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波长诱虫灯对红树林主要害虫的诱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红树林几种主要害虫的最佳诱集波长,本文利用18种波长的太阳能自动诱虫灯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虫害高发期进行野外诱集实验,分析了不同波长对3种主要红树林害虫的诱集作用。结果显示,灯诱昆虫共81种,优势种为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和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mormopa(Meyrick)。18种波长的诱虫灯中,368 nm(Y)对海榄雌瘤斑螟的诱集作用最强,日均诱集量为4.55头,340 nm波长对毛颚小卷蛾的诱集效果最好,日均诱集量达到5.45头,400 nm波长对八点广翅蜡蝉的诱集效果最佳,日均诱集量为2.64头。18种不同波长的诱虫灯对红树林3种主要害虫均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对两种鳞翅目昆虫诱集作用较强的诱虫灯波长均集中在UV-A波段。  相似文献   
12.
<正>眼斑水龟(Sacalia bealei)是中国特有淡水龟类物种之一,分布于安徽、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广东、广西、香港等省区(van Dijk et al.2012)。由于长期过度猎捕、贸易及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导致眼斑水龟野生种群数量锐减,已被评估为濒危物种(IUCN 2015)。2014~2015年,在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龟类研究基地,作者以执法罚没的20只成体眼斑水龟(5雄15雌,体重300 g以上)为养殖对象,在仿生态养殖条件下对该种的繁殖  相似文献   
13.
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对深圳市不同区域的兽类进行实地调查,共调查到8目15科32属49种,其中翼手目4科12属24种占比达49.0%,啮齿目3科8属13种占比26.5%,食肉目3科5属5种占比10.2%,鼩形目1科3属3种占比6.1%,其他4个目各1种,分别占比2.0%;发现1种广东省兽类新纪录,8种深圳市兽类新纪录。按景观生态以及生境情况,将深圳市划分为11个区域,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区域兽类物种丰富度与其人口密度呈负相关,与植被条件以及距市区距离呈显著正相关,但是与生境斑块面积没有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植被条件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且植被条件、距市区距离、人口密度三者间具有相关性。与此同时,对所调查到兽类的栖息生活类型、区系特征、濒危现状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了解群落构建过程是生态学的核心和基本问题,这对于解释物种共存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至关重要。与传统的物种多样性相比,功能和谱系多样性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特别是在群落构建过程方面提供深刻见解。2014年5月—2017年1月,采用样线法对澳门地区5个城市栖息地斑块中(生态一区、鹭鸟林、赛马场滩涂、关闸口岸滩涂和莲花桥侧红树林)的鸟类进行繁殖季和越冬季的调查,共调查14次。利用鸟类丰富度和多度来表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多度以最大值保留法计;功能和谱系多样性分别采用功能丰富度(functional richness:FRic)和Faith'PD。同时,利用基于多度加权的平均成对功能距离(mean pairwise functional distance,MFD)和平均成对谱系距离(mean pairwise phylogenetic distance,MPD)来表征群落的功能和谱系结构。结果表明:共记录98种鸟类,隶属于14目32科,目、科、种中数量最多的依次为,雀形目鸟类最多为47种,鹭科物种数为11种,白鹭多度为849只;鸟类物种丰富度(68种)和PD在生态一区最高,多度在莲花桥侧红树林最高为2940只,MFD和FRic在赛马场滩涂最高,MPD在生态一区最高;斑块面积在鸟类丰富度、多度、FRic和PD中具有普遍重要性,植被面积和滩涂面积则分别强烈影响着MFD和MPD;关闸口岸滩涂和莲花桥侧红树林的鸟类群落SES.MFD显著低于随机值(P <0. 05),鹭鸟林和赛马场滩涂的鸟类群落SES. MPD显著低于随机值(P<0.05),表明关闸口岸滩涂和莲花桥侧红树林鸟类群落功能聚集(functional clustering),可能与生境过滤驱动群落构建有关。栖息地斑块的特征差异导致了鸟类群落构建机制的不同,这是仅仅考虑物种多样性难以提供的信息,说明了研究群落构建机制时考虑多维度多样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新型冠状病毒、SARS病毒和鼠疫等新发和再发性动物源疫病多是由兽类及其媒介携带的病原生物直接或间接感染而引发的, 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重大威胁, 而且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结合我国重要陆生兽类疫源疫病发生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本文重点总结了我国以陆生野生及非野生兽类(家畜为主)为重点的24种重要人兽共患病的监管情况, 并对这些疫源疫病的监管空缺进行了分析。由于病原生物的种类多及其感染传播方式多样, 我国人间和动物间疫情呈现多发态势, 新发和再发疫病防控面临严峻挑战。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重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呈现为多部门、多层监管的局面。全球化贸易剧增、非法猎杀、非法交易、违法违规养殖、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检疫环节失察等导致了当前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传染源头和传播链错综复杂, 加剧了人类与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原接触、感染和传播的风险。极端气候或灾害事件频发以及对新发再发传染病的认知不足导致难以从源头做好疫病防控。