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其种群数量随着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地退化而暴发式增长。阐明此过程中高原鼠兔天然免疫能力及肝脏和肾脏器官指数的变化,对深入揭示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引起的高原鼠兔种群暴发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区,调查了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中高原鼠兔洞口数量,并测定了成体高原鼠兔血清总IgG含量、肠道寄生物感染状况及肝脏和肾脏指数。结果发现:随着草地退化,高原鼠兔洞口数量和血清总IgG水平显著增加;绦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以及肝脏和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雄性对绦虫的感染率和肝脏指数显著低于雌性;雌性在重度退化草地中对绦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显著低于轻度退化草地。以上结果表明,过度放牧介导的草地退化增强了高原鼠兔的天然免疫功能,缓解了毒素对肝脏和肾脏的损伤,进而可能促进其种群暴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7 个多态微卫星DNA 标记分析了4 个高原鼠兔地理种群(海晏种群、西大滩东种群、西大滩西种群和昆仑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采用多态信息含量(PIC)、期望杂合度(He )、观测杂合度(Ho)、基因流(Nm )和基因分化系数(Fst )对种群及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分析;计算各种群间的遗传距离(GD)、遗传相似度(GI)以及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系数,并进行UPGMA 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原鼠兔的遗传多样性在小哺乳动物中处于较高水平, 其HeHo 的平均值分别为0. 5332 和0. 6003, 其Fst 为0. 0975,即有9. 75% 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即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部。4 个种群间的杂合度与多态信息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它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本相当。海晏种群与其余3 个种群的遗传分化均达到了中度分化水平(Fst = 0.1043),而另3 个种群间几乎没有分化(Fst = 0. 0253)。Mantel test 结果表明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认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草地退化中的角色和地位,对于加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高原鼠兔种群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为调查对象,根据所调查的12个样地遴选出4个不同鼠洞等级的研究样地去评估鼠兔数量和植物生物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高原鼠兔活动并非引起草地退化的原因,而是作为草地退化的标志性信号,然而高频度的鼠兔活动会加剧草地逆向演替的进程。因此,一些综合措施诸如减少牲畜数量、动态的轮牧、草地恢复管理技术、社区参与式管理等可以有效提高草地生产力和防止鼠害爆发。对各类型退化草地进行综合治理时,应加强对害鼠种群动态的监测,当种群密度超过经济阈值或达到高密度种群时,应急性、常规性灭鼠工作才可以实施,为重度型退化草地重建、植被恢复和土壤发育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2009 年4 月至2011 年9 月采用围栏封育和去除法,对去除高原鼠兔的处理组和鼠兔扰动(对照组)区域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地上生物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阐明高原鼠兔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高原鼠兔处理组和对照区域植物群落平均高度和种盖度逐年上升,均在2011 年达到最大值,平均高度分别为6. 5 cm 和4. 2 cm,二者差异极显著(F =127. 80,df = 1,10,P < 0.01),种盖度分别为126. 5%和117. 9% ,差异不显著;植物群落组成中,处理区域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比对照区域分别增加了1 965.1% 和33. 2% ,二者差异极显著(F = 41. 29,df = 1,10,P < 0.001),豆科植物和杂类草分别下降了89. 9% 和30.7% ;处理区域植物群落生态优势度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以杂类草为主改变为以禾草为主,而对照组均以杂类草为主,变化不明显。相似性指数2009 - 2011 年在对照区域年间变化范围为0.7168 - 0. 7550,在去除高原鼠兔处理区域年间变化范围为0.6464 - 0. 6732;对照区域和处理区间变化范围为0. 5354 - 0. 8956。根据试验结果我们认为,高原鼠兔的扰动可以有效降低植物群落的平均高度和植物种盖度,但植物种类组成主要以杂类草为主,年间变化不明显,表明鼠兔的扰动延缓了植物群落的恢复演替。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过多被认为是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4月,在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开展了高原鼠兔不育控制实验。为了解3种不育剂(炔雌醚、左炔诺孕酮和EP-1)对高原鼠兔和土著鸟类的影响,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8-9月调查了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鸟类多样性。结果表明,投药次年,炔雌醚能显著降低高原鼠兔各群数量,而对鸟类多样性和物种数均无显著影响;炔雌醚组白斑翅雪雀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棕颈雪雀的数量显著高于EP-1组。因此,炔雌醚能有效降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对土著鸟类多样性影响较小。使用炔雌醚开展不育控制是高原鼠兔种群管理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植物叶大小和数量的权衡关系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及其在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能力。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方法,在祁连山北坡选择未退化(Ⅰ)、轻度退化(Ⅱ)、中度退化(Ⅲ)和重度退化(Ⅳ)4种高寒草地,研究了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叶大小-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天然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星毛委陵菜种群的高度逐渐下降、盖度逐渐上升,星毛委陵菜叶大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叶数量增加;各退化草地星毛委陵菜叶大小与叶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星毛委陵菜分配给叶大小与叶数量的资源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不同退化草地间的比较显示,未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星毛委陵菜叶大小与叶数量呈显著异速生长关系(P0.05),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二者呈近似等速生长关系。高寒退化草地星毛委陵菜植株合理权衡叶大小-数量的资源配置模式,体现了植物茎叶构型的表型可塑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同化箱法测定了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不同退化程度天然草地及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光合作用、暗呼吸及CO2净交换量。结果表明,天然草地植物群落光合作用过程CO2吸收量与暗呼吸作用CO2释放量的变化趋势为: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极度退化未退化草地;未退化、中度及重度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净吸收CO2,而极度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净释放CO2。对"黑土滩"型极度退化草地进行人工恢复后,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量增加;2000和2004年建植的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单播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净吸收CO2量分别为1.33和2.3μmolCO2.m-2.s-1,大于2002和2005年混播人工草地;对单播或混播人工草地而言,随着建植年限增加,草地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现象,CO2净吸收量也逐渐下降。