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单一空间尺度构建的最大熵(maximum entropy, MaxEnt)模型是否具有代表性, 是MaxEnt模型应用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有效的地理分布位点数据, 利用最小凸多边形法(the minimum convex polygon method)在三江并流、云南省及全国3个空间尺度下分别识别了红色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的建模区域, 并进一步建立MaxEnt模型: 使用ROC曲线分析法与遗漏率(omission rate, OR)检验评估MaxEnt模型预测精度; 基于ArcGIS分析分布概率及其热点区域的分布趋势, 并通过分区统计工具Zonal识别潜在适宜分布区域的质心位置; 采用刀切法检验环境因子贡献率。结果表明: (1)不同尺度下红色木莲的MaxEnt模型都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三江并流、云南省及全国尺度下的AUC值分别为0.936、0.887和0.930, OR值分别为0.18、0.15和0.20; (2)各尺度红色木莲的适生区格局呈现一致性分布趋势, 集中在独龙江、怒江和澜沧江3个流域; (3) 3个空间尺度下红色木莲的地理分布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 存在着尺度依赖效应。由此可见, 红色木莲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预测模型有着稳定的性能表现与良好的预测效果。此外, 我们建议在野外实地调查与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中加强对普通物种的关注, 在预测物种地理分布的研究中将MaxEnt模型与热点分析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对原产地越南以及我国多个引种地的灰木莲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灰木莲生长对土壤养分和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地灰木莲的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量差异显著.灰木莲胸径和树高的年均生长量与土壤全N、全P、速效N、速效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全K、速效K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土壤N、P含量是影响灰木莲生长的主要养分因子.不同海拔灰木莲树高年均生长量差异显著,而胸径无显著差异.海拔为150~550 m,树高年均生长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在海拔550 m处达到最大,随后降低,表明海拔550 m为灰木莲引种的最适海拔.灰木莲树高和胸径的年均生长量与年均温、≥10 ℃积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年均温、≥10 ℃积温和降雨量是影响灰木莲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3.
滇东南木兰科木莲属植物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税玉民  陈文红 《植物研究》2003,23(2):129-130
描述了云南东南部木莲属(木兰科) 一新种,即红河木莲。  相似文献   
14.
不同间伐措施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间伐措施不同,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的乳源木莲生长差异显著。间伐适时,乳源木莲的胸径、树高生长量明显增加,材积速生期延长,且17年生仍处在速生期;而逾期间伐,林分密度偏大,则混交林中乳源木莲生长受抑制,速生期提早结束,生长不良。作者认为,为提高杉莲混交林的经营效果,适时间伐、密度合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木兰科资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雌蕊群具柄,不伸出于雄蕊群之上,成熟育荚革质;托叶与叶柄离生。本亚族仅工属卫种。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  相似文献   
16.
八属木兰科植物木材导管分子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比较描述了我国木兰科木莲属、华盖木属,长蕊木兰属,拟单性木兰属,合果木属,观光木属,香木兰属和鹅掌楸属等8属22种植物次生质部的导管分子,这些导管分子的长度和宽度都有差异,木莲属的所有种中都有具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但在少数种中偶然可见到单穿孔,在其它属中,也都有具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仅在观光木属中偶见的单穿孔,木莲属大多数种均无螺纹加厚,仅桂南木莲一种除外,另外,除了合果木属和鹅掌楸无螺纹加厚外,其余均有此种加厚,各属的导管分子还存在其它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濒危物种巴东木莲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确定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的就地保护优先单元和制定迁地保护的取样策略,采用超薄平板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巴东木莲的7个野生居群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8个酶系统19个酶位点的分析结果来看,巴东木莲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57,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8.1%,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192。巴东木莲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65,说明其16.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基于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为1.27,说明居群间存在适度的基因流;固定指数(F)为-0.191,显示巴东木莲居群杂合体轻微过量,纯合体略显不足。本研究表明,目前巴东木莲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在其适宜生境中可以完成自然更新,因此应采取以就地保护为主的综合保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唐敬超  史作民  罗达  刘世荣 《生态学报》2017,37(22):7493-7502
以适生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珍贵树种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为研究对象,对其幼苗叶片的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及影响因素在不同遮荫条件下的适应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这种珍贵树种的栽培育苗,以及人工纯林的改造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0%遮荫条件下生长的灰木莲幼苗叶片光饱和净光合速率最高(Amax,6.03μmol m~(-2)s~(-1)),主要是由于60%遮荫条件下的灰木莲幼苗叶片具有最高的最大羧化速率(V_(cmax),32.93μmol m~(-2)s~(-1))及较高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61.83μmol m~(-2)s~(-1))。不同遮荫处理下的灰木莲幼苗叶片PNUE并没有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其在不同遮荫条件下的单位面积叶片氮含量(N_(area))及A_(max)会同步变化,核心是其分配到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及生物力能学组分的氮比例(PR及PB)在不同遮荫处理下并没有显著差异。灰木莲幼苗叶片光合系统中捕光组分氮分配比例(PL)会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三个处理下的PL大小顺序为:90%遮荫(0.296 g/g)60%遮荫(0.216 g/g)全光(0.132 g/g),但这部分氮比例的提高并不会提高叶片的PNUE。灰木莲幼苗叶片捕光组分氮并不与细胞壁氮、Rubisco氮或者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形成协同变化,其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氮比例来源于其他氮库,这种变化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培育灰木莲幼苗时要进行适度遮荫,进行纯林改造时开出的林窗也不宜过大,要选择较为荫蔽的林下环境进行栽植;在遮荫的同时也要适度增施氮肥,以补充因捕光组分氮比例提高而造成的叶片氮消耗。  相似文献   
19.
巴东木莲等位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超薄平板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对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 Hu)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对8个酶系统18个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巴东木莲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水平多态位点的百分数(Ps)为66.7,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178。高于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平均水平。居群间分化系数为0.107,说明巴东木莲的遗传变异的89.3%来自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20.
用扫描电镜观察桂南木莲(Manglietia chingii Dandy)和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Oliv.)两种木莲属植物的花器官发生及发育过程。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花被片皆为向心发生,木莲的花被片3基数3轮,而桂南木莲的花被片4轮,前3轮3基数,第4轮普遍存在退化现象。雄蕊与心皮皆多枚,螺旋状向心发生。两种植物花发育的特殊之处在于花被片为轮状不同时发生,即从发生位置上看为3基数轮生,但同一轮花被片之间在发生时间上存在差异。这种花被片的轮状不同时发生可能是螺旋状发生向轮状发生演化的一个过渡阶段,这对探讨被子植物花器官发生与发育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