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9具冻存新鲜尸体的胸腰段脊柱开展研究,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3具。观察组、对照1组均制作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模型,观察组经椎弓根注入含有对比剂的低粘度骨水泥,对照1组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量两组椎体的主要生物力学指标(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对照2组则作为参照,仅测量一次,对三组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椎体术前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最大抗压强度、刚度较对照2组降低,而高度较对照2组升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2组术后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均较对照1组升高,高度较对照1组降低(P0.05),而观察组术后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椎体生物力学,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白细胞介素-6(IL-6)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复位枕垫和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MMP-3、TIMP-1、IL-6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3、IL-6水平均降低,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血清TIMP-1水平均升高,实验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周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高度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高度比明显下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96.67%大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恢复TIMP-1水平,能显著提高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53.
54.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fracture union or non-union for a specific patient that presented oblique fractures in tibia and fibula, using a mechanistic-based bone healing model. Normally, this kind of fractures can be treated through an intramedullary nail using two possible configurations that depends on the mechanical stabilisation: static and dynamic. Both cases are simulated under different fracture geometr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the mechanical stabilisation on the fracture healing outcome. The results of both simul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clinical experience. From the result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ynamization of the fracture improves healing in comparison with a static or rigid fixation of the fracture. This work shows the versatility and potential of a mechanistic-based bone healing model to predict the final outcome (union, non-union, delayed union) of realistic 3D fractures where even more than one bone is involved.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3例,Ⅰ组患者给予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Ⅱ组患者给予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患者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1年DASH评分显著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后踝骨折两种不同类型的临床区别,为后踝骨折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胫腓骨骨干骨折和单纯踝关节骨折患者3578例为研究对象,对两种骨折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后踝骨折合并外踝骨折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TAF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高于单纯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SPMF患者的外踝骨折发生率低于单纯后踝关节骨折的外踝骨折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螺旋形骨折与单纯踝关节骨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临床实践中应针对两种骨折的临床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组24例;手术治疗组128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23例、外固定架23例、髓内固定28例(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Gamma钉等)、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26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the 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28例。对各种治疗方式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t=8.045,7.583,8.673,8.023,8.672,X2=9.124,4.809,6.603,4.276,14.444,P0.05);各手术组之间比较:各组卧床时间无显著差异(F=0.241,P0.05),外固定架组和LCP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其余各组(P0.05);保守组术后Harries评分低于手术组。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并发症较少;外固定架创伤较小,LCP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疗效较好,其中LCP可作为优先考虑方案。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OP-CFPH)的疗效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45例老年OP-CFPH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n=22例,采用三叶形普通钢板治疗)和观察组(n=23例,采用LPHP+入院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参数、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OP-PHF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有利于骨折愈合,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创伤性椎体骨折患者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可能再次引起骨折的多个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皮椎 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患者161 例,其中再次 发生骨折的患者113 例(131 椎),根据治疗方法(PVP 或PKP)和再次发生骨折的部位(手术椎体或非手术椎体)不同,将患者分成 A1 和A2(再发骨折部位是手术椎体)、B1 和B2(骨折部位为非手术椎体)、C1 和C2(手术椎体和非手术椎体)以及D 组(未再次 发生骨折)共七组,A1,B1,C1 三组使用PVP,A2,B2,C2三组使用PKP,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导致再发骨折风险的因素并和D组比 较,分析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身高、体重、年龄等一系列因素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 义(P>0.05);而骨水泥注入的体积在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骨水泥是否渗透和是否使用抗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患者25-(OH)D 的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椎间盘水泥渗透、低浓度的25-(OH)D 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复发骨 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三个危险因素是椎间盘骨水泥渗透、较低的25-(OH)D 浓 度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和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 年1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 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减 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 角及伤椎高度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 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均能较好的复位固定胸 腰椎骨折,但经肌间隙微创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