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提供了一种叶片分形维数的测定方法,并用其测定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的叶片分形维数。通过分析发现:(1)桂花叶片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并且这种分形特征可以用分形理论的一般方法加以研究;(2)同一株桂花树的成熟叶片在统计意义上具有相同的分形维数;(3)对于桂花这个物种的成熟叶片在统计意义上具有相同的分形维数。由此推测同一种植物的成熟叶片(或者其他构件)具有相同分形维数。最后提出创建植物分形分类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42.
影响南京地区桂花秋季开花期变化的关键气候因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000年至2005年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盛花期的物候变化和开花前1~5周的气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影响南京地区桂花秋季开花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显示,开花期与开花前周平均最低温度有较大关系,开花前4周的周平均最低温度持续走低有利于开花,尤其是开花前1周的周平均最低温度持续在18℃以下时,桂花进入盛花期。开花前适宜的降水增加了空气相对湿度,能促进开花;降水量过大则延迟开花。剧烈的气温波动不利于开花。该研究有助于预测秋天桂花的开花时间,为实现花期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桂花茎尖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的休眠芽?萌动芽和嫩枝的茎尖为外殖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筛选其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3种外殖体的适宜初代培养基不同,其中:休眠芽为B5 7.0 mg.L-16-BA 0.05 mg.L-1NAA 3%蔗糖;萌动芽为B5 5.0 mg.L-16-BA 0.05 mg.L-1NAA 3%蔗糖;嫩枝为B5 3.0 mg.L-16-BA 0.05 mg.L-1NAA 3%蔗糖;但适宜的继代培养基(B5 2.0 mg.L-16-BA 0.05 mg.L-1NAA 3%蔗糖)和生根培养基(B5 2.0 mg.L-1NAA 3%蔗糖)相同。  相似文献   
44.
桂花植冠的枝系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trahler法对福建省石峰寨风景区内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枝系构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桂花的分枝格局参数,除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SBR1:2无显著变化外,其余参数因发育阶段的不同,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枝系构型的比较分析表明:成树阶段高生长不明显,以拓展上层空间为主,幼苗阶段表现出高生长,幼树阶段则表现出从高生长向横向生长过渡的趋势。通过分析叶片配置发现:在不同枝系上,叶片均集中于植冠内一级枝和二级枝上;叶片的大小从幼苗、幼树到成树阶段逐渐增大。这些说明桂花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枝系构型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反映了不同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45.
张丽  艾薇  王友如 《生物资源》2020,42(2):243-247
以一年生丹桂枝条为材料,探索桂花非试管快速繁殖最佳条件。用不同浓度吲哚乙酸(IBA)浸泡插条基部,对比不同实验组材料的生根率。实验结果显示,200 mg/L的IBA处理的桂花枝条,在定时控制喷雾条件下,插后55 d的生根率和成苗率达100%。本研究对加快桂花培育速度、对深化桂花快繁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该文描述了采自浙江南部的木犀属(Osmanthus Lour.)一新种——浙南木犀(O.austrozhejiangensis Z.H.Chen,W.Y.Xie et X.Liu),并附有线描图和彩色照片。该种在具聚伞花序,叶柄、小枝、苞片、花梗被柔毛等性状上接近于毛柄木犀(O.pubipedicellatus Chia ex H.T.Chang),不同之处在于叶片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5~)8~10(~13)cm,宽(2.2~)3~4.5(~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叶缘具尖锐细锯齿或全缘,侧脉8~10对,花较大,花冠管长2.2~2.3 mm,裂片长2.2~3.0 mm,花丝长1.3~1.5 mm,花药长约1.2 mm。该新种的发现为研究东亚木犀属自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与演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47.
