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鼻优草螽和苍白优草螽鸣声和发声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鼻优草螽[Euconocephalus nasutus(Thunberg)]和苍白优草螽[Euconocephalus pallidus (Redtenbacher)]外形相似,但其鸣声特征和发声器的结构明显不同。鼻优草螽鸣声的每个脉冲组由4个脉冲串构成。脉冲组持续时间4.5ms脉冲组间隔为1.8ms,主能峰频率为11.37kHz。苍白优草螽鸣声的每个脉冲组仅由1个脉冲串构成,脉冲组持续时间1.6ms,脉冲组间隔为4.3ms,主能峰频率为11.03kHz,鼻优草螽发声锉较弯曲,中部稍粗壮,两端稍细,苍白优草螽发声锉较直,呈棒状。  相似文献   
72.
毛室茧蜂属LeiophronNees是茧蜂科优茧蜂亚科中1个较大的属,含3个亚属啮虫茧蜂亚属EuphoriellaAshmead,拟优茧蜂亚属EuphorianaGahan和毛室茧蜂亚属Leiophrons.s,寄生于半翅目和啮虫目的若虫。本文对毛室茧蜂属的中国种类进行了研究,共报道7种,其中5种为已知种程氏毛室茧蜂L.(Euphoriana)chengiChen&vanAchterberg,1997、狭翅毛室茧蜂L.(L.)bounluoicaBelokobylskij,1993、黄体毛室茧蜂L.(L.)flavicorpusChen&vanAchterberg,1997、红头毛室茧蜂L.(L.)ruficephalusChen&vanAchterberg,1997和细毛室茧蜂L.(L.)subtilisChen&vanAchterberg;2种为新种大头毛室茧蜂L.(E.)amplicaptis,sp.nov.和伊春毛室茧蜂L.(L.)yichunensis,sp.nov.。研究标本(包括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寄生蜂标本室。 1.大头毛室茧蜂Leiophron(Euphoriana)amplicaptis,新种(图1~5)   本种与程氏毛室茧蜂L.(E.)chengiChen&vanAchterberg,1997相似,但前翅1-SR+M、m-cu、2-Cu1、2-M和2-SR脉缺,基节前沟缺,盾纵沟存在,浅,腹部第1背板具纵刻纹,触角15节,脸宽为高的1.1倍及体较小等特征可与后者相区别。   研究标本正模,♀,吉林通化,1994-Ⅷ-01,娄巨贤,no.976813。 2.伊春毛室茧蜂Leiophron(Leiophron)yichunensis,新种(图6~10)   本种与黄体毛室茧蜂L.(L.)flavicorpusChen&vanAchterberg,1997相似,但本种前翅SR1和2-SR脉出自翅痣同一地点、唇基腹缘明显突出、盾纵沟区域光滑、腹部第1节背板长为端宽的3.1倍等特征可与后者相区别。   研究标本正模,♀,黑龙江伊春,1994-Ⅶ-19~26,娄巨贤,no.952676。副模1♂,采集记录同正模,no.952608。  相似文献   
73.