从青藏高原碳管理的角度,中、重度退化草地要防止退化为"黑土滩"型极度退化草地,使其恢复到未退化程度;极度退化草地要及时进行人工恢复,有效增加碳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8.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不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植食性哺乳动物,也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其种群数量随着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地退化而急剧增加。我们近期的研究发现,随着高寒草地退化,高原鼠兔的免疫力明显增强,推测可能与退化的高寒草地中丰富的高蛋白质食物资源有关。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本研究在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区的重度退化草地中,选取6块70 m×70 m的实验样地,通过添加蛋白质含量为20%和5%的兔颗粒饲料及不添加饲料处理,测定了高原鼠兔的粪便皮质醇(Fecal cortisol metabolite, FCM)含量、植物血凝素反应(Phytohemagglutinin, PHA)、血清抗匙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aemoeyanin, KLH)的IgG水平含量和肠道寄生物感染状况,以验证丰富的高蛋白质食物资源可增加高原鼠兔的免疫力的假设。结果表明,添加20%蛋白质含量的饲料显著降低了高原鼠兔的FCM含量,显著增加了PHA反应和抗KLH的IgG含量,显著降低了球虫的感染率和绦虫的感染强度。该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高寒草原退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对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原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 分析了土壤呼吸与生物量、土壤温度以及土壤湿度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1)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原土壤呼吸均表现出一定的月动态, 这种月动态在不同退化程度间各有不同。2)高寒草原在退化演替序列上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其中在中度退化程度下达到最高值((2.46 ± 0.27) μmol·m-2·s-1), 显著高于未退化((1.92 ± 0.11) μmol·m-2·s-1)和重度退化((1.30 ± 0.16) μmol·m-2·s-1)水平(p < 0.01), 与轻度退化((2.22 ± 0.19) μmol·m-2·s-1)无显著差异(p > 0.05), 重度退化程度下呼吸速率显著低于其他退化水平(p < 0.01)。3)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呼吸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 = 0.004), 而地下生物量与土壤呼吸的相关性不很显著(p = 0.056)。4)除重度退化外, 未退化、轻度退化和中度退化高寒草原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 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的二项式拟合方程在轻度退化程度下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而在未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程度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草地退化等级数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样方取样方法实地调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利用植被和土壤数据,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草地退化等级进行定量划分.结果表明:(1)植被指标聚类可将草地划分为3个等级,即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而利用土壤指标聚类则划分为2个等级,其中轻度退化和中度退化草地的土壤状况相似合为一个等级,重度退化草地为另一个等级;(2)随着放牧梯度的变化,植被和土壤都发生了变化,中度退化草地植被变化大,而土壤变化不大;(3)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同一草地利用单元,所划分的草地退化等级系列是由放牧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骨骼中的无机常量元素K、N a、Ca、M g、P 和A l 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骨骼中Ca、P、A l 的含量极显著地高于高原鼠兔(P <0.01) ,K 含量高原鼢鼠极显著地低于高原鼠兔(P < 0.001) , N a 和M g 的含量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 > 0.05) ; 骨骼各部位元素总量的分布顺序为: 高原鼢鼠下肢骨> 头骨> 脊柱; 高原鼠兔头骨> 下肢骨> 脊柱。15个元素对中, 大部分元素之间线性相关非常显著, 其中高原鼢鼠10对呈显著的线性相关, 高原鼠兔13对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草场植被影响高原鼠兔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重要害鼠之一。它啃食优良牧草(皮南林,1973),挖洞堆土,破坏生草层,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大害鼠。有关高原鼠兔和草场植被的关系,皮南林(1973)、梁杰荣等(1978)、肖运峰等(1979;1981)已做了一些工作。然而多数作者仅论述了鼠兔危害草场,致使草场退化的一面;而草场植被对高原鼠兔的反作用方面的问题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鼠兔食物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高原鼠兔(Ochatona curzoniae Hodgson)为青藏高原草场上的重要害鼠。每年都要投入很大的力量进行防治,因之它的生态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草原上的初级生产--绿色植被是如何被高原鼠兔利用的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皮南林(1975)曾在快尔玛地区研究过高原鼠兔的食性,并注意到食性与植物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在高寒草甸上会形成各种类型扰动斑块, 扰动斑块类型的转变是导致草地退化的原因之一。目前, 斑块类型发生转变的关键影响因子尚不清楚, 因此, 对高寒草甸活动斑块、非活动斑块和恢复斑块三个扰动斑块类型植物功能类群结构、根土复合体特征和斑块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斑块类型发生转变的主要因子, 说明高寒草甸退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高寒草甸中活动斑块土壤表层由于放牧和高原鼠兔活动扰动强度大, 无法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非活动斑块的植物群落处于次生演替早期阶段, 但是恢复斑块已具备高寒草甸优势种莎草科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退化高寒草甸中活动斑块与非活动斑块呈现镶嵌性分布, 而恢复斑块相对独立没有镶嵌性分布现象。造成高寒草甸干扰斑块类型转变的主要原因是高原鼠兔活动强度由间歇性干扰转变为持续干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两种在高寒草甸广泛分布的小型哺乳动物,其暴发活动可能造成高寒草甸的严重退化。使用无人机分别拍摄典型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暴发区图像,解译高原鼠兔洞口、高原鼢鼠土丘和它们的干扰斑块,获得干扰斑块的周长和面积信息,计算干扰斑块形状指标,确定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暴发活动对高寒草甸的影响。研究表明:(1)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暴发活动形成的干扰斑块周长与面积比(PARA)、形状指数(SHAPE)和分形维数(FRAC)差异显著(P<0.05),其中高原鼢鼠斑块的FRAC是1.0124±0.0091,属于普通的规则几何圆形分布格局,高原鼠兔斑块的FRAC是1.1203±0.0546,属于分形几何不规则的分布格局。(2)高原鼠兔洞口数量与其斑块面积没有线性相关关系(P=0.9677),高原鼢鼠土丘数量与其斑块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3)高原鼢鼠斑块面积统计学上呈长尾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P<0.01)。根据高原鼠兔斑块面积分布格局可将斑块演替分为三个阶段:土丘形成阶段、斑块连通...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and aim

