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为从生态化学计量内平衡角度解释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植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的生存响应差异性,该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毛竹扩张方向选取典型毛竹-常绿阔叶林界面,依次设置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样地,比较分析了毛竹扩张方向上样地内不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叶片及土壤N、P含量及比例。结果表明:(1)从毛竹林到阔叶林,土壤N含量上升,P含量下降,N:P上升(P<0.05); 乔木层树种 [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及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叶片P含量下降,N:P上升(P<0.05); 除灌木层的红果山胡椒(Lindera erythrocarpa)外,各林分中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N、P含量及比例变化较小。(2)土壤N:P与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N:P分布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与不相关。(3)在各林分中,毛竹叶片N、P含量及比例较稳定。综上认为,毛竹通过改变土壤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扩张,引起植物体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发生变化。灌木及草本植物受土壤异质性影响较小,但是乔木层植物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却因此失衡,这可能是阔叶林乔木层树种存亡受威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中国塔叶苔属及其新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叶苔属为1894年由F;stephani建立的单种属,即塔叶苔。以前该属在我国的分布仅见于台湾,福建,云南和四川,现见于江西省,为该属植物的新记录。塔叶苔的配子体和孢子体表明,它宜被作为大萼苔科内的一个亚科处理,在亲缘关系上与叉苔目较近。  相似文献   
53.
江西全南小慕泥盆-石炭系孢子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据30属57种(包含9新种)小孢子的垂直分布特征,将江西全南小慕泥盆一石炭系的小孢子划分为3个组合(自下而上):1)Acanthotriletes denticulatus-Apiculireiusispora raris(DR)组合,2) Leiotriletes macrothlis-Grandispora xiamuensis(MX)组合,uispinosa(TT)组合,3)Apiculiretusisporatera-Lycospora cf. thuispinosa(TT)组合.这3个组合分别产于三门滩组、翻下组与荒塘组-刘家塘组.据孢子资料的分析与植物、腕足类、鱼类等化石的佐证,三门滩组与翻下组的时代均属晚泥盆世晚期(Famennian),荒塘组与刘家塘组属早石炭世早期(Tournaisian).本区泥盆系与石炭系的界线置于翻下组与荒塘组之间较适合.  相似文献   
54.
江西信江盆地周家店组的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采自江西信江盆地周家店组上部的分形类化石,共计17属12种。其中有2新种。根据这些化石的总体面貌及地史分布、周家店组上部应属Mongolocypris-Ziziphocypris Rhinocypris组合,时代属早白垩世中晚期,这一结论与同位素年龄相吻合。  相似文献   
55.
我国泥盆系鱼化石非常丰富,尤其是下、中泥盆统。但是,上泥盆统鱼化石发现尚少,而且主要是胴甲类化石,节甲类化石则很少发现。潘江(1962)在对斯行健已记述的一植物化石 Changyanophyton hopeiensis Sze重新进行观察时认为,该化石应属于盾皮鱼类,并将其归人瓣甲类 Macroptetalichthyidae(?),化石仅包括前腹侧片和胸棘。 Denison(1978)根据潘江的文章和插图则认为, Changyanophyton hupeiensis属于原始节甲类或者瓣甲类。王念忠等…  相似文献   
56.
江西长兴组顶部与大冶组底部牙形刺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江西信丰铁石口镇古南桃江剖面和修水清水岩乡东岭剖面长兴组最顶剖与大冶组(或铁石口组)最底部粘土层的牙形刺共1属6种和亚种,并把长兴组最顶部和大冶组最底部粘土层分别归属于Clarkina changxingensis yini-C.meishanensis zhangi和Clarkina meisha-nensis meishanensis带,它们分别可与浙江长兴煤山标准剖面长兴组最顶部和  相似文献   
57.
58.
描述了江西晚白垩世南雄组产出的两颗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这两颗牙齿的齿冠高度分别为91和76 mm左右。较小牙齿近似圆锥形,齿冠基部比率为0.72,与典型的暴龙类牙齿相似。较大牙齿横向侧扁,齿冠基部比率约为0.47,舌侧和唇侧表面近乎平坦,前后缘冠面基部发育明显的纵向褶皱,区别于已发现的暴龙科、鲨齿龙科和棘龙科成员的牙齿。江西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的发现对于全面了解华南地区南雄组多样化的脊椎动物群组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完善江西省外来植物本底调查数据,为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和预警机制构建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标本研究以及野外实地调查,对江西外来植物种类、原产地、生活型、引入途径、引入时间、在各地级市的分布情况以及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江西省外来植物有106科407属599种:菊科最多(85种,14.19%),其次是豆科(52种,8.68%),10种以下的科有91个,占总科的85.85%;主要源于美洲(49.25%),其次是亚洲(20.80%),欧洲第三(13.81%),地中海和大洋洲较少;外来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乔木次之;大部分被用于观赏、饲料、药物等有意引入。江西省的外来入侵植物有53科168属267种;九江、赣州和南昌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及经济地位突出被入侵较严重。[结论] 江西省外来植物种类丰富,引入途径多样,入侵物种较多。建议构建风险评价系统,加强外来植物监管监测,科学引种;制订和更新外来植物防控的具体政策法规;同时,加大入侵危害宣传,及时防控和阻止外来植物逃逸入侵对本省生态环境造成侵害。  相似文献   
60.
The achilid genus Rhotala is taxonomically revised based on specimens from China. Four species are recognized in this paper as valid: R. vittata Matsumura, 1914; R. dimidiata Jacobi, 1944; R. fanjingshana Chen et Yang, 2008; and one new species: R. jiangxiensis sp. nov. (southern China: Jiangxi). Male genitalia of these species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n addition, hind tibia, forewings and hindwings are illustrated for the male of R. jiangxiensis sp. nov. A diagnosis of the genus is redefined. A key to the species of Rhotala in China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