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水热环境对白条草蜥孵化卵和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义莲  许雪峰 《动物学报》2007,53(6):966-973
用4×2(温度×湿度)八种水热环境孵化安徽滁州琅琊山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卵,观测孵化卵重量变化、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以及孵出幼体的特征。卵从孵化环境中吸水导致重量增加,卵重量的增加与入孵卵重量、孵化温度和基质湿度有关。两种孵化基质湿度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孵出幼体性比和大小都无显著影响。孵化期随恒定孵化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7℃、30℃和33℃孵化期分别为32.5、24.9和23.0d,波动温度孵化期为31.1d。33℃孵化成功率最低(42.8%)。温度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的性别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胚胎对卵内物质的动用、幼体的大小和重量。33℃不适宜孵化白条草蜥卵,该温度下孵出的幼体躯干小,剩余卵黄多,运动能力差。27℃和波动温度中孵出幼体躯干发育良好,各项被测定的特征指标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2.
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和热耐受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杜卫国 《动物学报》2006,52(3):478-482
在外温动物热生理特征的进化理论中,“静态”和“易变”是两个持续争论的对立观点。热生理学特征的种内变异是检验此类假设的最有力证据。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热环境和热生理特征,以检验“静态”和“易变”假设。东部沿海地区(宁德)的环境温度高于内陆地区(贵阳),与之相适应,沿海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也高于内陆地区。然而,两地区蜥蜴的上临界温度和下临界温度无显著差异。尽管这些热生理学特征的种群间变异趋势并不一致,但是喜好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结果符合“易变”假设的预测。此外,本研究表明蜥蜴的喜好体温存在沿经度方向的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3.
北草蜥主要贮能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北草蜥越冬时期腹脂肪体、去尾躯干、尾、肝脏等主要能量贮存部位。结果表明 ,尾、肝脏和腹脂肪体能值的组间差异显著 ,入眠组的去尾躯干能值显著高于出眠组和禁食组。尾、腹脂肪体、肝脏能量贮存和动用活跃 ,为该种动物最主要能量的贮存部位。  相似文献   
4.
A κ-casein-like fraction was prepared from human whole casein by gel filtration with Sephadex G-150 and Biogel A-150 m. The fraction was calcium-insensitive and its solution became turbid by rennin. In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tic (PAE) analysis, the fraction gave 11~12 bands after reduction with 2-mercaptoethanol. It appeared to exist as a disulfide- bound complex of many components. The occurrence of human para-IC-caseins from the fraction after rennin treatment was confirmed by PAE. When the reduced, alkylated human κ-casein-like fraction was chromatographed by DEAE-cellulose, several fractions were obtained. After rennin treatment, they formed either a para-SCM-κ-casein band moving toward the cathode on PAE pattern or the one which moved toward the anod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wo para-κ-caseins were formed from human whole casein or human κ-casein-like fraction by the action of rennin.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黑龙江省产黑龙江草蜥和白条草蜥的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草蜥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均是38,由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中17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为点状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W 型,从核型特征看来,二者都为蜥蜴目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12S rRNA基因序列探讨崇安地蜥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崇安地蜥Platyplacous sylvaticus的分类地位,测定了崇安地蜥线粒体12S rRNA基因全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东亚产10种草蜥、3种地蜥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采用Mega V2.1软件的NJ法和ME法、PAUP4.0软件的MP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崇安地蜥线粒体12S rRNA基因全序列(952 bp)中T、C、A、G碱基含量分别为23.1%、22.9%、35.9%、18.1%;与其它同源序列比对后有978 bp,发现321个位点出现变异,占总位点数32.8%,其中199个简约信息位点,为总变异位点的62%;转换/颠换之比平均为2.16.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NJ树和ME树完全一致,与MP树略有差异.3种构树法中崇安地蜥与南台草蜥Takydromus sauteri、峨眉地蜥P.intermedius、先岛地蜥P.dorsalis均聚为一支,崇安地蜥与先岛地蜥亲缘关系最近.本实验结果支持将地蜥属并入草蜥属和取消地蜥亚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显微技术观察了崇安草蜥(Takydromus sylvaticus)舌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舌腹面黏膜光滑;背面黏膜粗糙,由丝状乳头和轮廓乳头组成.丝状乳头锥体形,数量较多,排列成行,分布于舌体背面两侧和侧翼的腹面.在舌的横切片上有3~7个轮廓乳头,其表面平整,周围有环形沟,舌腺开口于环形沟中.舌肌肉发达.超微结构显示,舌上皮细胞问具有紧密连接,舌乳头细胞表面具有丰富的微绒毛.舌腺为单管泡状腺,分泌管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柱状上皮细胞有两种,一种为分泌细胞,一种为暗细胞.分泌细胞内有典型的分泌颗粒,可协助食物的吞咽.暗细胞内无分泌颗粒,是否与离子分泌以及渗透压调节有关,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极危植物焕镛木的群落学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西罗城大黄泥常绿阔叶林进行样方调查,分析了极危植物焕镛木(Woonyoungia septentrionalis (Dandy)taw)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1200 m2样地内有维管植物129种,隶属57科103属,以热带属占绝对优势;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茜草科等.群落中焕镛木为优势种,重要值最大,为35.06,其次为粗丝木、红锥,重要值分别为22.09和19.66,因此,本群落可命名为焕镛木-粗丝木-红锥群落(Woonyoungia septentrionalis+Gomphandra tetrandra+Castanopsis hickelii Community).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3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为主,占67.18%.叶型以中、小型革质单叶为主.种群频度分布规律为A>B>CE,属于A级的种类占优势,为总种数的41.09%.乔木径级以小径级为主.焕镛木是我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非常珍稀濒危的物种,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在此设立保护区,以保护焕镛木的种质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9.
朱灵君  杜卫国  孙波  张永普 《生态学报》2010,30(18):4848-4854
在围栏条件下,比较升温和对照处理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繁殖、卵孵化及幼体特征的差异,以揭示升温对其繁殖生活史特征的作用。升温处理对北草蜥母体体温有显著影响,但并不影响其繁殖输出。升温显著影响卵孵化期和幼体的运动能力,但不影响幼体大小等形态特征。升温条件下孵出的幼体运动能力较弱。结果表明,北草蜥母体能耐受短期的环境增温,维持相对恒定的繁殖输出;升温能影响幼体的功能表现,进而可能改变后代适合度。  相似文献   
10.
单性木兰属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徐凤霞   《广西植物》1998,18(1):29-31
本文对单性木兰(KmeriaseptentrionalisDandy)的花粉形态和花粉壁的亚显微结构做了详细观察。花粉椭圆形,具单沟;外壁表面较粗糙,具皱波状间小穴纹饰;外壁分层明显,柱状层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