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5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消化科就诊的122例PU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pylori阴性患者50例[HP(-)组],H.pyloriⅠ型感染患者38例[HP(Ⅰ)组],H.pyloriⅡ型感染患者34例[HP(Ⅱ)组],对比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7、IL-10、TNF-α和PINP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不同菌型H.pylori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PINP水平的相关性进行评估,并结合ROC曲线对其相应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HP(-)组患者IL-17、IL-10、TNF-α水平最低,HP(Ⅰ)组患者IL-17、IL-10、TNF-α水平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P(-)组患者CD4+T细胞及PINP水平最低,HP(Ⅰ)组CD4+T细胞及PINP水平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PINP水平与H.pyloriⅠ型、H.pyloriⅡ型感染均有显著正相关性(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17、IL-10、TNF-α、CD4+T细胞和PINP诊断H.pyloriⅠ型感染的AUC分别为0.863(95%CI:0.786~0.941)、0.844(95%CI:0.754~0.935)、0.907(95%CI:0.847~0.967)、0.921(95%CI:0.864~0.977)、0.742(95%CI:0.639~0.845),而诊断H.pyloriⅡ型感染的AUC分别为0.711(95%CI:0.599~0.823)、0.747(95%CI:0.641~0.854)、0.930(95%CI:0.874~0.986)、0.918(95%CI:0.861~0.974)、0.736(95%CI:0.631~0.840)。H.pylori阴性与CD4+T细胞和PIN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26,P=0.225),H.pyloriⅠ型、H.pyloriⅡ型感染与CD4+T细胞和PINP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428、0.367,P=0.007、0.033)。结论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和PINP水平与PU患者H.pylori感染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2.
抗菌豆豉发酵菌株的筛选及其脂肽组分鉴定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豆豉中分离广谱抗菌活性菌株,并鉴定其发酵产物中的抗菌成分.方法:采用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rRNA序列测定法鉴定目标分离株,通过LC-MS和ESI/CID技术对其抗菌组分进行鉴定.结果:从8个豆豉样品中分离出7株具有抗菌活性菌株,其中抗菌活性较强的分离株NT-6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发酵液抗菌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抗菌脂肽类物质iturin、fengycin、surfactin同系物的混合物.该提取物对供试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霉菌等指示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在pH 2~ 12、121℃条件下加热30min活性不丧失,说明具有广泛的pH适应范围和良好的耐热性.结论:该菌株产生多组分抗菌脂肽,其抑菌谱宽,适应性好,显示了在食品、农业、医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994.
李青  崔传玉  张冲  郭士勇  张琦 《生物磁学》2013,(34):6653-6656
目的: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法洛四联症患儿52例,所有患儿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治疗,并于术前、术后3h、12h、48h、1周、1个月和3个月测定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应用心脏彩超机检查肺动脉跨瓣压差、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RVEDV)、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右心Tei指数(Teiindex)。结果:①术后3hNT—proBNP水平开始逐渐升高,术后48h达最高,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术后1个月、3个月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②术后1周,右心功能不全组血浆NT.proBNP水平、肺动脉跨瓣压差、RVEDV明显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LVEF明显低于右心功能正常组(P〈0.05)。③术后3个月,重度返流组、中度返流组患儿术后48h、1周、3个月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轻度返流组(P〈0.05);重度返流组患儿术后1周、3个月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轻度返流组(P〈0.05)。结论:NT.proBNP在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早期的变化水平与右心功能的变化一致,可以作为评估右心功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分离方法,对金顶侧耳大米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HR-ESI-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学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检测铁氰化钾还原能力、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从金顶侧耳大米发酵粗提物中分离鉴定了吲哚甲醛、苯肽等6个化合物,吲哚甲醛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表明金顶侧耳粗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其大米发酵产物有可能开发成为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NYHA)的CH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参麦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5天,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hsCRP、BNP水平和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功能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7%和88.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CHF的疗效较常规治疗更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非侵入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冠脉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实验对象为24名因房室传导阻滞或慢性心房纤颤而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男12人,女12人,平均年龄70.2±6.1岁),所有患者均因不典型心绞痛入院和完全起搏依赖,心电图改变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通过体外程控进行非侵入性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幅度如左室射血分数评估心功能,检测后行冠脉造影术评估冠脉狭窄情况,及实验前后测定B型脑钠肽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中,有13例通过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应激实验测得LVEF随起搏心率增加而降低,这其中又有11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冠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诊断的准确性84.62%;11例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的患者实验后30分钟测得的BNP水平较实验前明显升高。结论:非侵入性起搏器负荷超声心动图应激实验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安全及具有诊断意义的方法,可用来评价植入起搏器术后完全起搏依赖,心电图继发性ST-T改变难以判断的心肌缺血,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提供可靠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998.
脑利钠肽(BNP)是利钠肽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BNP是一种包含了32个氨基酸的多肽,于1998年被日本学者从猪脑中发现并提取出来.它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受压分泌,故可以反映左心室壁承受的压力大小.BNP可产生排钠利尿效应,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减少血浆容量;同时还可扩张血管,从而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有大量研究显示,血浆BNP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增高,因此它可作为心衰的有效监测指标之一,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BNP还可作为早期心血管疾病的筛查高危因素.近年来BNP在诊疗心血管疾病、呼吸困难、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过程中均显示出重要作用.现就BNP在上述多学科领域中运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基于穿膜肽和抗菌肽构效关系改造获得的新肽P7的抗菌活性及其对大肠杆菌(E.coli)的抑菌机制.[方法]微量稀释法和溶血实验分析P7的抑菌活性及其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膜荧光探针、流式细胞术和扫描电镜分析P7对E.coli膜通透性、膜完整性的影响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通过激光共聚焦分析P7在E.coli细胞中的定位;凝胶阻滞实验测定P7与E.coli基因组DNA结合能力.[结果]P7比母肽显示更强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4-32 μmol/L,且在作用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弱的溶血活性.P7可以增加E.coli外膜和内膜的通透性,使E.coli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细胞表面结构受损.同时P7可以穿过E.coli细胞膜在细胞质聚集并与基因组DNA结合.[结论]P7通过增加E.coli内外膜通透性,穿过细胞膜与胞内DNA结合发挥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达托霉素是由玫瑰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sporus)生产的一种环脂肽类抗生素, 具有强大的抗革兰氏阳性致病细菌的作用, 是继“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万古霉素后的新型抗生素。本文主要对达托霉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合成基因簇及合成机制等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并且总结了利用组合生物学对达托霉素进行结构改造的策略, 以此来研究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 并寻找更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最后, 本文总结了提高达托霉素产量的策略, 为工业上降低达托霉素生产成本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