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贵州洪家渡水库水体不同形态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贵州省乌江流域新建的洪家渡水库水体不同形态汞的浓度,探讨了水库水体各形态汞的分布特征,旨在进一步弄清新修建的水库水体汞的甲基化过程.结果表明,洪家渡水库总汞(THg)浓度变化范围在0.32~6.75 ng·L-1;溶解态汞(DHg)浓度变化范围在0.23~2.27 ng·L-1;颗粒态(PHg)汞浓度变化范围在0.03~4.51 ng·L-1;总甲基汞(TMeHg)浓度变化范围在0.04~0.18 ng·L-1;溶解态甲基汞(DMeHg)浓度变化范围在0.02~0.08 ng·L-1;颗粒态甲基汞(PMeHg)浓度变化范围在0.01~0.13 ng·L-1.洪家渡水库水体不同形态汞存在着季节性变化,水体THg、DHg和PHg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水体TMeHg、DMeHg和PMeHg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夏季大于秋、冬季.在空间上,水体甲基汞含量从表层到底层表现无规律性的增加趋势,从上游到下游的浓度也无明显的变化,与北美欧洲新建水库水体甲基汞浓度(0.01~6.6 ng·L-1)进行比较,发现洪家渡水库水体甲基汞浓度明显偏低,以上结果说明洪家渡水库水体没有显著的汞甲基化作用,这与乌江流域淹没土壤的贫瘠、有机质含量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地表自然过程排汞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表自然过程排汞包括了自然源排汞过程和先前排放的汞沉降到地表后的再排放过程.已有证据显示,地表自然过程向大气的排汞量可能远大于人为活动直接向大气的排汞量.准确确定自然过程汞的释放通量,不仅对正确评价目前减少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汞对全球环境汞污染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为全球大气汞的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科学理论依据.本综述通过对国内外地表自然排放源相关文献的调研分析发现:由于缺少可靠的观测技术、对地表与大气间汞交换过程和机理的准确认识及大气汞沉降对地表自然排汞过程影响的认识还不清楚,因此目前还难以准确估算地表自然过程向大气的排汞量.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已具备了开展地表自然排汞及先前排汞沉降后的再释放过程、机理和通量研究的可行性.地表自然过程排汞的研究将是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演化研究领域的前沿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万峰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9年9月(夏季)和2010年1月(冬季)对万峰湖(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在万峰湖共监测到浮游植物49种,其中夏季水库表层(0-10 m)浮游植物优势种为蓝藻门中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kiborskii),底层为硅藻门中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在冬季以硅藻门中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梅尼小环藻为主.夏季,浮游植物表层丰度为13.0×104~54.6×104 cells·L-1,野鸭滩(S2)最高,而以坝艾(S4)浮游植物丰度最低;浮游植物主要集中在表层(0~10 m),以蓝藻组成为主,蓝藻丰度百分数在大坝(S1)最高,达到90.3%,香浓多样性指数夏季高于冬季,夏季表层均匀度指数最低.冬季,浮游植物丰度为17.43×104~25.28×104 cells·L-1,浮游植物主要集中在表层(0~10 m)和中层(10~50 m),水体的各层硅藻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看,万峰湖处于中营养状态,冬季水质好于夏季.夏冬两季浮游植物丰度与水体的温度及水深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水体热分层对万峰湖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9年9月(秋季)和2010年1月(冬季)对南盘江流域峡谷型水库--万峰湖的水温和水化学(DO、pH、总磷)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万峰湖水体在秋、冬季节均存在明显分层,秋季.水体分为3层,0~10 m为混匀层,10~50 m为斜温层,50 m以下为滞水层,这种温度分层阻止了水的对流混合,引起显著的水化学分层,形成底部厌氧层.冬季,水温下降,在水下50 m左右分层,表层随深度增加水温下降,下层为滞水层,水温较为均匀.相关性分析表明,万峰湖在2009年9月(秋季)和2010年1月(冬季)水温和DO、pH、总磷之间均为极显著相关,水化学分层与温度分层同步.  相似文献   
15.
东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CP-MS对东江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分析,发现东江沉积物中Cu、Zn、Cd、Hg等重金属呈现相同的变化特点,高值区和低值区基本一致.东江流域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Cu、Zn、Cd、Hg、Pb,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57.29、213.21、0.98、0.42、50.77mg·kg-1,均高于中国大陆沉积物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东江流域沉积物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程度的评价结果显示,东江沉积物中地累积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Cu、Zn、Hg、Pb;从总的污染程度来看,东江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对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Hg、Cd、Cu、Pb、Zn;从总的生态风险指数上看,整个东江流域除处于上游的河源市段生态风险低外,处于中游的惠州段生态风险为"较高",处于下游的东莞段生态风险为"极高".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大气黑碳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连续颗粒物采样仪(URG Model 2000-01J)和黑碳仪(Aethalometer)对贵阳市城区2008年9-11月大气黑碳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区秋冬季大气24 h黑碳浓度变化范围为1.6~12 μg·m-3,平均值为4.1 μg·m-3;12 h黑碳浓度观测值主要分布在2~5 μg·m-3,白昼黑碳浓度变化范围介于1.9~9.2 μg·m-3,平均值3.9 μg·m-3,夜间黑碳浓度变化范围0.48~15 μg·m-3,平均值4.3 μg·m-3;黑碳浓度与大气PM2.5浓度变化一致,呈正相关关系(r=0.84,P<0.0001,n=178),大气黑碳浓度的变化趋势还明显受相对湿度、温度和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贵州汞矿区居民食用大米的甲基汞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汞矿区居民食用的大米、蔬菜、猪肉和饮水均表现出较高的总汞含量,但仅有大米富集甲基汞.万山汞矿区3个村庄居民食用大米甲基汞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97.5%、94.1%和93.5%,且不同研究对象每日食用大米的甲基汞摄入量与其头发甲基汞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证实了食用大米是贵州汞矿区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土法炼汞工人的头发总汞含量显著高于一般居民和对照组,其头发甲基汞占总汞的平均比例仅为12.4%,说明土法炼汞释放的汞蒸气的影响.贵州汞矿区居民头发甲基汞含量相比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部分居民食用大米的日甲基汞摄入量已经超过JECFA 2003年制定的标准(0.23 μg·d-1·kg-1),大部分超过美国环保局的推荐值(0.1 μg·d-1·kg-1),特别是铜仁垢溪和老屋场地区居民存在一定的甲基汞暴露风险,其他汞矿区人群也存在通过食用大米甲基汞暴露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某土法炼锌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贵州省赫章县新官寨土法炼锌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土法炼锌活动停止以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当地农业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Pb 337、Zn 648、Cd 9.0、Hg 0.44、Cu 121和As 17 mg·kg-1,分别是贵州省农业土壤背景值的7.5、7.9、26.4、2.2、4.7和0.8倍.单项污染指数显示,土壤Cd的污染最重,依次为Zn、Pb、As、Hg和Cu.综合污染指数揭示,该土法炼锌点4 km范围内的表层农业土壤严重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累积于表层30 am内,30 cm以下浓度较低.土壤Zn和Cd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迁移性,峰值已向下迁移15~20 cm.  相似文献   
19.
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随着工业的发展、汞矿开采的加速,土壤汞污染日益严峻,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汞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针对受污染的土壤修复问题,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和不会给环境带来新的危害等特点.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在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探讨了转基因技术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修复中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