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不同消化道重建肠道微生态的差异性及双歧杆菌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125例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空肠间置吻合术42例作为A组(其中26例给予双歧杆菌干预),行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43例作为B组(其中25例给予双歧杆菌干预),行食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40例作为C组(其中23例给予双歧杆菌干预)。获取患者手术情况,定性、定量分析各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及梭杆菌数量,分析肠道微生态差异性、双歧杆菌干预效果、肠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C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A、B组(P<0.05),双歧杆菌干预对该指标无影响。组间比较,术后A、B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及梭杆菌数量高于术前而双歧杆菌、乳杆菌低于术前(P<0.05),术后C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及梭杆菌数量高于A、B组而双歧杆菌、乳杆菌低于A、B组(P<0.05);组内比较,干预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及梭杆菌数量低于未干预组而双歧杆菌、乳杆菌高于未干预组(P<0.05)。C组患者胃食管返流征、倾倒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B组(P<0.05)。结论行食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的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表现出更明显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恢复及提高远期疗效。另消化道重建术前应注意益生菌补充,对提高手术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对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力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改良组(n=31)和对照组(n=31)。改良组采用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情况、术后干耳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气骨导差、气导听阀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并且改良组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改良组患者的术后2周、4周、8周干耳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干耳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应用于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当中,可提高患者听力,降低并发症,还可提高患者干耳率,缩短干耳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疼痛应激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舒芬太尼术后PCIA)和观察组(49例,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术后PCIA)。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24 h疼痛及镇静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评分]。观察两组术前、术后24 h的疼痛应激[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PEG2)、P物质]和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 h、8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 h、8 h、12 h、24 h 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β-内啡肽、PEG2、P物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术后PCIA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镇静镇痛效果较好,安全性较好,可进一步抑制疼痛应激,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6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B组和TPVB组,每组32例。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ESPB组行ESPB,TPVB组行TPVB,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与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PCIA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VAS 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 PCIA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补救镇痛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患者术后24 h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低于TP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和TPVB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头晕的发生率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相较于TPVB用于乳腺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相似,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可替代TPVB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联合布托啡诺对老年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用药情况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啶联合布托啡诺,对照组术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认知功能评分、血清S-100β蛋白(S-100βprotein,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4 h、拔管后8 h和拔管后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1d(T0)时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各项评分及总分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后1d(T1)和手术后2d(T2)时MMSE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血清S-100β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和T2时血清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和头晕的发生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啶联合布托啡诺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提高麻醉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6.
为比较单孔胸腔镜、单操作孔胸镜和传统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生存期差异,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A组(n=57例)、B组(n=58例)和C组(n=58例)。A组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B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C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通过观察3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差异,本研究发现B组和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3 d和7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且C组患者术后1 d、3 d和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3组患者中位OS、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的初步结论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获得与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及开胸手术相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效果,且可减少创伤,降低术后疼痛感,有利于术后恢复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35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A、B、C三组各45例,各组均实施常规麻醉,而后A组、B组、C组分别给予0.04μg/kg·h的舒芬太尼及不同低剂量(A组:低剂量0.06μg/kg·h,B组:中剂量0.08μg/kg·h,C组:高剂量0.1μg/kg·h)的右美托咪定。对比各组患者入组前(T_0)、术后1 d(T_1)、术后2 d(T_2)的呼吸循环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麻醉恢复室(PACU)评分。结果:各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B、C两组T1和T2时的SBP、DBP及HR均明显低于A组,且C组又低于B组(P0.05)。各组T_1和T_2时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T0,且T2又高于T1(P0.05);B、C两组T_1和T_2时的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且C组又低于B组,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A组,且C组又高于B组(P0.05)。各组间在T_0、T_1和T_2时的MMSE评分以及PACU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镇痛效果较好,且对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用药方式较为安全,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8.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腹胃癌根治术,但该方法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治疗的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微创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中。近年来,3D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术中操作更加简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临床对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以综述,为胃癌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乳腺癌术后未发生感染者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布检测。对乳腺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80例乳腺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微生物9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株,以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6株);真菌3株。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0、INF-γ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合并疾病情况、引流天数、住院天数及辅助化疗均与乳腺癌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有密切联系(均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较广,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合并疾病情况、引流天数、住院天数及辅助化疗均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探究Ki67与MR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评估价值的对比。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51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对其实施Ki67检测及MRI检测,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测方式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测评估发现,MRI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评估准确度为31.79 %,灵敏度为46.75 %,特异度为16.22 %,阳性预测值为36.73 %,阴性预测值为22.64 %。Ki67检测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评估准确度为42.38 %,灵敏度为52.56 %,特异度为31.51 %,阳性预测值为45.05 %,阴性预测值为38.33 %。两种检测方式对比显示Ki67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结论:3 相比于MRI检测,Ki67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析其原因与MRI检测受个体因素影响更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