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解长期持续铅胁迫下植物不同世代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植物对铅污染的适应机制及植物对长期持续污染的响应机理,该研究以在250 mg·kg~(-1)Pb持续污染的实验田中种植所得的第4、第8、第10、第13和第15世代蚕豆种子为材料,通过盆栽法,与同世代未受Pb胁迫的蚕豆做对照,分析了与抗氧化酶系统、总代谢等相关的8个生理指标,即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力。结果表明:(1)在长期持续Pb胁迫下,与蚕豆光合作用能力有关的叶绿素含量在第8代与第13代之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2)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并在第10代时达到最高,随后开始向无污染的正常水平恢复并趋于稳定;蛋白质含量在胁迫至第13代后开始增加。(3)MDA与PRO含量在胁迫至第10代时达到最高,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至第13代后逐渐趋于稳定。(4)抗氧化酶系统中的SOD、GR和MDH也同样呈现出先高后低的趋势,且GR的变化程度最大,MDH活力最早表现出与对照组的最大差异。研究认为:在长期的持续Pb污染胁迫下,蚕豆种群对Pb污染胁迫的适应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索急性低氧暴露发生和低氧运动习服的血液学评价指标。方法:Phase 1:61名北方汉族大学生在模拟海拔4 800 m的常压低氧舱急性暴露6 h,入舱30 min后以恒定负荷(80 W,60 rPm)蹬车20 min,常氧安静(NMI)和低氧暴露结束(HYI)时测定血清ANP、ET-1及eNOS水平。Phase 2:恢复1周后,48名受试者进行3周(模拟海拔2 500 m、3 500 m和4 800 m各1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恢复1周,重复Phase 1的低氧暴露和运动,常氧安静(NMⅡ)和低氧暴露结束(HYⅡ)时测定ANP、ET-1及eNOS水平。结果:与NMI时比较,HYI时受试者的ANP与eNOS水平显著降低(P<0.01),ET-1轻微上升;3周低氧训练后,低氧习服与未习服组NMⅡ时的ANP水平均比NMI时显著升高(P<0.01),与未习服组NMⅡ时比较,低氧习服后的eNOS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清ANP和eNOS水平是急性低氧暴露的敏感指标,ANP变化量与低氧习服效果有关,eNOS两次低氧暴露后变化量可作为低氧运动习服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3.
湿地水文条件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借助卫星遥感技术,以干旱区疏勒河中下游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垂直干旱指数(PDI)和归一化干旱监测指数(NPDI)3种干旱监测方法,结合野外湿地实测土壤水分数据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1)TVDI、PDI和NPDI3种干旱指数在不同土层中均与土壤实测水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NPDI指数与表层土壤水分的拟合效果最好。不同土层中,3种干旱指数与土壤水分的拟合优度大小均为NPDITVDIPDI;(2)研究区同一湿地类型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同湿地类型的土壤水分总体上表现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增态势;(3)研究区同一土层不同湿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差异显著(P0.05),且不同土层中土壤水分的大小均为:沼泽化草甸草本沼泽季节性咸水沼泽内陆盐沼。  相似文献   
6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是高等植物生理代谢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酶类,其一个重要特征是PEPCase的聚合呈现解离─聚合的周期性振荡行为。本文提出了一个PEPCase可逆解离─聚合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定性分析给出了极限环解存在的条件,并由此指出了目前生理学研究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5.
