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61.
杜喜平 《生物技术通讯》2002,13(2):S032-S034
竞争性寡聚脱氧核糖核酸识别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域,抑制了转录因子对基因的转录调控,转录因子E2F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可以用于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在部分异常增生的疾病中显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2.
比较大肠杆菌与脑膜炎奈瑟氏球菌的CMP-唾液酸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大肠杆菌CMP-唾液酸合成酶的保守区域主要位于N-端,其C-末端似乎对其催化活性没有作用。通过PCR方法,对大肠杆菌CMP-唾液酸合成酶的C-末端进行了一系列截短,将得到的产物连接至表达载体pET-15b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经IPTG诱导,发现从C-末端截去189个氨基酸酶仍有催化活性,说明大肠杆菌CMP-唾液酸合成酶的最小活性域主要集中在N-不端的229个氨基酸。在催化活性的C-端缺失突变合成酶的比活,最适pH及热稳定性发生变化,提示被截去的C-端氨基酸残基虽不直接参与构成酶的催化活性中心,但可影响催化活性域的构象,从而对酶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63.
以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林分布区为研究区域, 以胡杨春尺蠖(Populus euphratica Apocheima Cinerius Erschoff)为研究对象, 借助遥感技术和MODIS等遥感产品, 分析2001—2015年的胡杨春尺蠖活动期温度变化特征, 结合实地调查的胡杨春尺蠖虫情信息, 分析近15年来胡杨春尺蠖虫态发育节律与温度的关系, 为进一步探究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春尺蠖危害发生时间、发生规律、危害程度及时间分布规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2001—2015年胡杨春尺蠖活动期平均温度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稳定, 2、3、4月份平均温度总体变化趋势持续降低, 温度回升速度变慢, 胡杨春尺蠖的危害期逐渐延长; (2)虫蛹总数、虫卵数量、虫口密度均呈现增长的态势, 表明胡杨春尺蠖虫害发生程度日趋严重; (3)治理胡杨春尺蠖幼虫的最佳时期是三龄幼虫之前, 胡杨春尺蠖各虫态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符合生物学发生规律的, 具体关系如下: V=0.0920/1+exp(2.4860-0.0887T)(春尺蛾活动期), V=0.9828/1+exp(4.4052-101268T)(卵活动期), V= 0.1410/1+exp(3.7863-0.1595T)(幼虫活动期)。  相似文献   
464.
大兴安岭林区道路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道路在多种尺度上影响多种景观过程,确定道路对植被的影响距离和估算其影响面积是整合道路影响和生态过程的核心问题.本文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选择不同等级道路(呼林主路、运材主线和运材支线)设置10条长50 m垂直于道路的样带,每条样带设置25个2 m×2 m的样方,依据样方植被调查数据计算每个样方的重要值,并利用该值进行移动窗口分析,确定道路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距离.结果表明:该区道路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距离为20~34 m,且呼林主路、运材主线和运材支线之间无显著区别.道路影响距离内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大于森林内部生境,Shannon-Weiner指数分别增加21%和60%,灌木层对道路影响的反应比草本层更加稳定,而乔木层没有显著变化.草本植物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是路域植被的特征物种.以该影响距离为基础估算,2000年呼中林业局和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道路占地面积均约为0.10%,对植被的影响面积分别为1.70%和1.53%.  相似文献   
465.
闽东北海域假长缝拟对虾种群分布格局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负二项参数、Mrisita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指数和扩散系数为种群分布格局强度指标,分析了闽东北海域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 Crosnier)种群分布格局强度,探讨了种群分布格局强度生态学意义及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假长缝拟对虾种群聚集强度和聚块性夏季最强,其余依次为秋季、春季和冬季,平均拥挤度夏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冬季,春季最小,扩散程度春季最大,其次是冬季、秋季,夏季最小。负二项参数和Mrisita指数表征种群聚集强度,聚块指数体现种群斑块的组成形式,个体平均拥挤度指数反映平均个体实际的拥挤程度,扩散系数反映种群扩散程度。饵料浮游动物是影响假长缝拟对虾种群聚集强度的主要因子,种内竞争是影响假长缝拟对虾种群扩散程度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66.