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从源头加强基础研究和全链条监管来积极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疫情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杜比亚蟑螂体内共生真菌种类,测定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筛选出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菌株,本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杜比亚蟑螂体内的共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共生真菌进行鉴定;分别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和DPPH法测定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细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杜比亚蟑螂体内共分离鉴定得到5种不同的共生真菌,主要分布于青霉属(1株)、曲霉属(3株)和聚孢霉属(1株)。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菌株Bdf-2、Bdf-4和Bdf-5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且菌液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要强于菌丝。Bdf-1,Bdf-2和Bdf-3菌液次生代谢产物表现出抗氧化活性,IC 50值分别为0.26 mg/mL、2.20 mg/mL和0.75 mg/mL。杜比亚蟑螂共生真菌以青霉属和曲霉属为主,且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布于菌液中。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子实体的产量,需要优化其培养参数。本实验测定培养基中糖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虫夏草子实体产量的影响。于大米小麦作为主要组分的培养基中接入冬虫夏草菌,在9~13℃下培养60 d,转入4℃培养。葡萄糖培养基中,冬虫夏草子实体干重是麦芽糖培养基中的7.6倍,出现菌丝和收获子实体的时间也比麦芽糖培养基中至少快2个月;蔗糖培养基中未获得子实体。不同种类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虫夏草子实体产量影响显著。于菌液中加入环磷腺苷、三十烷醇和玉米素的培养瓶均未发现菌丝生长。加入100μg/mL 6-苄氨基腺嘌呤的培养瓶可见菌丝生长,但未见原基分化。转入4℃下6个月后,与对照相比,加入100μg/mL吲哚乙酸、1μg/mL和100μg/mL吲哚丁酸、10μg/mL赤霉素、1μg/mL和10μg/mL乙烯利,以及1μg/mL 2,4-D的培养瓶中子实体干重均显著提高,其中加入1μg/mL吲哚丁酸和1μg/mL 2,4-D的培养瓶的子实体干重是对照的15倍。实验结果为优化冬虫夏草子实体人工培育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红外相机技术、网捕法、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我们于2011-2016年, 用这几种方法调查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在南岭, 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鸟类222种, 网捕鸟类43种, 红外相机拍到鸟类47种; 其中1种鸟仅网捕到, 6种鸟仅被红外相机拍到, 164种鸟仅被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到。在车八岭, 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鸟类109种, 网捕鸟类42种, 红外相机拍到鸟类27种, 其中9种鸟仅网捕到, 3种鸟仅被红外相机拍到, 97种鸟仅被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到。随着鸟类的体重、体长、翅长和跗蹠增加, 网捕到的鸟类个体数量减少, 鸟类身体大小与网捕到的鸟类数量呈显著负相关; 而红外相机拍到的鸟类数量随鸟类的身体大小增大而增加, 并且呈显著的正相关。本文的结果显示, 网捕法和红外相机技术针对不同类群的鸟类调查效力不同, 但都是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的有效补充。建议今后开展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与监测时, 尽量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以求达到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发展,许多公园鸟类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导致当前的鸟类多样性与历史上的和周边的都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我们从项目区域的当前-周边-历史三者间在鸟类物种及其栖息地上的落差分析入手,以此确定目标物种及其栖息地,并加以归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设计。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湖南常德柳叶湖螺湾湿地公园开展的鸟类多样性提升设计中,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查阅,记录到项目区域16种,周边79种,历史上146种鸟类,运用三者间的物种落差分析法确定主要的21种可恢复目标物种和4种栖息地类型,结合项目区域及周边空间特点,将项目区域划分为4个区域,在各区域内设计并营建相应的栖息地,再配套采用多种鸟类招引措施。至2017年3月,项目区鸟类已可实地观察到39种,并于2017年12月吸引到超过2000只的野鸭群来此越冬。以上实际效果表明,设计有效地提升了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且增加了景观要素,可充分发挥生物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0.
舌头通常具有味觉、消化和免疫等重要功能。由于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我们推测舌头中和食性相关的基因在不同食性的动物中可能具有表达差异。为了检验此假说,本研究选取三种蝙蝠(大长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和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ii))为研究对象,利用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三种蝙蝠舌头的转录组数据。比较转录组分析显示,在三种蝙蝠舌头中,表达量普遍最高的基因主要具有免疫功能,说明这些基因对于维持舌头正常的功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对于食虫的中华菊头蝠和大足鼠耳蝠,与糖类代谢相关的基因在食蜜的大长舌果蝠中显著高表达,提示这些基因在这三种蝙蝠的舌头中具有表达差异。我们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蝙蝠的转录组资源,还证实了舌头中参与糖类代谢的基因表达差异可能和蝙蝠食性分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