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城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8个分泌抗新城疫病毒(N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根据它们的免疫生物学特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具有FA和ELISA特性(FN1、FN4、FN29、FN30、FN35、FNl22);(2)具有FA、ELISA和HI特性(FN7);(3)具有ELISA、HI特性和中和能力(FN106),根据FN30和FN106的ELISA试验,可将11个NDV毒株分为二种不同的抗原群,应用FN4-FITC,FN7-FITC和FN29-HRP试剂,对人工感染NDV和野外送检病例检测结果表明,单抗试剂的DFA阳性率(92.3%)高于病毒分离阳性率(87.2%),两种方法的符合率89.7%,这些单抗试剂用于临床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组成型根系性状和适应性根系性状的遗传机制,利用由IR64/Azucena发展的双单倍体(DH)群体分析了淹水和干旱条件下水稻幼苗种子根长(SRL)、不定根数(ARN)、总根干重(RW)及其对应的相对参数(干旱和淹水条件下根系性状的比值)的QTLs。淹水与干旱条件下检测到一个共同的种子根长QTL和一个共同的总根干重QTL。同时对前人发表的遗传群体定位的根系性状QTLs进行比较分析,检测到几个共同的根系性状QTLs。对与细胞伸长、分裂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了定位,其中4个细胞壁相关的ESTs(OsEXP2,OsEXP4,EXT和Xet)被定位在与不同水分条件下检测出的根系性状QTLs的相同区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拟南芥芯片杂交分析发现推测的钙调素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Atlg76650)与低磷胁迫有关.对该基因的结构研究确认了该基因编码一个含有三个EF-hand结构域的类似钙调素的蛋白,Northern检测表明该基因在缺钾、缺磷条件下诱导表达,但在缺氮、高盐等胁迫条件下不受影响.经RT-PCR和启动子融合GUS转基因植株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拟南芥中为全株表达,但各器官中表达丰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磷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在缺磷环境中,植物能够调节自身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基因表达水平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为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耐低磷胁迫的分子机理,采用抑制性扣除杂交技术(SSH)构建磷饥饿诱导的水稻根系扣除cDNA文库.通过文库筛选和测序获得18个已知基因和47个功能未知基因.这些基因参与了不同的代谢过程,包括磷吸收和转运、信号传导、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胁迫反应.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磷饥饿胁迫下这些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并且不同代谢过程中的基因对磷饥饿有着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6.
高等植物叶绿体定位的铁氧还蛋白-NADP+氧化还原酶(LFNR)负责催化光合线性电子传递的最后一步反应,催化电子由还原态的铁氧还蛋白(Fd)传递给NADP+。LFNR分布在叶绿体的3个不同的组分中,即叶绿体基质中、类囊体膜上和叶绿体内膜上。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膜定位的LFNR并非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叶绿体基质中的LFNR足以维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叶绿体中的两个蛋白——Tic62和TROL作为LFNR的锚定蛋白,可以与LFNR在类囊体膜上形成高分子量的蛋白复合体。Tic62-LFNR复合体主要负责在夜间保护LFNR的活性,但它不直接在光合作用中起作用。然而,TROL-LFNR复合体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概述植物LFNR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水稻(Oryza sativa L.)对氮饥饿反应的分子与基因背景,利用RaSH策略构建了水稻氮(N)饥饿诱导cDNA文库.通过反向Northern筛选该文库,获得氮饥饿诱导的18个功能已知基因和2个功能未知基因.这些已知基因涉及碳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蛋白质分解代谢、激素代谢、信号转导、生长调控过程及转录因子.这些基因表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了植物对氮饥饿反应涉及互相关联的多种生理与分子机理,提供了相关的一些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8.
9.
用RFLP和PCR—RFLP技术研究东北虎和华南虎线粒体DNA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平  黄恭情 《生物多样性》1997,5(3):173-178
采用mtDNARFLP和PCRRFLP技术研究了东北虎和华南虎的mtDNA的多态性。在mtDNARFLP研究中,分离纯化了东北虎和华南虎肝、肾和心脏组织的mtDNA,用20种识别6碱基对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结果只有1种限制性内切酶(XbaⅠ)检测到多态性片段,其余19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产生的限制性格局在东北虎和华南虎完全一致。在PCRRFLP研究中,用PCR技术分别扩增了东北虎和华南虎mtDNA的控制区(controlregion),用8种识别4碱基对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扩增产物进行消化,结果只有1种限制性内切酶(RsaⅠ)检测到多态性片段。mtDNARFLP及PCRRFLP的结果均提示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的遗传距离极小。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两者分布区间无天然隔离屏障;具有强扩散能力;近几百年才被相互隔离。  相似文献   
10.
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 a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变化情况.随机选择15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作为抗病毒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护肝片进行护肝治疗,2组病人治疗周期均为1 a,分别在用药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HBeAg/HBeAb、肝功能、HBV DNA定量检测,并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武PCR基因分型技术动态监测治疗期间HBV基因型的变化情况.治疗1 a后,抗病毒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发生改变,由治疗前的B型变为B/C混合型,并且病情出现反弹和加重.对照组未发现HBV基因型改变.2组HBV基因型变化率(1.9%和0%)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可发生改变,而且1 a内即可发生,抗病毒治疗可能是促进HBV基因型改变的相关因素.HBV基因型转变可导致患者病情反弹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