聂磊  刘鸿先 《生态科学》2001,20(3):44-50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优康唑和CPPU对沙田柚生理落果期间幼果和新梢叶片内源IAA、GA1 3和ABA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康唑处理降低新梢叶片内源IAA和GA1 3水平,提高细胞分裂素含量.优康唑对叶片ABA含量和(IAA GA1 3 CTKs)/ABA比值影响不明显;优康唑处理下幼果IAA、GA1 3和AB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GA1 3下降幅度最大.果实中CTKs含量和CTKs/ABA比例上升,结合优康唑和CPPU促进沙田柚座果的效应,提示细胞分裂素对座果有重要作用,而CTKs/ABA比例升高有助于缓解生理落果;CPPU处理降低果实ABA含量,提高果实CTKs水平和CTKs/ABA比值.这可能是CPPU促进座果和果实膨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产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大价值,了解其转录和翻译过程对解析温敏核不育机理和分离温敏核不育基因非常重要.利用基因芯片、蛋白质组技术结合遗传分析的方法,以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的培矮64S及两优培九自交后得到的F2群体为材料,从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分别筛选出可能与温敏核不育基因相关的24个特异表达基因以及6个特异表达蛋白质,并分析了这些产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75.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耐瘠薄优良个体无性系不同主干茎段穗条在不同季节扦插的生长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顶芽穗条扦插成活率高于不带顶芽主干茎段穗条,当年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也达显著差异;不同季节扦插明显影响成活率与当年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在3月、5月扦插,当年生苗木高、地径生长超过国家标准,6月底扦插,苗木因生长期较短,苗木高、地径生长偏小。6月以前进行不带顶芽茎段扦插,当年培育苗木质量能达到杉木无性系国家标准的Ⅰ级苗,适宜进行不带顶芽茎段扦插培育,可有效提高扦插穗条的利用率,有利于无性系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以夏大豆杂交种杂优豆1号及亲本(W931A和WR016)为材料,进行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合势等光合特性的测定,以探究杂优豆1号光合特性方面的杂种优势规律,为大豆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杂优豆1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在8:00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杂优豆1号与亲本相比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从而说明杂优豆1号较强利用强光和弱光的能力;从群体光合势分析,杂优豆1号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盛花期、结荚期、鼓粒期3个不同时期都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从盛花期到结荚期、结荚期到鼓粒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杂优豆1号较强的光利用能力、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7.
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旱育秧苗期抗氧化系统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旱育条件下两优培九幼苗的体内抗氧化系统的特性。显示两优培九在旱育条件下其体内三大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都较水育条件下高,而体内超氧阴离子含量和MDA含量和水育秧相比却没有大的差异;旱育条件下秧苗叶片内积累的脯氨酸量显著高于水育秧。这不但能提高水稻苗期抗旱能力,同时也为移栽大田后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抗胁迫能力打下了物质基础。另外,发现秧苗培育时间过长也不利于获得高质量的秧苗,时间以30 d左右为宜。和汕优63相比,相同条件下的两优培九幼苗抗氧化系统活性较高,这也可能是两优培九高产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中药复方制剂抗人乳头瘤病毒软膏(优必清软膏)对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脱疣的疗效、复发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观察,共150例.尖锐湿疣优必清软膏组(试验组)60例,尖锐湿疣足叶草脂液(别名鬼臼根树脂、疣必治、鬼臼素酯,其活性成分为足叶草酯毒素)组(对照组)60例.作为参考选取外阴假疣优必清软膏组30例与尖锐湿疣优必清软膏组60例平行对照.局部外涂覆盖疣体,隔日一次,疗程1-4周,随访3-6个月.CA脱疣疗效、复发率作为观察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作为安全评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脱疣的有效率为95%和86.67%,两组的复发率为5%和23.33%,试验组脱疣疗效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优必清软膏治疗CA,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临床用药安全.优必清软膏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越冬的眼优角蚱Eucriotettix oculatus(Bolivar,1898)成虫进行饲养,研究了眼优角蚱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眼优角蚱主要取食幼嫩苔藓及腐殖质;雄性若虫为5龄,雌性若虫为6龄,末龄若虫龄期最长;雌性羽化时间比雄性推迟6 d左右;通常羽化后9 d开始交尾,交尾持续1~1.5 h;交尾24 h后开始产卵,1次产卵持续1.5 h左右;每头成虫可交尾2~3次,每次产1块卵,每块卵30~60粒,卵块形状大小不同;非越冬卵发育期平均为13 d;雄性和雌性若虫期分别为31~53 d和39~62 d。  相似文献   
80.
报道在河南和宁夏发现的姬蜂科1新纪录种:锯角优姬蜂五Euceros serricornis(Haliday,18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