猕猴桃是一类不耐涝的植物,为了解决猕猴桃的涝害问题,吉首大学近年来尝试用‘LD-1’作为猕猴桃的耐涝性砧木。该研究以米良一号实生苗砧米良一号猕猴桃和‘LD-1’砧米良一号猕猴桃为材料,观测根系淹水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 活性和形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LD-1’砧米良一号猕猴桃的耐涝性。结果表明:(1)米良一号实生苗砧米良一号猕猴桃根系淹水后,可溶性糖含量6 d 后极显著(P<0.01)升高;丙二醛含量8 d 后显著(P<0.05)升高;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变化;SOD 活性6 d 后显著(P<0.05)升高,8 d 后不再有显著变化;叶片2 d 后出现轻度萎蔫,10 d后全部枯死。(2)‘LD-1’砧米良一号猕猴桃根系淹水后,可溶性糖的含量4 d 后显著(P<0.05)升高;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 SOD 活性无显著变化;叶片10 d 后未出现显著的萎蔫和枯死现象,30 d 后仍正常。这说明米良一号实生苗砧米良一号猕猴桃耐涝性较弱,‘LD-1’砧米良一号猕猴桃耐涝性较强,‘LD-1’作砧木显著增强了米良一号猕猴桃的耐涝性。该研究结果为‘LD-1’在米良一号猕猴桃栽培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状态及Th1Th2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8月本院诊治的6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同龄儿童65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状态及Th1Th2指标,观察不同严重程度及分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肺功能状态及Th1Th2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及血清Th1Th2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作期肺功能指标及血清Th1Th2指标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儿肺功能指标及血清Th1Th2指标均低于轻度及中度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患儿肺功能指标及血清Th1Th2指标低于轻度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状态及Th1Th2指标的变化较大,且疾病分期与疾病严重程度对其检测结果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对系列新琼寡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将系列新琼寡糖用7-氨基-1,3-萘胺二磺酸钾(AGA)氨化还原衍生后,在浓度梯度为18%-25%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分离,于波长264nm直接检测寡糖衍生物,得到聚合度为4-14的新琼寡糖衍生物电泳分析图谱。结果:寡糖衍生物的相对电迁移率与其分子量的负三分之二次方成线性关系;运用图像分析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数字化转换,发现寡糖衍生物的灰度积分面积与样品浓度呈线形关系。结论:建立了快速、精确的新琼寡糖微量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为新琼寡糖的质量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8.
宁夏地区已记录的甲虫种数超过1000种(亚种),是构成该地区昆虫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本文对宁夏六盘山、贺兰山和罗山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已知甲虫种类的数量做了分析比较,得到以下不同的研究结果:六盘山、贺兰山和罗山分别有甲虫35科243属482种(亚种)、30科211属355种(亚种)、30科182属287种(亚种);从动物地理区系看,3区甲虫的广布型种类所占比例很高,分别占总种数的88.17%、85.91%和86.41%,尤以古北型+中国-日本型为突出。3区仅在古北界分布的类型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1.83%、17.30%和13.59%。3区均无特有属存在,特有种所占比例非常小,分别占总种数的1.87%、0.28%、0.70%;六盘山、贺兰山和罗山甲虫的F指数、G指数和G-F指数依次为:F指数32.9064、29.4920和28.9752,G指数5.1998、5.0281和4.9669,G-F指数0.8420、0.8296和0.8286;贺兰山和罗山甲虫具有的相同种数最多,相似性系数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六盘山和罗山,六盘山和贺兰山甲虫的相似性系数均为极不相似水平。  相似文献   
69.
以胭脂草(Rivina humilis)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系列浓度的锰铁复合胁迫对其若干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锰铁复合胁迫浓度为6 mmol/L Mn2++0.5 mmol/L Fe2+时,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并达最大值;与此同时,MDA含量极显著降低,并达呈最小值。该组合处理能维持胭脂草较高水平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由此说明,适宜浓度的锰铁复合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单一金属的毒害作用,提高胭脂草对锰铁复合胁迫环境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0.
 草甸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植被类型, 与其他植被类型相比, 其碳交换过程和驱动机理的研究仍较薄弱。利用青海湖东北岸草甸草原的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连续数据(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 分析了草甸草原CO2通量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草甸草原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在植物生长季的5–9月, 其日变化主要受控于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 而非生长季(10月21日–4月19日)和生长季初(4月下旬)、末期(10月中上旬) NEE的日变化主要受气温(Ta)的影响。CO2
日最大吸收值和释放值分别出现在7月1日(11.37 g CO2·m–2·d–1)和10月21日(4.04 g CO2·m–2·d–1)。逐日NEE主要受控于Ta, 两者关系可用指数线性(explinear)方程表示(R2 = 0.54, p < 0.01)。叶面积指数(LA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对逐日NEE的影响表现为渐近饱和型, LAI和Ta交互作用明显(p < 0.05), EVI的主效应强烈(p < 0.001)。生态系统的呼吸熵(Q10)为2.42, 总呼吸(Reco)约占总初级生产力(GPP)的74%。生长季适度的昼夜温差(<14.8 ℃)有利于系统的碳蓄积。研究时段该草甸草原作为碳汇从大气吸收271.31 g CO2·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