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71.
Cyanidin 3-glucoside and delphinidin 3-glucoside (minor component) occurred in the bark of Salix purpurea (29 cultivars examined), S. fragilis (3 cvs), S. americana (4 cvs), S. rubra (1 cv.), S. incana (1 cv.), S. aegyptica (1 cv.) and S. alba (3 cvs) and several hybrids. A previously unrecorded anthocyanin was also present in appreciable amounts in the bark of eleven S. purpurea cultivars, notably those with small leaves. In other large-leaved cultivars of S. purpurea (18) it occurred only in traces or was not detected with certainty. A trace was found in one purpurea hybrid, but it was not detected in four others. Small amounts of the new anthocyanin were also found in S. incana (1 cv.), S. fragilis cv. Basfordiana, S. americana cv. Cordata and one hybrid, but were absent from other cultivars of S. fragilis (2) and S. americana (2), and also from S. alba (3), S. aegyptica (1), S. daphnoides (1), S. rubra (1), S. triandra (1), S. viminalis (1) and three hybrids. The new anthocyanin is unique in containing fructose as well as glucose and is based upon 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anthocyanidin, possibly dimeric in nature, which is provisionally named purpurinidin.  相似文献   
72.
李丽  牛俊峰  文志  崔健  王效科 《生态学报》2016,36(21):6804-6811
臭氧和干旱是威胁我国北方城市植物生长的两大重要因素。于2012年利用开顶式气室,通过设置4个处理(AW-大气环境和水分充足;AW+60-大气增加60 nL/L臭氧+水分充足;AD-大气+干旱处理;AD+60-大气增加60 nL/L臭氧+干旱处理),开展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以下简称"臭氧")和干旱对元宝枫秋季变色期主要色素含量及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早生叶在臭氧处理后,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别下降了21%和29.6%、花青苷和类黄酮相对含量显著升高了34.1%和7.3%、脱落酸含量增加了19.8%。干旱处理后,早生叶总叶绿素显著下降了18.7%、花青苷和类黄酮相对含量分别显著升高了37%和7.4%、脱落酸含量显著升高了13%。叶片的上述生理变化将会导致叶片提前变红、叶片早衰和提前脱落。(2)晚生叶在干旱处理后总叶绿素含量减少了18.8%,脱落酸含量增加了33.4%,臭氧以及与干旱共同处理未对晚生叶产生显著影响。(3)臭氧和干旱共同处理后,早生叶总叶绿素含量、花青苷和叶片脱落酸含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缓解了叶片总叶绿素的下降和花青苷的上升,但未缓解叶片脱落酸含量的增加。综上,早生叶和晚生叶对臭氧和干旱处理的响应不同,早生叶对臭氧处理响应大于晚生叶,而晚生叶对干旱更敏感。臭氧和干旱处理均加速了叶片衰老,二者共同处理后叶片脱落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3.
本文论述了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的性质,并以土壤分析数据说明植被破坏不仅影响土壤的机械侵蚀,而且使土壤的有机质、氮、磷、含水量等一些重要数值降低,一般程度不等的降低幅度为2一7倍之间;另外,恢复植被不仅能保持水土,防止侵蚀,更重要的是使土壤性质因素向良好方向发展,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4.
花色形成与花生长的调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结合笔者的研究结果,对光、糖和GAs在花生长及花色形成中的作用和可能的调节机制进行了综述。光通过光受体介导的高辐照度反应(HIR)和光合作用调控花生长及花色素苷合成;糖作为碳源和渗透调节因子,影响花瓣细胞的生长及花色素苷积累,依赖己糖激酶的信号途径可能在糖的调控中起作用;GAs通过调节特异基因的转录间接地诱导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结构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5.