Because the indigenous burrowing lagomorph plateau pika (Ochotona curzoniae) is considered to have negative ecological impacts on alpine meadow steppe grasslands of the Headwaters Region of the Yellow, Yangtze and Mekong Rivers we investigated its effects on ecosystem productivity and soil properties, and especially net ecosystem carbon flux.

Methods

We measured 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 (NEE) and its components 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 (GEP) and ecosystem respiration (ER) at peak aboveground biomass by the chamber method with reference to plant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of areas of alpine meadow steppe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of pika burrows.

Results

Higher burrow density decreased NEE, GEP and ER. Above-ground biomass, species number, plant cover and leaf area index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ika density. Higher burrow density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soil moisture and higher soil temperature. Responses of NEE were related to changes of abiotic and biotic factors affecting its two components. NE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oil moisture, soil ammonium nitrogen, plant cover, leaf area index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bu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higher soil nitrate nitrogen.

Conclusion

Decrease of NEE by plateau pika may reduce the carbon sink balanc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grassland. Such effects may be influenced by grazing pressure from domestic livestock, population levels of natural predators, and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7.
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生长和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叶润蓉  梁俊勋 《兽类学报》1989,9(2):110-118
本文研究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和其他种鼠兔的生长作了比较。室内高原鼠兔比野外的生长快,人工饲养的阿富汗鼠兔和北美鼠兔生长期短,成熟早。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由于受到人为破坏的影响,目前该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优良牧草减少,有毒植物蔓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原中最重要的两种小型哺乳动物,其采食行为和挖掘洞穴的生活特性必然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但其与有毒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尚未揭示。基于此,在甘肃省玛曲县河曲马场自然生长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开展了有毒植物的分布与高原鼠兔、高原鼢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毒植物27种,分属于菊科、豆科、毛茛科等11科。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该地区有毒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并探究了单位面积条件下有毒植物的分布特征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该地区高寒草原有毒植物的蔓延与高原鼠兔的密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高原鼢鼠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