桂花品种分类及木犀属种质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在总结桂花栽培品种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桂花的开花季节、花色、花期、子房发育状况(能否结实)及营养器官等性状,既考虑品种进化关系和传统分类方法,又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提出了桂花品种分类的五级标准。并对木犀属的地理分布和种质资源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罗紫东  关华德  章新平  刘娜  张赐成  王婷 《生态学报》2016,36(13):3995-4005
冠层气孔导度(g_c)是许多陆面过程模型中的重要参数,提高对冠层气孔导度的模拟精度非常重要。以环境因子阶乘的Jarvis形式的模型是气孔导度模型中的典型代表,但研究中不同的环境因子有不同的响应方程和参数。研究认为不同的响应方程有不同的模拟效果,并通过比较各环境因子的不同响应方程组合的模型的模拟效果来确定最优的g_c模型。以桂花树为例,测定了树干液流、茎水势和微气象环境,用Penman-Monteith(PM)方程反推计算冠层气孔导度并检验不同方程组合的16种模型。模型的参数用DiffeRential Evolution Adaptive Metropolis(DREAM)模型优化。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找到各环境因子最优的响应方程,从而最优化g_c模型。优化的g_c模型很好地模拟了桂花树冠层气孔导度的变化,尤其是对干旱的响应,模拟值与PM计算值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03和0.000623 m/s。同时也证明了模型中温度函数f(T)1的现象并非个例,由于温度(T)和水汽压亏缺(D)常是高度相关的,建议在以后的g_c模型研究中应把T和D看成一个影响因子,但f(T)1的这种现象是否具有全球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9.
遮阴对四季桂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遮阴对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生长的影响,研究了成都地区夏季遮阴处理下四季桂扦插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遮光率增加,比叶重下降;叶绿素b(Chl b)含量增加,Chl a/b降低。遮阴下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以80%遮光率下降的最显著;随遮光率上升,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以55%、80%遮光率的MDA含量下降显著。遮阴处理下,叶片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均下降,而表观量子速率(AQE)增大;瞬时光能利用率(LUE)升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均降低,胞间CO_2浓度(Ci)升高。四季桂幼苗主要通过提高Pn和抗氧化酶活性来适应强光环境;降低SLW、LSP、LCP和Rd,提高Chl和Ci含量,增大AQE和LUE提高弱光利用能力,中度遮阴(25%、55%遮光率)有利于幼苗在夏季的生长。  相似文献   
50.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head space constituen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of Osmanthus fragrans. A porous crosslinked polystyrene resin (Amberite XAD-4)trap was used to absorbing the head space of fresh flowers and the constituents weredetermined by using GC, GC/MS/DS. Thus, fifty six compon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and thirty seven of them were unreported: i.e. ethyl acetate, 3-methyl butanone, 3-hydroxy-2-butanone, 5-hexen-2-one, 3,3-dimethyl hexane, undecan-6-one, myrcene, decane,limonene,αand β-ocimene, 6-methyl-3, 5-heptadien-2-one,1,6-diacetoxy-hexane,5-phen-ylmethoxy-l-pentanol,3-eyelohexene-l-methanol, ,7-dimethyl-3,5-octadiene, menthone,menthol, ethyl benzaldehyde, 2-cyclohexen-l-yl-2-methyl-5-(1-methylethenyl) acetate, 4-methyl-2-heptanol, 1,4-benzene dicarboxaldehyde, hexyl butanoate, ethyl benzoate, cin-namic aldehyde, 1,4-dimethyl-3-eyclohexen-l-ol ethanone, carvone, 2-hydroxymethyl be-nzoic acid, benzoic acid, 3,4-dihydro-l-2(H)-naphthalenone, 8,8-dimethyl-4-methylene, 1-oxaspiro-[2, 5]-oct-5-ene, 2,4-dimethyl phenyl ethenone, 1-ethoxyethyl benzene, 4,6,6-tri-methyl-bicyelo-[3, 1, 1]-hept-3-en-2-one, 1,4-phenylene bis ethanone-l,1, diethyl O-phtha-late and dibutyl-O-phthal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