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肺癌组织中岩藻化糖链结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2.
目的探讨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特殊染色对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影响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的胃黏膜活检的组织标本共120例,将进行三种染色方法的检测,分为三组。Giemsa组:使用Giemsa染色法进行染色;中红组:使用中性红染色法进行染色;免疫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染色,比较三组染色的特点。结果结果显示,染色阳性率:Giemsa组为45.0%,中红组为37.5%,免疫组为62.5%。结论可见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最高,具有比较好的检测显示效果,因此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未来会给检测幽门螺杆菌带来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33.
534.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B10(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member B10,AKR1B10)与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免疫组化检测在诊断肝细胞癌(HCC)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56例肝细胞癌,采用AKR1B10、GPC-3和联合法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三种检测方法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强度。结果:三种免疫组化检测中,AKR1B10组、GPC-3组、联合组的阴性率分别为三组阳性率分别为73.21%、80.36%、91.0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KR1B10与GPC-3免疫组化检测对HCC诊断均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AKR1B10与GPC-3联合法准确率和有效率更高,对肝癌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35.
小鼠皮肤癌变过程中GST—π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音  林敬连等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1,23(4):223-226,T001
为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小鼠皮肤癌变中的作用,本实验利用GST-π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ST-π在小鼠正常皮肤(n=6)、良性增生(n=8)、异性增生(n=12)、鳞状细胞癌(n=9)中的表达和作用部位.结果表明,在正常皮肤标本中GST-π几乎没有表达;在良性增生中,细胞质染色为50%,细胞核周染色为12.5%;在异性增生中细胞质染色为83.3%,细胞核周染色为75%;在鳞状细胞癌细胞质染色为100%,细胞核周染色为88.9%.GST-π在小鼠皮肤癌变过程中含量明显增高,尤其GST-π在皮肤角化层和核周的表达,可以作为诊断癌症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