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农家保护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农作物地方品种的有效保护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由于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使大量农作物地方品种被少数高产改良品种所取代,造成农作物基因库的严重“基因流失”(genetic erosion)。农家保护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动态保护,被保护的生物多亲性可在其生境中继续进化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在而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然而,尽管人们对作物品种资源农家保护的兴趣不断增长,也有大量有关农家的保护的研究和案例分析,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成功的农家保护实例报道。因此,对农家保护的机制及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来充分发挥农家保护应有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利用生物多样性布局的水稻混合间栽的生产模式,不仅解决了病害控制的问题,而且也保护了水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这种混合间栽的生物多样性布局和生产方式可能成为农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2.
洋葱"昌激99-3"的激光诱变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O2和He-Ne两种激光的三种剂量,分别辐照两个洋葱品种的湿种子,从He-Ne和CO2激光辐照元谋洋葱变异后代中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较强的红皮洋新品种“昌激99-3”,经专家组实地验收亩产达9186.7Kg,是红皮洋葱经专家正式验收的全国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33.
环境条件对不同品种小麦缺Mn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温室和网室中进行盆栽试验 ,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和杂草对冬小麦缺Mn的影响 ,同时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对缺Mn的耐性 ,发现生长在温室中的小麦其缺Mn症尤为严重 ,而从网室转移到温室的小麦因苗期在网室中受降雨渍水影响吸收了较多Mn2 ,缺Mn症就较轻 ,表明环境因子中降雨是影响小麦Mn营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供试的 3个品种中 331 7较耐缺Mn ,其Mn的吸收量明显高于敏感品种 .此外 ,试验还发现与小麦伴生的杂草麦麦草对Mn吸收能力强 ,是小麦根际Mn营养的有力争夺者 .  相似文献   
34.
本文采用AHP与灰色关联理论结合的层次-关联评判法对1996年黄淮烟区烤烟区试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判,较好地克服了以往烤烟品种综合评判方法中的弊端,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评判结果表明:CF80的综合性状超过NC89,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AH9103和MSA01略差于NC89,可以考虑选择使用;9504和6603的综合性状明显不如NC89,应予淘汰.  相似文献   
35.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玉米品种资源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201份湖北省玉米品种资源的28个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前7个公因子对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4%,前7个独立的公因子真实地反了所控制的28个性状及其相互关系.以前7个公因子为综合指标进行系统聚类,201份玉米品种聚成12类,其中A,B,H,K类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36.
不同低温胁迫下粳稻耐冷种质的孕穗期耐冷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粳稻孕穗期耐冷标准品种的建立和耐冷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优异基因资源,利用人工低温气候室,采用15℃、17℃、19℃3种胁迫温度,4d和6d两种胁迫时间,3×2交互式设计的方法,对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和云南的12份粳稻种质进行了孕穗期耐冷性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各水稻品种的平均空壳率都随之增加;在15℃/6d胁迫下,供试品种平均空壳率的方差和变异系数达到最大,该胁迫强度可被选用于孕穗期强耐冷种质的筛选。依据15℃/6d胁迫下供试品种平均空壳率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空育131和龙稻3号具有极强的孕穗期耐冷性。不同地区可根据参试品种在本试验中的耐冷表现,并结合当地水稻种植区的光温条件选择相应的耐冷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37.
发表了圆柏属一新品种,即直立型偃柏(Sabina chinensis(L.)Ant. var. sargentii ‘Electus’)。新品种为直立的灌木或小乔木;叶两型鳞叶交互对生或生于小枝顶部,针叶刺状轮生,紧贴枝上,具有强烈分枝的特点,枝条斜上。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红鲫C1HD近交系的RAPD标记。方法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扩增效果和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8尾红鲫C1HD近交系和8尾普通红鲫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结果S333引物扩增出一条特异性条带,大小约为2.1 kb。结论S333引物扩增出的特异性条带可以作为区分普通红鲫与红鲫C1HD近交系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39.
与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性别相关的RAPD-SCAR标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L.)14个居群42个单株的总DNA进行RAPD分析,并根据测序结果合成1对特异的SCAR引物,即5′-GGCTTCTGTCACTACATGGG-3′和5′-GGCTTCTGTCCAGTGCATCT-3′,对42个单株的总DNA进行检测,扩增到1条长681 bp的与雄性相关的特异片段。除形态上有一定变异的4个单株外,这个与雄性相关的RAPD-SCAR标记在黄独原变种的29个单株中验证准确,在可能为其变种的9个单株中部分验证准确,表明该RAPD-SCAR标记能够准确标记黄独的原变种及一些变种的雄性性别。  相似文献   
40.
Juglans mandshurica is an economically and ecologically valuable species that is used for various construction purposes, making luxurious furniture, as food and sources of medicinal substances and landscaping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wood, edible fruits and rich in various types of chemical compound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several genetic improvements of J. mandshurica were made, with a focus on the selec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 and on breeding technology. Many elite provenances and familie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growth traits or wood properti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high-quality seedlings in Chinese forestry production, the breeding goals of genetic improvement for J. mandshurica were redefined to include other traits, such as fruit yield and contents of medicinal component. However, the improvement processes were still slow due to the long breeding cycle and the limited use of advanced breeding technologies, resulting in the selection of fewer improved varietie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genetic improvements of J. mandshurica and other related works, and discussed research gaps and suggested future directions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the species. The review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 for the selec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 and production of excellent germpla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