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曾艾  张琴  刘炜  何梅  王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1):2144-2147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直径小于1 cm的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钼靶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病理结果,分析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者联合对乳腺肿块的检查结果(边缘毛刺征、血管、淋巴结、微小钙化),比较其对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66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发现恶性肿瘤34例,良性肿瘤32例。与病理检测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检出率无差异性(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的良恶性检出率均显著降低(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良恶性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但均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的检出率(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边缘毛刺征的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和淋巴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而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明显低于钼靶X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P0.05),钼靶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直径小于1 cm乳腺癌的诊断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兔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45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葡萄籽油稀释的50%CCL4,1次/4天,前4次剂量为1.0 m L/kg,第5次剂量为1.35 m L/kg,共注射20次。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只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注射4次后分别对实验组兔7只和正常对照组兔2只做螺旋CT灌注扫描,分析灌注参数,同时做相应的病理学观察,将二者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注药4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明显高于注药前,注药8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最高,之后兔血清ALT及AST轻度减低,注药前后兔血清ALT及AST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LB)水平变化不明显,仅在注药16次末后,ALB水平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肝脏灌注参数正常,实验组从注药4次开始,HAP呈上升趋势,但注药4次末及注药8次末,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注药12次末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P、HBF及HBV呈下降趋势,MTT逐渐延长,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兔血清ALT及AST的升高,HAP逐渐升高,MTT逐渐延长,而HPP、HBF及HBV逐渐减低。实验组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肝实质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大小不一、圆形或近圆形结节(假小叶),间隔较窄,炎症轻,结节边界尚整齐;汇管区内门脉小支扩张,壁增厚。对照组肝小叶结构规整,肝板排列有序,汇管区无扩大,其内个别炎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偶见点灶状坏死。结论:全肝CT灌注功能成像可为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将灌注征象与病理学变化结合有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利用X线衍射技术解析孕烷X受体(PXR)配体结合结构域(LBD)蛋白晶体的3维结构。方法:对PXR蛋白LBD(130~434氨基酸残基)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化学合成后克隆至pRSFDuet-1表达载体,再将载体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对PXR-LBD蛋白进行原核表达与分离纯化;采用晶体筛选试剂盒筛选蛋白结晶条件,采用悬滴法获得目标蛋白的晶体;对获得的蛋白晶体进行X线晶体衍射检测,并收集相关数据建立PXR-LBD的三维结构。结果:获得了PXR-LBD的高质量晶体并利用X线衍射解析了该蛋白质晶体的结构数据,使用Phenix.refine软件和COOT软件等对结构进行修正,最终获得了高分辨率的3维结构数据。结论:完成了孕烷X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蛋白晶体的X线衍射结构解析,为研究和开发PXR相关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采用骨龄学方法研究了雌性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nsis)的年龄、寿命和世代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宁陕齿突蟾的寿命至少可达8年,表明它是一种长寿命两栖动物。雌性宁陕齿突蟾的世代时间(性成熟年龄)为6年,其中蝌蚪期3年。本文得到的雌性宁陕齿突蟾世代时间为该种有效种群大小的估算、种群历史动态和历史生物地理学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11例,轻度强化15例。延迟扫描26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痛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儿均行多排CT横断面扫描及MPVR重建。结果:53例中,单纯性阑尾炎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炎4例,其中1例合并紫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33例,其中1例合并回肠末端美克尔憩室;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6例;阑尾脓肿8例。CT平扫以及MPVR重建显示阑尾肿大、增粗(直径大于6mm)30例,阑尾内粪石27例,阑尾周围蜂窝织炎23例,阑尾周围脓肿8例,大量腹水6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能为小儿阑尾炎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提高临床术前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7.
【目的】明确柠条重要食叶害虫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Chiasmia saburraria richardsi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做好害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观察记录了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的生长发育过程及行为特性。【结果】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在宁夏地区1年发生2代,世代重叠明显。在8月底开始以蛹在10 cm浅层土内越冬,越冬代成虫次年5月中旬始见,5月下旬第1代卵开始孵化,7月初第一代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是10d,7月中旬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7月下旬第2代幼虫出现,8月下旬第2代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越冬蛹期为260 d左右。常见捕食性天敌有蠋蝽、日本弓背蚁和沙泥蜂,寄生性天敌有白僵菌。【结论】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C.s.richardsi是一种危害柠条的食叶害虫。  相似文献   
38.
激光器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庄 《激光生物学报》1998,7(2):135-137
本文简叙了近年来激光器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对一些激光器在国内外的主要应用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9.
蒙古绣线菊(SpiraeamongolicaMaxim.)系蔷薇科绣线菊属植物,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一种民间药。性温,味微甘,有生津止渴、治腹水的功效(青海省生物研究所等,1972)。化学成分未见报道。为探讨其入药的化学基础,我们研究了它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0.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医师对CCF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并经DSA证实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CTA、MRI的表现.结果:CCF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搏动性突眼、复视、视力障碍、眼球活动障碍,临床体征为颅内杂音、结膜水肿和充血等.CT及MRI平扫表现为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眼外肌增粗,眼球边缘模糊、眼睑肿胀.CTA及MRA可观察其瘘口所在位置、大小及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DSA表现为造影剂从颈内动脉沿瘘口进入海绵窭,形成该处造影剂浓聚,静脉系统旱显而动脉系统充盈不佳造成"盗血现象".结论:根据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确诊颈动脉海绵窦瘘,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