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海湖北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对青海湖北岸18个群落的术方调查和环境因子原始数据,用主分量分析排序技术和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湖滨原植物群落在空间地下上的分布格局,以及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类型分布主要决定于环境中的土壤中水分 含量及土壤全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及有关概念   总被引:74,自引:5,他引:69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及有关概念刘庆钟章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610041)(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AdvancesinEcologicalResearchofClonalPlantPopulationandSomeRe...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植物激素对甘薯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明确喷施外源植物激素的最佳时期,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移栽后20(前期)、60(中期)和100 d(后期)干旱胁迫下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α-萘乙酸(NAA)和脱落酸(ABA)对甘薯内源激素含量、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喷清水相比,喷施外源植物激素均能显著提高甘薯产量,以6-BA增幅最大,其次是NAA和ABA;前期喷施效果好于中期和后期。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植物激素可显著提高甘薯叶片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缓解因干旱引起的玉米素核糖核苷(ZR)和生长素(IAA)含量下降的现象。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内源激素和光合特性是影响甘薯产量的关键指标。通径分析表明,前期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植物激素主要通过影响净光合速率(Pn)、IAA、ZR、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性能指数来影响甘薯产量。生长前期喷施6-BA可调控甘薯内源激素含量,提高光合特性,有效缓解干旱造成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4.
冰川作为地球主要的冰冻圈环境之一,蕴藏着丰富的低温微生物资源。1976年,Inoue Komagata从南极分离出一株嗜冷细菌,直到1997年,以这株嗜冷菌为模式物种,建立了冷杆菌属(Cryobacterium),同时该菌株被命名为嗜冷冷杆菌(Cryobacterium psychrophilum)。冷杆菌属物种主要分布于南北极、青藏高原冻土、冰川等低温环境,但与冰川等环境中其他常见类群相比丰度较低,属于稀有类群。目前,该属已有15个有效描述种,其中包含严格的嗜冷菌,但不同种对温度的耐受性有差异,因此是研究低温环境细菌进化和物种形成的良好材料。该属菌株可产生β-类胡萝卜素、低温酶等生物活性物质。本文综述了冷杆菌属的分布、生物学特征;通过对GenBank中冷杆菌属纯培养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平均核酸序列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计算和聚类分析,明确其精确的分类地位,评估了该类群物种多样性;并讨论了冷杆菌在食品加工、医药卫生所需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广东省2000、2005和2010年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并基于情景模拟法估算气候和土地覆盖类型稳定条件下的植被NPP,对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在植被NPP变化中的相对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对植被NPP具有显著的正向控制作用,气温与植被NPP表现为显著负相关,降水不是该区域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各气候因子与植被NPP的相关性具有季节和区域差异性。在气候不变条件下,土地覆盖变化整体上增加了NPP,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与城市扩张格局相类似,不同生态区存在差异性,以珠三角区的贡献最大。总之,气候波动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较为复杂,取决于气候因子的波动特征以及与NPP的相关性;其它因子(城市热岛、农耕活动和园林管理等)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整体上增加了NPP。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首次发现西藏新记录属云实属(Caesalpinia Linn.)植物——见血飞(Caesalpinia cucullata Roxb.),另外报道了11个新记录种和2个变种: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薄叶阴地蕨(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华中凤尾蕨(Pteris kiuschiuensis var.centrochinensis ChingS.H.Wu),毛茛科(Ranunculaceae)尾叶铁线莲(Clematis urophylla Franch.),椴树科(Tiliaceae)刺蒴麻(Triumfetta rhomboidea Jacq.),锦葵科(Malvaceae)拔毒散(Sida szechuensis Matsuda),中华地桃花[Urena lobata var.chinensis(Osbeck)S.Y.Hu],柳叶菜科(Onagraceae)草龙[Ludwigia hyssopifolia(G.Don)Exell]、卵叶丁香蓼(Ludwigia ovalis Miq.),唇形科(Lamiaceae)小鱼仙草[Mosla dianthera(Buch.