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2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41.
用RAPD技术探讨中国枣的种下划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14个枣Ziziphus jujuba 品种和1个野生种——泰山酸枣Z.spinosus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1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7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429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214条,占49.88%。根据DNA扩增结果计算了品种及类型间遗传距离,并用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龙爪枣 Z.jujuba var.tortuosa、葫芦枣 Z. jujuba var.lageniformis、无核枣 Z.jujuba var.anucleatus 等几个变种内的遗传距离大于变种间遗传距离,认为枣的变种划分是不自然的,宜并入其原变种;枣种下不宜设变种,对枣种下的众多品种,应根据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直接划分品种群。  相似文献   
642.
在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及中山大学、西南林学院等地标本馆番荔枝科Annonaceae标本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又详细研究了阔叶瓜馥木Fissistigma chloroneurum (Hand._Mazz.) Tsiang的模式照片(IBSC)和李秉滔(1965)引证为阔叶瓜馥木的张宏达1097、毛品一3915和5295、王孝等100017、高锡朋55422、陈少卿12648和156、曾怀德26659等标本,后又在网上查阅了纽约植物园标本馆F. petelotii Merr.的模式,认为毛品一3915、5295是F. petelotii Merr.在中国的新分布,现予以报道,并作了果的拉丁文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643.
于晴  刘鹏  赵文阁 《动物学杂志》2017,52(1):150-154
2016年4月,采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地区的林蛙,经形态学(形态描述、体型大小)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物种为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研究结果重新证实了中国林蛙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分布,扩展了对中国林蛙分布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644.
2021年11月在沈阳市辽中区蒲河湿地公园(41°30′55″ N,122°78′30″ E,海拔30 m)采集到2号无尾两栖类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物种,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对蛙属19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其与韩国及中国山东文登昆嵛山分布的韩国林蛙(R. coreana)遗传距离最近,并在最大似然树中聚为一支,应属种内关系。综合形态分析和系统发育比较,确定采集到的标本为韩国林蛙,系辽宁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本次发现将辽宁省分布的蛙属物种增至5种。  相似文献   
645.
中国林蛙蝌蚪对水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水环境中的酚类物质可以通过中国林蛙蝌蚪的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其体内,影响蝌蚪的存活状况、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因此中国林蛙蝌蚪可以用作监测水体环境的指示物种。从壬基酚、辛基酚和双酚A等酚类物质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进行阐述,为酚类污染物对两栖动物生长发育影响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为中国林蛙蝌蚪的生态保护和水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6.
昔日的山林     
"山林里有种蛙叫黄拐(学名林蛙,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林里),黄色的,体型很小,最大的也只有大拇指那样,小时候这里有非常多,因为实在太好吃了,我们常常去抓黄拐,很好抓,钻进山林循着叫声就能找到一整片,用手电筒照过去,它们就不动了,一直盯着灯光,这时便可一手持布袋,一手抓黄拐,实在是太多了,就像捡豆子一样,一抓一大把。回去以后把它们用油炸或者烤熟吃,吃不完的就腌了——在罐子里铺一层黄拐撒一层盐,然后密封起来,最后就成了肉干,一直不会坏。"  相似文献   
647.
648.
寻找控制生命活动的无形数据,对揭开生命的数控奥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DNA中四种碱基进行排列组合的计算和分析,得出DNA可以构成2、4、10、12、16、20、24、35、64、256的数进制;20进制信息约占全部数进制信息的4.515%;相同的DNA片段用不同的读取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数进制信息;每种数进制信息由它的产生方式而表现出不同的调控功能;一个具有生命活性的DNA片段应有的碱基对数量应该满足函数:B=12n+1 032。  相似文献   
649.
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在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 LEPR)属于I类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是调节能量代谢、调控免疫应答的关键因子。为研究LEPR基因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感染中的作用,利用RT-PCR方法克隆黑龙江林蛙LEPR完整编码区,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Ah感染的黑龙江林蛙炎症模型,通过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对LEPR在生理状态下及感染状态下不同组织的表达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LEPR基因读码框含3 408bp,共编码1 135个氨基酸,其在黑龙江林蛙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心血管表达量最低。在Ah感染下心、肝、脾、肾、皮肤、肌肉和胃LEPR mRNA均在72 h达到表达量峰值(P<0.05),肺组织在8 h达到峰值(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显示,肝、脾、皮肤和胃之间LEPR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脾和皮肤在不同感染时间表达量从高到低为: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