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12.
高原鼠兔交配期及交配行为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学高 《兽类学报》1990,10(1):60-65
1985至1988年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交配期及交配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该鼠繁殖期一般是从3月底或4月初开始到7月上旬或8月上旬结束,时间长达3-4个月。在繁殖期中有3-5个交配期。配偶间雄鼠对雌鼠有跟随,接吻,嗅吻肛门区和爬跨抚摸一系列反复“求爱”行为。雌鼠呈现“脊椎前凸”和外生殖器反射行为。雄鼠交配时以前肢紧紧夹住雌鼠腰部,3-5次盆部抽动,一次较深的推进即为射精。每次交配时间约3-5秒,多次交配射精。还发现该鼠有临产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13.
C型肉毒梭菌毒素杀灭高原鼠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杀灭高原鼠兔的试验,冬季灭鼠效果达98%。作为一种新的杀鼠剂,具有毒性强、用量少、成本低、残效期短、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使用方便等优点。是我国首次用生物毒素灭鼠成功的试验,打开了生物灭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黑唇鼠兔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黑唇鼠兔的染色体组型。证明黑唇鼠兔染色体数目2n=46,有别于达乌尔鼠兔,是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5.
李仲来 《兽类学报》1998,18(3):196-201
介绍了高原鼠兔室外体重生长的分段Logistic-指数饱和模型W(t)=K/{1 {[K—W(t0)]/W(t0)exp{-[r1(t-t0)]}t≤tc;W(t)=W.-exp{-r2(t-tc)}[Wa-W(tc)]t≥tc,其中W(t)是在时刻t鼠兔的体重,K是体重饱和量,r1和r2是体重的瞬时增长率,tc是转变点,W(t)在t=tc连续。利用非线性模型的正割法(DUD,Doesn'tusederivatives),可同时确定模型的所有参数(包括转变点tc在内)。并分别得到描述高原鼠兔室外体重生长动态的模型为高原鼠兔(室内)体重生长的分段直线-直线-对数-指数饱和模型为  相似文献   
16.
青藏公路对高原鼠兔种内遗传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7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在青海省西大滩区域,位于青藏公路两侧的4个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分别采用软件TFPGA和GENE POP3.4计算各种群间的Nei’s标准遗传距离,基因分化系数(Fst)等参数,并对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同侧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和基因分化系数分别为0.0808和0.0541;异侧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和基因分化系数分别为0.1037和0.0705,公路东侧和西侧的两个种群分别聚为一类。青藏公路对分布于公路两侧的高原鼠兔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产生了一定的阻隔效应,并导致种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鼠兔洞穴区次生斑块面积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龙  周立  刘伟  周华坤  张毓 《兽类学报》2006,26(1):89-93
利用数码相机快速获得高原鼠兔挖掘活动形成的次生斑块图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计算其面积。运用该方法对草地内高原鼠兔洞穴区次生斑块的面积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测量出不同形状次生斑块的面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鼠兔对小嵩草草甸的破坏及其防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刘伟  王溪  周立  周华坤 《兽类学报》2003,23(3):214-219
1997~2000 年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 通过测定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和除杂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对草地的破坏程度, 分析了草地植物群落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 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相应升高, 重度退化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降低, 是由食物资源不足引起。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之间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差异极显著( t未退化与轻度= 25.369 7 , t未退化与中度= 25.55 ,t未退化与重度= 36.406 0 , t轻度与中度= 23.279 4 , t轻度与重度= 14.343 9 , t中度与重度= 20.178 5 , df = 3 , p < 0.001) 。高原鼠兔对草地的破坏面积与平均单坑面积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F = 220146 , df = 3 , P < 0.001) 。在草地达到重度退化以前, 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升高, 对草地的危害则加重。草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 当植物群落高度增加时, 其种群数量开始减少, 反之则增加。  相似文献   
19.
索有瑞  李天才 《兽类学报》2003,23(1):89-91,38
铅、镉、砷、汞、锑和铋等元素是人与动物生命活动非必需且有害的微量元素[1] 。哺乳类动物体内的这些微量元素主要由食物链传递所产生[2 ,3] 。本文对高原鼢鼠 (Myospalaxbaileyi)和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骨骼中非必需微量元素砷、锑、汞、铋、铅、镉的分布、种间含量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小哺乳动物的营养生态学、化学生态学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 ,5] 等提供基础资料。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预处理1994年 5~ 6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  相似文献   
20.
繁殖期高原鼠兔的攻击行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室内配对实验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繁殖期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动物的攻击水平相同,同性个体间的攻击性明显高于异性个体间。雌雄动物具有不同的攻击模式。雌性个体遇到陌生个体首先以攻击中的进攻和追逐为主,然后通过相互接触确定个体的性别,若为同性个体,以防御为主,若为异性个体,则有防御和亲昵两种选择;雄性动物遇到陌生个体同样首先以攻击为主,相互接触后,若为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