒能力的重要物质,而合成甘油需要葡萄糖。  相似文献   
19.
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稀土喷施叶面,研究稀土对麻楝幼苗的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楝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在300mg.L-1稀土处理后有所增加,700~1500mg.L-1处理组均显著下降或相对稳定。不同稀土浓度处理的麻楝幼苗的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或小幅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或显著增加,SOD活性保持稳定。300mg.L-1稀土喷施叶面使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增加,而700—1500mg.L-1稀土处理使丙二醛含量先有所增加,然后减少或显著减少。用主成分分析对各浓度稀土处理的幼苗抗寒性进行评价,得出1500mg.L-1稀土处理后幼苗抗寒性最佳,其次是1000和700mg.L-1处理。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温寒害是限制农作物产量和分布的一种全球性的自然灾害,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植物寒害机理、抗寒冻和冷驯化分子机理的深入发展,已研究发现了多种抗寒基因,包括各种抗寒调控基因和各种抗寒功能基因,从而使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广泛开展,以期最终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增加农业产量。本文综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最新研究方向、进展及成就,并提出了此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