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眼科仪器设备领军企业英国凯乐(Keeler)推出新型Vantage Plus Digital数字间接检眼镜。该镜保留了Vantage Plus LED原先所有的特点,并且又增加了一个集成化的摄像机,能以数字格式来记录动态的视频片段以及静止的图像。这些图像可以通过一个USB接口传送到电脑中去,并且与任何能够通过USB接口接收视频图像输入信号的视频装置兼容。  相似文献   
162.
从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willd)muell.-arg.全草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repandusin(1)、repanduthylin(2)。化合物1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化合物2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微弱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3.
本文综述现有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发展,并讨论这些脑机接口技术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如高估人类个体大脑的功能、对大脑信息存储方式缺乏了解等. 基于大脑信息存储的“二维码”模型,我们认为目前的脑机接口技术方案仅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应用场景,如了解受测者的情绪变化、生命活动的状态,以及控制体外器械等,而无法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获取脑内诸如记忆与思考等信息的精准细节. 我们也提出,向大脑输入信息的脑机接口技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发展具有多种调控效果、物理和生化技术结合的深脑刺激装置,有可能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癫痫等脑疾病的治疗,以及应用于短期脑力的增强. 本文对于目前的脑机接口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植入式脑机接口在神经疾病的治疗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治疗的效果依赖于与神经组织接触的电极。与刚性材料制作的电极相比,碳基微纤维电极尺度小、生物兼容性好、组织炎症反应小,可以减少植入后的异物反应,改善神经记录信号的信噪比,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的电极特性。方法 本文设计了一种柔性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纤维电极的修饰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化学聚合的方式可以将聚3,4-乙烯二氧噻吩(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薄膜沉积到CNTs纤维电极上,作为微电极涂层。为了证明修饰涂层在电极表面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超声处理。此外,本文将PEDOT薄膜沉积到ITO玻璃上,评价了PEDOT薄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恒电流方式在CNTs纤维电极表面沉积的PEDOT涂层降低了电极的电化学阻抗,提高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且PEDOT沉积的时间越长阻抗减少的幅度越明显。对电极进行超声处理后,电极的电化学阻抗没有产生显著变化,说明超声处理后PEDOT涂层剥离较少,证明了修饰涂层在电极表面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最后,细胞实验表明,PEDOT薄膜具有与ITO导电玻璃相当的细胞相容性。结论 PEDOT薄膜可以提高CNTs纤维电极的稳定性,有望提高脑机接口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具有应用于长时间记录神经电信号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5.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便携式计算机组成的心电监护仪。分析了并行口的性能,给出了并行口控制实现心电信号的检测、放大、模数转换,增益控制和导联切换控制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6.
刘景河  孙晖 《生命的化学》2004,24(3):249-252
蛋白质C(Protein C,P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的丝氧酸激酶,在止血系统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PC基因异常或一些后天因素可造成PC缺陷,这些因素常共同作用引发静脉血栓。PC总量测定法可用于测定PC总量和PC缺陷分型。PC抗凝活性测定法可测定PC抗凝血活性,其中发色底物法是诊断PC缺陷的首选方法。探讨了实际使用这些方法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