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1.
王晓妮  徐珞 《生物磁学》2011,(10):1950-1952,1936
目的: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EHF)胸部并发症的CT表现和探讨胸部CT表现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0例经HFRS-IgM阳性确诊的HFRS的胸部螺旋cT表现,其中轻型5例、中型20例、重型28例、危重型7例。结果:肺部感染22例,肺水肿12例,胸腔积液4l例,心包积液17例,其中,心包积液合并肺水肿者4例,肺部感染并胸腔积液者4例,胸腔积液合并下肺局部膨胀不全18例,胸部CT检查正常8例。结论:肾综舍征出血热,胸部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以胸腔积液及胸腔积液并下肺膨胀不全发生几率最高,HFRS的胸部CT表现对于临床有很好的治疗意义,早期CT检查可准确显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胸部改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不同乳腺分型(Ⅰ型(脂肪型)、Ⅱ型(致密型)、Ⅲ型(中间型)、Ⅳ型(导管型))、不同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kV、mms)、平均腺体剂量(mGy)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6月间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MMOMAT Novation DR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自动曝光控制模式下摄影所获得的2000例头尾位和内外侧斜位乳腺片,分析7840幅Ⅰ级乳腺照片中不同乳腺分型、不同乳腺厚度的曝光条件、平均腺体剂量,以研究乳腺分型及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的关系。结果:当乳腺厚度相同时,Ⅱ型(致密型)乳腺的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最大,Ⅳ型(导管型)次之,Ⅲ型(中间型)再次之,Ⅰ型(脂肪型)乳腺的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最小。无论何种乳腺分型,随着乳腺厚度的增加,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随之增加。结论:乳腺分型及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关系密切,乳腺腺体组织越致密、厚度越厚,其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93.
目的应用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everse line blot hybridization,RLB)快速鉴定临床常见的曲霉属和毛霉目真菌。方法收集我院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的5种曲霉菌(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和7种毛霉目真菌(冻土毛霉菌、总状毛霉菌、卷枝毛霉菌、少根根霉、小孢根霉、微小根毛霉、伞状犁头霉),共计98株菌株。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菌株进行PCR扩增,用12个真菌种特异性探针与扩增后产物进行反向线点杂交。将RLB结果与真菌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ITS区DNA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RLB可以正确鉴定98株实验菌株,与形态学方法和ITS区测序方法鉴定结果100%一致,种特异性探针之间未见交叉杂交,显示出该方法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8株阴性对照菌株(白念珠菌、茄病镰刀菌、尖端赛多孢、马尔尼菲青霉、疣状瓶霉、棒曲霉、日本曲霉以及雅致小克银汉霉),使用RLB方法无法鉴定。通过烟曲霉基因组DNA浓度10倍倍比稀释法验证RLB的敏感性为1.8×10-3 ng/μL。结论 RLB技术为实验室早期快速诊断、鉴定临床常见的曲霉属和毛霉目真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高分辨薄层重组对体检中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以及MSCT薄层重组与常规CT扫描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对照。方法:搜集做64排常规CT扫描同时行薄层重组的2473例体检病例中筛选的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在常规CT扫描中有80例可以显示病变,而在MSCT薄层重组中97例均有阳性发现;其中双肺弥漫性病变79例(两肺间质纤维化78例,肺内多发转移瘤1例),肺结核3例,肺内孤立结节12例,早期中央型肺癌1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1例以及纵隔肿瘤1例;MSCT薄层重组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内小叶间隔线增厚、弥漫分布的囊性病变、肺内结节的细微征象。结论:MSCT薄层重组在胸部体检中的诊断阳性率、细节分辨率、图像质量及确诊率均优于常规CT,可作为肺内病变尤其是早期肺癌筛查方法之首选。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多层CT后处理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条件的56例患者行CT扫描,原始采集层厚为0.75mm,重建层厚7mm。发现结节时利用层厚为0.75mm的原始数据对病灶及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MPR重建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病灶最大径平面图像,应用后处理软件重建出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结果:56例肺结节中恶性结节31例,良性结25例。4例假阴性包括2例腺癌、1例鳞癌和1例小细胞癌,4例病灶直径均小于1.0cm。5例假阳性包括2例肌纤维母细胞瘤和3例结核球。三维率>1.5的肺结节89%是良性SPN。结论:多层CT多平面重建与最大密度投影技术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价值优于最大密度投影技术。  相似文献   
96.
