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大蒜提取物体外抗弓形虫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与兔肾细胞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实验组)和磺胺嘧啶(阳性对照组),培养不同时间后取出细胞,固定染色后观察细胞感染率及每个纳虫泡中弓形虫速殖子的数量;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大蒜素对弓形虫速殖子侵袭细胞及其正常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台盼兰着色法观察大蒜素对弓形虫速殖子活性的影响;采用TUNEL末端标记法检测弓形虫速殖子凋亡率,对药物的效应和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1)10~80 μg/ml的大蒜素能抗弓形虫的感染,呈现剂量依赖性,与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2)40 μg/ml、80 μg/ml的大蒜素不能抑制细胞的增殖,对细胞无明显的毒副作用;160 μg/ml的大蒜素对细胞有明显的毒副作用.(3)大蒜素80 μg/ml时,台盼兰着色率最高,弓形虫的活力最低.(4)大蒜素80 μg/ml的浓度时,弓形虫速殖子凋亡率最高.结论 大蒜素可以抑制弓形虫速殖子的活力、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力、在细胞内的增殖,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最适宜浓度为80 μg/ml.大蒜素是一种良好的抗弓形虫药物,诱导弓形虫速殖子凋亡是其抗弓形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肠道细菌移位在华支睾吸虫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48 h(后尾蚴期)、18 d(童虫期)和35 d(成虫期),取肝、肺、淋巴结和血液组织,采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细菌移位的检测;采用鲎三肽基质染色定量法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感染18 d后,实验组肠道细菌移位率开始增高,至感染35 d时,细菌移位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感染鼠以童虫期、成虫期细菌移位现象明显,总移位率为65%,与对照组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9,P0.01),且在肝、肺、淋巴结和血液组织中,移位发生率分别为60%、15%、25%和10%,以肝脏部位最高;造模后18 d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增高,造模后35 d血浆LPS水平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2,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发宿主肠道菌群移位,以肝组织多发,从而参与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冠状病毒HcoV-229E S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表达冠状病毒HcoV-229E S1基因片段,表达S1蛋白。方法合成冠状病毒HcoV-229ES1蛋白特异性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ET21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菌,经IPTG高效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并通过Western blot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目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其为S1基因片段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HcoV-229E S1蛋白的表达载体,并在BL21(DE3)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为下一步表达蛋白免疫原性及疫苗抗病毒保护性测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IL-10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chabaudi AS,P.cAS)混合感染宿主病理损伤中的作用,用P.y17XL、P.cAS和P.y17XL+P.cAS分别感染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后第3、5、8、10、12和19天分别尾静脉取血,肝素抗凝后短暂离心,采用高纯度DNA提取试剂盒抽提DNA,实时定量PCR检测虫负荷水平;感染后第0、1、3、5、8、10、12和15天制备脾细胞悬液,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实验结果发现,P.y17XL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小鼠IL-10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和第8天分别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至正常水平,小鼠虫血症均达中等水平,存活率100%;相比P.cAS感染小鼠IL-10在感染后第3天突然出现高水平升高并且维持时间较长;于感染后第8天达峰值,是同天P.y17XL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小鼠IL-10水平的2倍,虫血症水平较高,小鼠全部死亡。同时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混合感染小鼠,于感染后3~12 d P.y17XL增殖占优势,而感染后15~19 d则P.cAS增殖处于优势状态。表明以IL-10为核心的免疫调节网络与疟疾感染过程中病理损伤密切相关。同时提示混合感染小鼠应答模式与P.y17XL感染小鼠的应答模式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Lentinan,Lent)对急性弓形虫感染BALB/c小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数量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RH强毒株感染的BALB/c小鼠进行不同时间点的Lent预处理,动态观察用药后各组感染小鼠的生存率;在感染后第0、3、5、8和10天提取小鼠的脾细胞,FACS检测Tregs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 感染前6 d 1 mg/kg Lent用药组与药物未处理组相比显著提高了弓形虫感染小鼠的生存率;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regs数量于感染后8d达峰值,同时免疫应答中关键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水平也于感染后8d和10d显著增加.结论 对急性弓形虫感染的BALB/c小鼠采用Lent预处理之后能有效的调节Tregs的数量和功能,从而调控Th1/Th2之间的动态平衡达到治疗弓形虫的作用,为弓形虫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的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Lentinan,Lent)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BALB/c Th1/Th2免疫应答调节效应的影响.方法 对RH强毒株感染的BALB/c小鼠进行不同时间点的香菇多糖预处理,动态观察用药后各组感染小鼠的生存率;在感染后第0、3、5、8和10天提取小鼠的脾细胞,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 感染前6 d 1 mg/kg LNT用药组与药物未处理组相比显著提高了生存率;显著增强了Th1免疫应答中关键细胞因子IFN-γ和Th2免疫应答中关键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水平.结论 对急性弓形虫感染的BALB/c小鼠采用香菇多糖预处理之后能有效激发Th1/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对于抵抗弓形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sIgA及病理表现的影响。方法应用硫酸葡聚糖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马齿苋多糖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给药7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肠黏膜sIgA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DSS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sIgA含量下降、结肠组织有病理改变。马齿苋多糖治疗7d后治疗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肠黏膜sIgA含量上升、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马齿苋多糖可以提高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提高肠黏膜sIgA含量,改善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