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为我国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主要媒介昆虫,近年来在辽宁省危害十分严重。本研究对云杉花墨天牛在红松Pinus koraiensis上补充营养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为明确该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评估其在林间的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以及确定其携带松材线虫的传播规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初羽化的云杉花墨天牛雌、雄成虫成对放入装有红松木段和松枝的透明玻璃缸内,在温度23±3℃、相对湿度55%±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连续观察云杉花墨天牛在红松上的主要取食部位,在不同部位的取食量,取食红松时的成虫寿命、平均取食频率和单次取食的平均时间,在红松侧枝上的取食量随发育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取食频率占比的昼夜节律,直至其自然死亡。【结果】云杉花墨天牛成虫主要取食红松针叶,其次是嫩枝和嫩芽,取食量占总取食量的比例分别为77.11%,21.46%和143%。云杉花墨天牛成虫取食红松侧枝后的平均寿命为16.63±6.63 d,其中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17.11±5.91 d,雄成虫的平均寿命为16.14±6.77 d。云杉花墨天牛自羽化后第4天起开始取食红松,且随发育时间的变化取食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第16天取食量最大,为526.48 mm2。在一天24 h内,云杉花墨天牛成虫每个小时均有取食行为,且雌、雄成虫的取食频率占比均呈现反复升降的状态。【结论】云杉花墨天牛成虫在室内利用红松饲养,其补充营养的起始时间为羽化后第4天,取食量和取食日节律无明显的规律,该天牛成虫在林间补充营养的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骨素(osteoprotegerin)、内脂素(visfatin)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在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受试者血清血样116例(39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较轻组;48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较重组;29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催法检测血糖和血脂。采用ELISA法测定护骨素、内脂素、生长激素释放肽和胰岛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代谢综合症较轻组患者护骨素和内脂素水平显著增高,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显著降低(P0.05)。此外,2型糖尿病兼代谢综合症较重组患者体内护骨素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较轻组患者(P0.05)。采用ROC曲线研究标记物最佳剂量值。2型糖尿病兼代谢综合症较重组患者护骨素(1.06 ng/m L)、内脂素(32.27 ng/m L)和生长激素释放肽(33.65 pg/m L)可分别表现出76%、92%和39.1%灵敏性及41%、69.2%和62.9%特异性。在研究的这些参数中,内脂素是预测糖尿病患者兼代谢综合症的有效指标(P0.05)。结论:护骨素、内脂素和生长激素释放肽可能作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内脂素是预测糖尿病患者兼代谢综合症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毒液对其寄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Na_2-EDTA分离美国白蛾蛹颗粒细胞,尼龙毛法分离浆血细胞,再利用细胞离体培养法,测评了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液对寄主美国白蛾两种血细胞包囊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影响。【结果】美国白蛾颗粒细胞的包囊指数强于浆血细胞。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液对颗粒细胞和浆血细胞的包囊指数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毒液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两种血细胞的包囊作用均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所有浓度毒液处理下,颗粒细胞的包囊指数在12 h时最强。未经小蜂毒液处理的浆血细胞包囊指数在15 h时达到最强,但经浓度为0.01~0.03 VRE/μL的毒液处理后浆血细胞的包囊指数在12 h时达到最强,而经浓度为0.04~0.10 VRE/μL的毒液处理后包囊指数在9 h时最强。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液对美国白蛾蛹颗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强于浆血细胞。毒液对两种血细胞的吞噬能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毒液处理对浆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影响较小。【结论】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液可以抑制美国白蛾蛹颗粒细胞和浆血细胞的包囊作用和吞噬作用,且随着毒液浓度的增加,两种血细胞的免疫作用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花魔芋球茎发芽抑制物质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休眠花魔芋球茎中获得挥发性、酸性、酚类、碱性和中性5类提取物,分别用它们及其硅胶薄层层析带处理小白菜种子和已解除休眠的魔芋种子,其中酸性提取物对两种种子发芽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酸性提取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硅胶薄层层析分离纯化,气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含有脱落酸、阿魏酸和油酸。用其外源有机酸溶液分别处理已解除休眠的魔芋球茎,ABA和阿魏酸对球茎顶芽萌发及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文探讨了miR-106b-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qRT-PCR检测OSCC组织与细胞系中mi R-106b-5p表达情况,将SCC15、OECM1细胞分为Control组、miR-NC组、miR-106b-5p mimics组、anti-miR-NC组、anti-miR-106b-5p、anti-miR-106b-5p+si-NC组、anti-miR-106b-5p+si-SIRT7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MMP-9、SIRT7、SMAD4蛋白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与RIP实验验证miR-106b-5p与SIRT7的靶向关系。