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81.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生境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 ,对以 1 995年 3月的卫星影像图、相关图件及数据为基础的图形数据库进行迭加分析 ,研究了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生境格局 .结果表明 :1 )生境格局不是所有生态因素图件的简单迭加 ,以年均温和年降水量为主导因素 ,以自然植被为可见指标研制了生境格局 ;2 )确定出 3种生境类型的 2 0个生境个体 :热带季节雨林生境 (2 37.53km2 ,占总面积的 2 1 % )、热带山地雨林生境(1 2 6 .93km2 ,占 1 1 % )和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境 (764 .88km2 ,占 68% ) ;3)初步建立了一个山地生境格局的研究体系 :生态小区→生境类型→生境组分 ;4)生境格局研究揭示了保护区 59%的现有重点保护对象 (热带雨林 )不在核心区的现实 ,为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  相似文献   
182.
比较研究了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 1 950年和 1 995年的居住格局 ,发现各民族的住宅式样差别很大 ,并以聚居方式构成居民点 ;居民点均呈聚集分布 ,其数量从 1 950年的 1 6个增加到 1 995年的 56个 ,增加 3.6倍 ,居民点间距缩短 1倍 ,分布海拔降低 ,1 995年有 83%的居民点集中分布在海拔 1 1 0 0m以下的地区 ,占总面积 44% ;居民点向着热带季节雨林、水系和公路干道集中 .  相似文献   
183.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保护区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框架、目标和系统的基本功能作了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应用这一系统对保护区的资源利用现状、砂仁种植的现状和管理对策和亚洲象的种群及分布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  相似文献   
184.
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土壤动物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对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仑片和城子,曼峨,曼养广傣族“龙山”4个热带雨林片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动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方法:在每片森林沿直角线路布设7个样点,每点取50cm×50cm面积的枯枝落叶及表层土,用于漏斗法收集土壤动物。干季和雨季各取样1人,统计单面积个体数理。  相似文献   
185.
西双版纳季节雨林的外貌与结构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采用群落样方法和剖面图解法对西双版纳季节雨林水平及垂直结构做了初步讨论。依立木高度、树冠形态、各层植物叶之解剖结构划分层次;用Raunkiaer的生活型谱统计生活型、叶级、叶质、叶型组成,并对其外貌特点做了讨论,最后跟龙脑香林外貌结构做了比较。通过比较表明:本区大面积混合季节雨林种类组成表现出一些种类分布普遍,另一些种类局限,随地势、地形、土壤和局部气候差异形成多样性组合,这种组合在同一林地也明显,构成嵌镶。在自然地段森林可分七层。组成各层的结构种,幼灌层D多于其他各层,说明D层在结构关系中具较大独立性。乔木、灌木、草本层片是基干层片和构成森林结构的骨架,外貌上以单叶、革质、全缘、中型叶、滴水尖叶为主的常绿阔叶大、中高位芽组成为特征,所有这些表现出与东南亚龙脑香林相似。外貌结构上与具显著干旱季节气候的中印半岛北部更接近。  相似文献   
186.
西双版纳地区蚱总科的研究(直翅目)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0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蚱总科昆虫6科23属47种,其中有1新属13新种及1个中国新纪录种。文中具有分种检索表,分布和新种描述。  相似文献   
187.
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标准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木质藤本)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西双版纳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群落总生物量为360.909t·hm-2,其在各层的分配为:乔木层352.563t·hm-2(占群落生物量的97.69%)、灌木层4.737t·hm-2(占1.31%)、木质藤本3.108t·hm-2(占0.86%)、草本层0.501t·hm-2(占0.14%)。群落生物量绝大部分集中于乔木层。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为:干241.270t·hm-2(占乔木层生物量的68.43%)、根69.614t·hm-2(占19.75%)、枝37.287t·hm-2(占10.57%)、叶4.392t·hm-2(占1.25%);乔木层生物量的径级分配主要集中于中等径级,胸径在20~80cm间的6个径级,生物量达255.460t·hm-2(占72.46%);生物量在乔木层中垂直分配为:Ⅰ亚层219.365t·hm-2(62.22%)、Ⅱ亚层107.743t·hm-2(30.56%)、Ⅲ亚层25.455t·hm-2(7.22%);生物量大于乔木层生物量0.5%的树种共计26种,其中大于5%的有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19.67%)、云南玉蕊(Barringtonia macrostachya)(5.44%)、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5.27%),生物量种类分配反映出优势种明显的特点。乔木层叶面积指数为5.724。  相似文献   
188.
西双版纳傣族贝叶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必须提高公众意识,支持社区、青年及妇女积极参与保护行动。所以,近年来,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管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以西双版纳的傣族为例,探讨了贝叶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持续利用的关系,包括佛主与植物、佛经的文字载体植物、佛寺的用材树种、赕佛活动的植物和佛寺庭园的植物等。  相似文献   
189.
西双版纳勐罕的木棉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190.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植物命名与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对植物的命名采用了“双名”法。他们的“属”概念包含了植物的生活型和经济型;而“种名”则根据植物的特征、特性、用途、产地和生境等加以描述,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此外,按照傣族对植物的概念与命名,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傣族民间植物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