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福建梅花山57种常绿树叶片叶绿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梅花山海拔1200m和455m地区57种常绿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两海拔的植物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并计算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植物叶绿素a、b,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值大多分布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2)多数植物新叶叶绿素含量高于老叶,叶绿素a/b值低于老叶,但是新、老叶无显著差异。(3)不同海拔的植物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有明显差异,低海拔地区明显高于高海拔地区。植物通过总叶绿素含量和a/b值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高压氧治疗蛇伤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7例蛇伤性溃疡患者在全身支持治疗、伤口局部清创、外用及湿敷中药治疗外,并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 27例蛇伤性溃疡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高压氧治疗蛇伤性溃疡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志国  韩涛  高玉国 《蛇志》2014,(1):111-113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7例毒蛇咬伤患者给予伤口局部清创处理,应用相应抗蛇毒血清,抗炎、利尿、消肿、抗溶血及中医治疗。结果 197例毒蛇咬伤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双链小干扰RNA(siRNA)在多种类型细胞中介导特异性的基因沉默,这一现象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单个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基础,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近的文献报道了全基因组siRNA库的建立,为高通量基因功能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小干扰RNA库可以用来筛选和研究介导细胞复杂表型和生物学过程的关键基因,通过建立一系列具有目的表型的细胞系,有可能对特定细胞信号调节通路进行更为全面的解析.本文综述了目前在siRNA建库方法方面的进展,并探讨了建立小干扰RNA库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山东地区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探讨。收集该省某三甲医院临床样本,用哥伦比亚血平板培养基对纹带棒状杆菌进行分离培养,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2种常用抗生素对纹带棒状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aph(3”)-Ⅰb、aph(6)-Ⅰd、aac(6’)-Ⅰb, tetW, ermX, gyrA]进行扩增、测序比对,以探讨相关的耐药机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对耐药基因ermX、tetW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公式2-ΔΔCt计算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倍数。结果显示,共分离出纹带棒状杆菌83株,且均为多重耐药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表现为完全敏感;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表现出完全耐药,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86.7%(72/83),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38.6%(32/83);ermX基因的检出率为100%(83/83),tetW基因的检出率为88.0%(73/83),aph(3”)-Ⅰb基因的检出率为36.1%(30/83),aph(6)-Ⅰd基因的检出率为37.3%(31/83),aac(6’)-Ⅰb基因的检出率为15.7%(13/83)。ermX和tetW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所变化,但变化不明显。内在型耐药(cMLS)是菌株对红霉素耐药的潜在机制。结果提示,本研究调查医院的纹带棒状杆菌耐药严重,耐药谱较为广泛,须引起医院和实验室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侧重介绍近年来FGFR抗体类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FGFR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信号通路和关键作用,FGFR抗体类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它们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水域夏季鱼卵和仔稚鱼年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5年、2008年、2009年和2011年8月(夏季)在长江口水域(30°30'—31°45'N,121°15'—123°10'E)4个航次的浮游生物拖网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水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及其年间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采集的鱼卵和仔稚鱼鉴定到种的种类有17种,隶属于8目13科,以鲈形目种类最多,11种,其次是鲱形目,5种,其他各目种类均小于5种;种类数存在明显年间差异,2005年种类数最多(鱼卵3种,仔稚鱼8种),其次是2009年和2011年,2008年种类数最少(鱼卵1种,仔稚鱼5种)。优势种年间更替明显,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虾虎鱼(Gobiidae spp.)和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在2005年是优势种,2008年优势种为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2009年优势种为鳀鱼、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虾虎鱼等,2011年虾虎鱼和小公鱼(包括小公鱼属未定种Stolephorus spp.和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成为优势种。2005年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分布的密集区在嵊泗列岛附近水域,2008年鱼卵和仔稚鱼出现较少,未出现明显的数量密集区;2009年鱼卵数量较少,仔稚鱼数量较多,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在长江口以外123°E附近水域;2011年鱼卵主要分布在在长江北支口门外附近水域,仔稚鱼在调查区内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18.
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羟化酶的发现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中利用前期分析得到的1个新的中国红豆杉羟化酶基因TcCYP725A22(GenBank登录号:MF448646.1),构建了亚细胞定位载体pCAMIBA1303-TcCYP725A22-EGFP,瞬时侵染洋葱表皮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该基因编码蛋白定位在细胞膜。进一步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TcCYP725A22,经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LBA4404介导转化到中国红豆杉细胞中过表达后,利用荧光定量PCR (qRT-PCR)和液质联用(LC-MS)分析TcCYP725A22过表达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瞬时转化pBI121-TcCYP725A22的红豆杉细胞中TcCYP725A22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pBI121空载体对照组。随着TcCYP725A22基因过表达,几个已知的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且细胞中各紫杉烷的含量普遍提高。这些结果说明羟化酶基因TcCYP725A22极有可能参与紫杉醇的生物合成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奈诺沙星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18例,按照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奈诺沙星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总淋巴细胞(TT)、Th细胞(CD4)及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8%(99/109)]显著高于对照组[74.3%(81/109)](P0.05);研究组患者退热、咳嗽缓解、咳痰缓解、肺部阴影吸收50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B、TT、CD4及NK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奈诺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予奈诺沙星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哺乳动物非经典分泌信号肽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引导重组蛋白分泌的作用,本研究将一段来源于小鼠同源异型框蛋白(En2)的分泌信号序列(SS)融合至EGFP蛋白的N端,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实验结果显示SS信号肽能通过一种不同于经典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通路的方式将EGFP蛋白分泌至细胞膜表面,与α交配因子前导肽相比,显著降低了细胞的内质网压力。本研究提示哺乳动物非经典分泌信号肽可作为递送重组蛋白至酵母膜表面的一项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