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Wood GW  Hausmann EH  Kanakaraj K 《Cytokine》1999,11(12):1038-1045
Leukocytes accumulate in the pregnant mouse uterus following mating, during implantation and during placental development. Changes in leukocyte number are primarily due to recruitment from the blood, not local proliferation, but the underlying recruitment mechanisms are poorly understood. Mating-induced granulocyte and macrophage recruitment is due in part to pro-inflammatory and chemotactic factors present in seminal plasma. Accumulation of macrophages later in pregnancy appears to be caused in part by ovarian hormone-stimulated CSF-1 production and in part by other as yet unidentified uterine chemotactic factors. The current study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chemokine production in the uterus during pregnancy. North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demonstrate NSI/KC (KC), macrophag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one alpha (MIP1alpha) and regulated inactivation, normal T expressed and secreted protein (RANTES) mRNA in the uterus. O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induced intrauterine production of all four chemokines and may have done so through the autocrine/paracrine activities of IL-1. The data suggest that C-C chemokines play a role in accumulation of macrophages in the uterus during pregnancy.  相似文献   
43.
濒危物种巴东木莲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确定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的就地保护优先单元和制定迁地保护的取样策略,采用超薄平板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巴东木莲的7个野生居群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8个酶系统19个酶位点的分析结果来看,巴东木莲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57,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8.1%,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192。巴东木莲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65,说明其16.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基于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为1.27,说明居群间存在适度的基因流;固定指数(F)为-0.191,显示巴东木莲居群杂合体轻微过量,纯合体略显不足。本研究表明,目前巴东木莲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在其适宜生境中可以完成自然更新,因此应采取以就地保护为主的综合保育策略。  相似文献   
44.
唐敬超  史作民  罗达  刘世荣 《生态学报》2017,37(22):7493-7502
以适生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珍贵树种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为研究对象,对其幼苗叶片的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及影响因素在不同遮荫条件下的适应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这种珍贵树种的栽培育苗,以及人工纯林的改造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0%遮荫条件下生长的灰木莲幼苗叶片光饱和净光合速率最高(Amax,6.03μmol m~(-2)s~(-1)),主要是由于60%遮荫条件下的灰木莲幼苗叶片具有最高的最大羧化速率(V_(cmax),32.93μmol m~(-2)s~(-1))及较高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61.83μmol m~(-2)s~(-1))。不同遮荫处理下的灰木莲幼苗叶片PNUE并没有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其在不同遮荫条件下的单位面积叶片氮含量(N_(area))及A_(max)会同步变化,核心是其分配到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及生物力能学组分的氮比例(PR及PB)在不同遮荫处理下并没有显著差异。灰木莲幼苗叶片光合系统中捕光组分氮分配比例(PL)会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三个处理下的PL大小顺序为:90%遮荫(0.296 g/g)60%遮荫(0.216 g/g)全光(0.132 g/g),但这部分氮比例的提高并不会提高叶片的PNUE。灰木莲幼苗叶片捕光组分氮并不与细胞壁氮、Rubisco氮或者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形成协同变化,其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氮比例来源于其他氮库,这种变化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培育灰木莲幼苗时要进行适度遮荫,进行纯林改造时开出的林窗也不宜过大,要选择较为荫蔽的林下环境进行栽植;在遮荫的同时也要适度增施氮肥,以补充因捕光组分氮比例提高而造成的叶片氮消耗。  相似文献   
45.
巴东木莲等位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超薄平板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对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 Hu)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对8个酶系统18个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巴东木莲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水平多态位点的百分数(Ps)为66.7,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178。高于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平均水平。居群间分化系数为0.107,说明巴东木莲的遗传变异的89.3%来自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46.
应用等位酶分析技术,沿两个海拔梯度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研究了欧洲落叶松(Larix decidua Mill.)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多态性位点的比例为22.9%,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095,遗传变异的5.8%存在于居群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几个有统计意义的基因频率差别在不同树龄类被发现,正在繁育系数值表明在瑞士阿尔卑斯山欧洲落叶松居群有相当的杂合体缺乏,在阿尔拜特(Ar-pette),海拔最高的亚居群与其他亚居群相比较显示最低的遗传多态性(如显示最低的我态性位点比例和最低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最大的遗传距离值,在最高亚居群和其他亚居群间的遗传差别暗示奠基效应可能是影响这个定样场所欧洲落叶松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用扫描电镜观察桂南木莲(Manglietia chingii Dandy)和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Oliv.)两种木莲属植物的花器官发生及发育过程。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花被片皆为向心发生,木莲的花被片3基数3轮,而桂南木莲的花被片4轮,前3轮3基数,第4轮普遍存在退化现象。雄蕊与心皮皆多枚,螺旋状向心发生。两种植物花发育的特殊之处在于花被片为轮状不同时发生,即从发生位置上看为3基数轮生,但同一轮花被片之间在发生时间上存在差异。这种花被片的轮状不同时发生可能是螺旋状发生向轮状发生演化的一个过渡阶段,这对探讨被子植物花器官发生与发育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49.
50.
中国木兰科香木莲和合果含笑木材解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木兰科的香木莲(Mangliaia aromatica Dandy)和合果含笑[Parami-chelia baillonii(Piene)]及其与邻近属的木材解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香木莲导管无螺纹加厚,无油脂细胞,无傍管薄壁组织,轴向木薄壁组织仅宽2—3列细胞,单列木射线多而高,多列射线主要为 Kribs 异形Ⅱ_A 型等特征都落入木莲属导管无螺纹,多列射线异形Ⅱ_A 型,无油细胞,轴向木薄壁组织2—6列等特征的幅度之内。合果含笑的单列木射线稀少至无,导管有螺纹加厚,有油细胞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