宋洋  雷霆  金雪花  付灯祥 《广西植物》2017,37(11):1368-1377
花色是观赏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而类黄酮是其主要的呈色物质。该研究以蓝亚麻花瓣为研究对象,将蓝亚麻开花过程分为5个阶段,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连用技术(HPLC-ESI-MS)分析不同开花阶段花瓣中类黄酮化合物的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蓝亚麻花瓣中积累飞燕草素苷、矢车菊素苷和锦葵素苷,未检测到天竺葵素苷,其中以酰基化的飞燕草素苷为主要呈色物质;而总花青素苷含量在第2阶段达到最高。根据花青素苷终产物和类黄酮中间代谢产物推定了蓝亚麻花瓣中类黄酮代谢途径,其中以F3'5'H所引导的分支途径占优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F3'5'H酶活高于F3'H。  相似文献   
76.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功能性食品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彩色稻米作为稻米家族中的一员,由于富含微量元素、花色苷、生物碱等功能性成分,已成为当前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龙锦1号/香软米1578杂交组合214个F_5家系,对水稻糙米总花色苷含量、粒色等级和千粒重的变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糙米粒色等级变异范围为1~9,平均值为4.98,变异系数为57.87%;糙米总花色苷含量变异范围为0~5459.34 mg/kg,平均值为834.47 mg/kg,变异系数为191.96%;糙米千粒重变异范围为11.96~26.24 g,平均值为17.75 g,变异系数为12.89%。糙米总花色苷含量、粒色等级和千粒重在F5家系中不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右偏态,其中糙米总花色苷含量的偏斜程度最大。糙米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的峰度系数为正值,表明为尖顶峰;而糙米粒色等级的峰度系数为负值,表明为平顶峰。糙米总花色苷含量与粒色等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糙米总花色苷含量、粒色等级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和-0.34。与高亲龙锦1号相比,27个家系的糙米总花色苷含量极显著提高,占214个F_5家系的12.62%,为高花色苷水稻种质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78.
79.
"彩色马铃薯"块茎花色苷分子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马铃薯”是指块茎的“皮”和/或“肉”为红、紫、蓝或橙色的马铃薯,其块茎“皮”和“肉”变化多端的着色模式源于花色苷的积累,块茎各种颜色在根本上由花色素决定。在“彩色马铃薯”块茎中已发现6种花色素,即矮牵牛色素、花葵素、锦葵色素、芍药色素、花青素和花翠素;不同颜色块茎所含的花色素种类不同,同一颜色块茎所含花色素种类也可能不同;紫色块茎所含的花色素种类最为多样化。“彩色马铃薯”块茎的各种花色素一般在C3位经过氧一糖苷键实现1个芸香糖基取代,在苷元的C5位,要么以氧.糖苷键实现单葡萄糖基取代,要么不发生取代。“彩色马铃薯”块茎花色苷常在花色素C3位二糖取代基上或在C5位的单糖取代基上进一步发生反式单酰基取代,实现酰基取代的酚酸多为对香豆酸,其次为阿魏酸和咖啡酸。“彩色马铃薯”块茎矮牵牛素、锦葵色素、花葵素和芍药色素的对香豆酸酰化衍生物的惯用名分别为“petanin”,“malvanin”,“pelanin”和“peonanin”。本文可以为“彩色马铃薯”块茎颜色呈现的机理探索及其花色苷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土壤干旱胁迫对紫叶矮樱叶片呈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盆栽3 a紫叶矮樱叶片为试材,采用称重控水法,设对照(土壤含水量18.11%)、轻度干旱(土壤含水量14.72%)、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11.32%)和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7.92%)4个处理组,研究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紫叶矮樱叶片呈色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AL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叶片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干旱,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花青苷、类黄酮、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PAL酶活性和a*增加, L*和b*降低;中度和重度干旱,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花青苷、类黄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含量、PAL酶活性和a*先增加再降低,L*和b*先减小再增大.短时间的干旱能够提高紫叶矮樱的叶片色泽,中度干旱15 d或重度干旱12 d,是紫叶矮樱叶色发生明显转变的关键时期;花青苷含量的变化是影响紫叶矮樱叶色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