-Ham.)Maxim.],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石龙尾[Limnophila sessiliflora(Vahl)Bl.],爵床科(Acanthaceae)白接骨[Asystasia neesiana(Wall.)Nees],桔梗科(Campanulaceae)卵叶半边莲(Lobelia zeylanica Linn.),天南星科(Araceae)百足藤[Pothos repens(Loureiro)Druce]。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西藏的植物区系,并为研究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增加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培法比较4种禾本科植物水稻(Oryza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高粱(Sorghum bicolor(L.) Moench)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8个基因型的抗铝(Al)能力,并对他们在Al积累后细胞壁的多糖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5~200μmol/L Al处理下,水稻抗Al能力较强,而小麦抗Al能力较弱。在50μmol/L Al处理下,小麦根尖的果胶和半纤维素1含量的增幅明显高于水稻。水稻基因型‘日本晴’与‘浙辐802’的细胞壁Al含量分别占根尖总Al含量的78. 7%和91. 6%;小麦基因型‘扬麦18’与‘扬麦16’Al含量分别占根尖总Al含量的64.9%和72.1%。Al吸附-解吸实验结果显示,小麦根尖细胞壁上Al的吸附量高于水稻。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壁是Al积累的主要部位,对Al敏感的水稻和小麦基因型细胞壁中的Al主要分布在果胶中;而对Al耐性较强的水稻和小麦基因型细胞壁中的Al主要分布在半纤维素1中。  相似文献   
8.
胞嘧啶甲基化是DNA表观遗传修饰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维持正常细胞功能和调控基因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是特异性位点DNA甲基化检测的通用方法,能明确目的片段中每一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但此方法需要大量的单克隆测序,操作过程较繁琐、成本昂贵。因此,开发准确、高效、便捷的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对提升表观遗传研究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本课题组开发的高通量突变类型检测平台Hi-TOM (high-throughput tracking of mutations),我们进一步建立了特定位点DNA甲基化高通量检测平台Hi-Meth (high-throughput detection of DNA methylation)。DNA样品通过重亚硫酸盐处理之后,仅需一轮PCR扩增即可通过Hi-Meth平台获得特定位点DNA甲基化分析结果。利用Hi-Meth平台,对水稻不同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了DNA甲基化检测分析,并与基于BSP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i-Meth策略与BSP策略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而且通过Hi-Meth平台可以更准确、便捷地获得特异性位点DNA甲基化分析结果。综上所述,Hi-Meth为特定DNA区域提供了重要的甲基化检测平台,对表观遗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甲状腺癌的病理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齐齐哈尔和平医院收治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14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病理检查显示131例(88.5%)甲状腺乳头状癌(PTC),6例(4.1%)为滤泡状癌(FTC),3例(2.0%)为髓样癌(MTC),6例(4.1%)为未分化癌(ATC);病理分期Ⅰ-Ⅱ期占45.3%,Ⅲ-Ⅳ期占54.7%;27例(18.24%)为周围组织侵犯,9例(6.1%)为远处转移,10例(6.76%)对侧甲状腺转移,56例(37.84%)颈部淋巴结转移;1年、3年、5年生存率依次为97.3%、93.2%、83.8%;年龄、病理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周围组织侵犯均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女性甲状腺癌存在病理分期晚、病理分型差、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局部侵犯率高等不良预后因素,早期影像学检查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流溪河流域景观空间特征与河流水质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活动影响或改变流域景观空间结构,并有可能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将流域划分为27个子流域,采集水样分析水质状况,所选用的水质指标有氨氮(NH3-N)、硝态氮-亚硝态氮(NO3-N+NO2-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结果表明:1)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居住用地对水质的影响作用最强,林地对河流水质具有净化功能,与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负相关,园地与水质指标关系具有不确定性;2)流域景观特征从上游到下游之间表现为城市化增强的梯度,水质状况响应这个梯度变化表现为上游优于下游,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管理方式对水质变化有显著影响;(3)景观破碎度与水质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景观聚集程度和斑块形状复杂程度与水质有负相关关系;子流域尺度和河岸带尺度景观空间特征对水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