结果显示, miR-106b-5p在OSCC组织与细胞中表达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mi R-106b-5p可显著促进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抑制miR-106b-5p表达可显著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与RIP实验证实, miR-...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小麦叶片对拔节期低温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淮海麦区参加区试的2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其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P0.01),而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P0.01)。小麦叶片各指标存在极显著的品种间差异(P0.01)。以叶片各指标的相对值作为抗寒性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和极极点排序法计算参试品种的平均隶属度值为0.19—0.63,综合排序值为1.66—4.08。通过K-means聚类,将24个小麦品种聚为5类。其中良星619、丰德存麦1号、B07-4056、石H083-363、山农055843和良星99等6个品种抗寒性最强,宿553、陕农509、A-9、中原6号、徐麦4036、舜麦1718和石麦19等7个品种抗寒性强,尧麦16、C-44、山农05-066、冀麦585和石B05-7388等5个品种抗寒性中等,偃展4110、B-33、B05-6507和石4185等4个品种抗寒性弱,石06-6136和石优20这2个品种抗寒性最弱。相关分析表明,平均隶属度值和综合排序值与相对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脯氨酸含量、相对POD活性呈正相关(P0.05),与相对MDA含量呈负相关(P0.05)。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及MDA含量可以作为拔节期小麦抗寒性的鉴定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RT_PCR方法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中克隆了生长素结合蛋白(auxin binding protein 1)cDNA,进行了全序列测定。将该基因克隆在pBI121的35 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得到植物表达载体p35EZ。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et Townsend) Conn)介导的方法转化黄瓜(Cucumis sativus L.)。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PCR和Southern检测。所得到的转基因黄瓜植株单性结实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用PCR-RFLP方法研究藏族HLA-DQA1和-DQB1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目前HLA研究领域中成熟的,有效的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从DNA水平对藏族健康群体进行了HLA-DQA1(49人)和-DQB1(49人)基因分型,这在国内外属首次。所采用的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是在HLA-DQA1和-DQB1各等位基因全部序列已知的情况下,对其第2个外显子碱基序列扩增进而进行RFLP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得到的RFLP的所有片段都是已知序列,因而精确度很高,同时为发现新的等位基因提供了成熟而有效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藏族DQA1的8个等位基因,DQA1*0301的基因频率最高(36.74%)。DQA1*0601(4.08%)、*0103(4.08%)和*0401(5.10%)最低。在DQB1的16个等位基因中,OQB1*0302(16.33%)、*0303(15.31%)和*0602(15.31%)为最常见,没有观察到*0504。统计分析表明,在DQA1各等位基因分布上,藏族与新疆汉族、北方汉族、上海汉族十分相近;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也没有明显差异。在OQB1各等位基因的分布上,藏族与汉族、维族、哈族之间略有差异,而汉族、维族、哈族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疆喀什地区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4种一线和7种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初步探讨本地区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08.11.1~2009.10.31日期间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并应用比例法对所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102株分枝杆菌中,88株(86.3%)属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7株(6.9%)属于牛型分枝杆菌,7株(6.9%)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的有20株,总耐药率为22.7%(20/88),耐多药率为6.8%(6/88),pre-XDR为33.3%(2/6),无XDR-TB病例。结论: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患者耐药率较高,在结核病治疗工作中应给予重视,尤其应加强对Pre-XDR的重视,以免发展成XDR-TB。  相似文献   
20.
567 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567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2例,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285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退热时间,皮疹消褪时间,食纳改善时间,比较两组间治愈率,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均为100%;治愈率治疗组88.1%,对照组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治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治疗组为2.65±0.79天,对照组为3.20±0.8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纳改善时间治疗组为2.28±0.85天,对照组为3.35±0.6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在重症患者治愈率,退热时间,食纳改善时间上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