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魏庭阳  张晨  缪一祎 《生态学报》2022,42(23):9677-9688
基于"定量测度-时空判别-因素剖析"视角,运用倾向值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2000-2015年福建省市域、县域碳超载时空演变格局与变动模式,判识碳超载空间集聚态势,解析碳超载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福建省碳超载总量持续增长,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不均衡发展格局,呈现局部集聚性;碳超载县区沿海岸线自南向北逐渐增加,H-H集聚的县区分布于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和漳州市,集聚态势有减弱趋势;内陆地区大部分县区尚保持碳可载状态,L-L集聚的县区主要分布于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对比县域和市域两个尺度的研究结果,可发现区域碳超载变化类型呈现较大的尺度差异性,如宁德市和三明市总体表现为增大型,但其辖域内部分县区表现为缓慢减小型。通过因素解析发现,人口规模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是福建省县域碳超载加剧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2.
伍博炜  王远  王强  伍世代  詹智成  蒋培培 《生态学报》2022,42(20):8238-8253
研究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构建了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和BP神经网络-地理加权回归组合模型,系统探讨2005-2020年福建省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福建省生态环境指数整体稳定,而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二者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整体呈现错位特征。(2)福建省县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且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是驱动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其影响程度呈"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3.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猪圆环病毒2型全基因序列设计一对扩增PCV-2全基因的引物,建立扩增PCV-2全序列的PCR方法,并应用此方法从福建省不同地区采集的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仔猪肺组织病料中扩增出PCV-2全基因组(1 767 bp),将此基因片段克隆入pMD 18-T载体,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MD-PCV-2,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然后对全基因组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采集的猪肺组织扩增出的PCV-2全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的全基因组同源性介于94.9%-99.8%之间,ORF1的同源性介于97.2%-99.9%,ORF2的同源性也很高,介于97.7%-99.8%之间。其中福州株、福清株和漳州株与中国农大报道的12株、郑州株5株、杭州4株、武汉株3株、上海株2株、扬州2株、南京1株和兰州1株共30株在一个进化分支上,同源性也高达99.3%。本研究有助于监测PCV-2的疫源和进化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福建省生猪猪圆环病毒来源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福建省黑脸琵鹭的分布及栖息地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3月~2006年4月,对福建省海岸湿地的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在福建省越冬的黑脸琵鹭约60~90只,每年迁徙停歇的种群数量在80只以上,黑脸琵鹭主要选择河口的滩涂湿地作为越冬和迁徙停歇地。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是其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实施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程,并帮助当地政府和民众寻找到发挥湿地更高经济效益的产业是保护黑脸琵鹭栖息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5.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区秋茄幼苗生长动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8个样方24个小样方人工种植600个秋茄胚轴,在3a时间内对秋茄胚轴建立、幼苗生长以及环境因子进行定期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林缘空地的秋茄生长状况良好,白骨壤林内最不利于秋茄幼苗的生长。潮位、盐度、底质土壤理化因子不是造成该样地各样方间秋茄幼苗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动物取食、光照状况以及种间竞争是限制秋茄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秋茄胚轴在长根前易于随潮水漂走,底质土壤中自骨壤致密的根系抑制了秋茄胚轴的定植,导致白骨壤林内秋茄幼苗漂走的数量最多。昆虫和螃蟹等动物的取食是导致林内已经固着生长的秋茄幼苗大量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林外被取食的幼苗个体极少。此后秋茄幼苗能否继续成长,主要取决于幼苗所接受到的光照条件。3a后,在荫蔽的树冠下,秋茄幼苗无法存活;而在林外,秋茄幼苗已经长成幼树。在林外滩涂上迅速生长的互花米草,也将影响秋茄幼苗的更新和生长。  相似文献   
106.
Propagules of Kandelia candel collected from the Zhangjiang estuary were planted in mangrove habitats along the intertidal gradient. The rooting rates of K. candel propagules varied spatially. The lowest rate occurred in Avicennia marina forest (69.7%). The rates were higher in K. candel forest (90.0%), at the fringe of the mangrove forest (89.3%) and on the bare tidal flat outside the mangrove forest (82.7%). After one year, the survival rates of seedlings planted under A. marina forest, K. candel forest, at the fringe of the mangrove forest, and on the bare tidal flat were 13.7%, 54.7%, 76.0%, and 34.7%, respectively. Among the surviving K. candel seedlings, those at the fringe of the mangrove forest and on the bare tidal flat had greater height, stem diameter, leaf number, leaf area, and biomass than those under A. marina and K. candel forest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stablishment and growth of K. candel seedlings occurred successfully at the fringe of the mangrove forest, but were the worst under A. marina forest. The performance of K. candel seedlings was independent of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s of sediment. However, interspecies competition, propagule predation by insects and crabs, and the incident light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eedling survival and growth.  相似文献   
107.
松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分析了松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优势树种马尾松多呈单种聚集,其余树种中、强度混交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马尾松在空间大小对比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余树种则分化严重,既有占优势的树种,也有受压的树种;从林木水平分布格局上看,该地林分是以团状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08.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红娟  仝川  朱锦懋  黄佳芳 《生态学报》2010,30(16):4389-4400
对福建南平大坪村样地和福州旗山样地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种子雨动态进行了2a的观测,并在种子雨结束后不久的3月份和种子雨开始降落之前的9月份进行土壤种子库取样。南方红豆杉种子雨持续3个多月,高峰期从11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下旬结束,约40d,种子雨绝大部分降落在树冠范围内,种子雨中成熟种子占85%以上,2007年和2008年种子雨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南方红豆杉土壤种子库主要集中在树冠范围内,在种子雨刚结束的3月份,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且密度显著大于其它两层(P0.05),9月份第2次取样,枯枝落叶层种子库密度明显减少,当年种子雨仅有3%可补充到土壤种子库中,南方红豆杉种子雨中绝大多数种子受到动物取食、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损失掉无法进入土壤种子库。  相似文献   
109.
边淑娟  黄民生  李娟  陈晓丽 《生态学报》2010,30(10):2678-2686
农业废弃物(包括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如果未合理的再利用,将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环境污染。运用能值分析与生态足迹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1997—2006年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方式进行评估。首先对各种利用方式进行能值评估,然后采用能值生态足迹理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0a来,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利用方式年均生态盈余为1.299hm2/人,说明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的空间仍较大。如果农业废弃物能够被充分利用,将对福建省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报道福建省莎草科一新记录属——剑叶莎属(Machaerina Vahl),一新记录种——圆叶剑叶莎[Machaerina rubiginosa (Sol. ex G. Forst.) T. Koyama],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