A set of proteins and noncoding RNAs,referred to as the male specific lethal (MSL) complex,is present on the male X chromosome in Drosophila and has been postula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dosage compensation of this chromosome - the up-regulation of its expression to be equal to that of two X chromosomes in females.This hypothesis is evaluated in view of lesser known aspects of dosage compensation such as the fact that metafemales with three X chromosomes also have equal expression to normal females,which would require a down-regulation of each gene copy.Moreover,when this complex is ectopically expressed in females or specifically targeted to a reporter in males,there is no increase in expression of the genes or targets with which it is associated.These observations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SL complex conditions dosage compensation.A synthesis is described that can account for thes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97.
对HIV-1细胞嗜性的研究是理解HIV-1传播和发病机制的关键.通过对HIV-1B和C亚型的R5和X4型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发现R5和X4病毒经历了不同的进化方式,并且不同的HIV-1基因受到不同的正选择压力,意味着复杂的自然选择压力驱动HIV-1的进化.分析HIV-1Gp120超变区上的正选择位点,发现相对于其他超变区,更多的正选择位点发生在B亚型X4病毒的V3区,B亚型R5病毒的V2区以及C亚型X4病毒的V1和V4区域.因为这些区域通常影响和决定HIV-1的细胞嗜性,更多的正选择发生在这些特定的超变区意味着作用于Gp120上的选择压力与Gp120的受体识别和结合功能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B和C亚型还是R5和X4型病毒,显著更多的正选择位点发生在Gp120的C3区域(33.3%~55.6%,P〈0.05),意味着C3区对HIV-1的生存和适应比先前认识的更为重要.另外,在R5和X4病毒的env基因中,约有一半的正选择位点是相同的,尤其是Gp41上的第96,113和281位正选择位点均出现在所分析的4种病毒类型中.这些共同的正选择位点不仅意味着对病毒生存和适应的重要性,也意味着R5和X4存在交叉免疫源性位点的可能性,这对于AIDS疫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对纤维介素基因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介素基因(fgl2)在人和小鼠的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编码蛋白对人纤维介素基因(hfgl2)的激活作用, 构建了HBV编码蛋白C、 S和X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HBc、pcDNA-HBs和pcDNA-HBx, 分别与hfgl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质粒(βGal )共转染到CHO细胞和HepG2 细胞,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记方法(Western blotting)鉴定病毒蛋白的表达.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荧光素酶(LUC)及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活性, 反映病毒蛋白对hfgl2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作用.结果显示, 转染了真核表达质粒的细胞均能瞬时表达相应的肝炎病毒蛋白, 在CHO细胞, 转染pcDNA-HB组和pcDNA-HBx组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是对照组的5.4和6倍, 在hepG2细胞, 转染pcDNA-HBc组和pcDNA-HBx组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是对照组的8.7和11倍.研究表明, CHO和HepG2细胞中表达的HBV C蛋白和X蛋白均具有激活hfgl2的功能, 而S蛋白则不能激活.进一步揭示了HBV病毒蛋白与宿主基因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及HBx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及其编码的多功能蛋白HBx是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录所必需的作用因子,在乙肝的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HBx可直接或间接改变肝脏结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发肝脏细胞的凋亡;具有广泛的非特异性反式激活作用,反式激活细胞内的某些癌基因或病毒基因,与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X基因及HBx蛋白目前的研究进展,展现了X基因功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0.
应用灰度对比法的原理建立了计算机X线片蛋鸡骨放射密度法。结果表明,铝阶厚度与灰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r=0.997),铝阶厚度变化可准确反映蛋鸡骨骼骨量变化,不同曝光条件对骨量值无明显的影响(P〉0.05)。该方法简便,精确,重复性好,经济,为研究蛋鸡骨质疏松症提供重要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