核桃园行内地面覆盖的土壤微域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萌  刘洋  李保国  齐国辉  张雪梅 《生态学报》2017,37(13):4434-4443
为了探明核桃园行内地面覆盖的土壤微域生态环境效应、确立核桃园科学省力的土壤管理措施,以盛果期早实薄皮核桃‘绿岭’为试材,通过连续4 a的行内地面覆盖,研究了园地土壤的水分、通气、矿质营养及三大微生物区系等微域生态环境的状况,结果表明:通过连续四年覆盖,0—20 cm土层,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处理及CK 2014年核桃生长期的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27%、10.27%、12.15%和13.96%,最大变幅分别为1.86%、1.95%、2.17%和2.63%;20—40 cm土层,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处理及CK的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分别为13.23%、12.46%、11.77%和11.43%。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及CK的0—6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容重为1.34、1.38、1.43 g/cm~3和1.48 g/cm~3,3类微生物总量分别为430.94×10~4、208.87×10~4、183.42×10~4个/g和160.46×10~4个/g。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处理及CK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0.61、0.26、0.09和-0.96,各因子对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效应排序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全磷含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孔隙度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土壤容重。  相似文献   
467.
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ET-VP2Ⅰ转化宿主菌BL21,利用IPTG(1mmol/L)诱导实现了PET-VP2 Ⅰ蛋白主要抗原域VP2 Ⅰ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通过Western-blot检测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表达产物经HisBind层析柱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PP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3.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40,待检血清阳性标准初步定为OD490>0.51,且待检血清的OD490值与阴性血清的OD490值的比值大于2.1.  相似文献   
468.
脂肪细胞分泌产物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发现是脂肪内分泌学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它主要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且其心血管保护作用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动脉管壁上也存在其受体,在此基础上,将APN活性区域的脂联素球状域(globular domain of adiponectin,gAd)设计为新靶点,研究其对动脉管壁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理,将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469.
草地植物作为生物燃料供给料已经被人们所提及,而植物的热值和灰分含量作为评价生物燃料质量的重要指标,却很少被人们研究。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5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羊草、冰草、大针茅、羽茅和隐子草)的热值和灰分进行测定,探讨了植物热值和灰分的月变化及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5种植物干重热值及去灰分热值月变化均为单峰形变化曲线,干重热值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19.2MJ·kg-1),去灰分热值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因植物种类不同而表现一定的差异;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趋势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冰草、大针茅和隐子草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之间表现为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羽茅干重热值与灰分之间表现为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而羊草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70.
自主转运蛋白(V型分泌系统)的β结构域已被证明可以将异源性多肽展示在细菌表面。运用DNA重组技术优化构建V型分泌系统MisL并在菌体表面展示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及其受体结合域FedF1。含重组质粒pnirBMisL-fedF或pnirBMisL-fedF1大肠杆菌(E.coli)DH5α经厌氧诱导后,分别与兔抗F18ab菌毛FedF亚单位单因子血清和F18大肠杆菌黏附素受体易感性仔猪的小肠上皮细胞做玻板凝集试验和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两株诱导表达重组菌与FedF抗血清发生明显的凝集反应,且能较好地黏附于F18大肠杆菌黏附素受体易感性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而菌体表面展示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突变体FedF(M)(黏附素受体结合域第88和89位组氨酸残基双突变为丙氨酸)的重组菌则失去上述凝集和黏附特性。以上试验结果说明,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及其受体结合域FedF1在大肠杆菌表面得到了功能性表达,并进一步证明了位于FedF受体结合域内第88和89位组氨酸残基对FedF受体结合域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