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7篇
  免费   985篇
  国内免费   5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5篇
  1972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星斑川鲽幼鱼胆碱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碱是维持鱼类正常生长的营养物质,饲料中胆碱缺乏会导致鱼类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低、脂肪代谢能力低下以及肠道和肾脏出血等症状。研究表明,斑点叉尾  相似文献   
992.
晋西黄土区辽东栎、山杨树干液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旭红  张建军  文万荣 《生态学报》2011,31(16):4791-4798
于2009年生长季(4—10月),应用TDP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 热扩散探针技术,并结合同步测定的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饱和水汽压差及大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分析了晋西黄土区15年生辽东栎、山杨树干液流的昼夜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建立了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辽东栎和山杨树干液流速率昼夜变化显著,4月份和7月份峰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4月份两个树种的峰值出现在清晨或夜间,而7月份树种树干液流速率于中午前后达到高峰。4月份两个树种夜间的树干液流速率明显大于白天,山杨的树干液流于中午前后接近于零。4月份,辽东栎和山杨树干液流速率的峰值分别为2.808 cm/h和1.188 cm/h,最小值为0.218 cm/h和0 cm/h,日平均液流速率为1.440 cm/h 和0.516 cm/h; 7月份,辽东栎和山杨树干液流速率的峰值分别为12.276 cm/h和 20.448 cm/h,最小值为0.144 cm/h和0.288 cm/h,日平均液流速率为3.656 cm/h 和6.328 cm/h。7月份阴雨天时,辽东栎的液流速率峰值较晴天小,日平均液流速率是晴天的0.95倍,对山杨是0.75倍。4月份两树种树干液流速率的月平均值最低,只有1.106 cm/h和0.626 cm/h;6月份达最高值5.112 cm/h和8.214 cm/h,分别是4月份的4.62倍和13.12倍。生长季(4—10月)的林分林木总蒸腾耗水量对于辽东栎林为201.14 mm,山杨林为56.43 mm,辽东栎林为山杨林的3.56倍。统计分析表明,影响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对辽东栎是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对山杨是太阳辐射和空气饱和水汽压差。  相似文献   
993.
王秀伟  毛子军  孙涛  吴海军 《生态学报》2011,31(12):3358-3367
为探明温度与液流速度对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的影响,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原位连续测定白桦、兴安落叶松和水曲柳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同时测定树干液流速度及树干温度。3树种树干CO2释放通量和液流速度在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上有一定规律,春、秋季节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昼夜动态均呈明显的单峰型曲线,但是峰值出现的时间有所区别: 6月份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峰值出现在夜间,温度峰值则在白天;9月份树干表面CO2 释放通量和液流速度及树干温度在昼夜间的变化规律总体上呈相同趋势,均为白天升高,晚上降低,呈单峰曲线,峰值基本在中午出现。3树种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即6月份的CO2释放通量明显高于9月份。9月份和6月份白桦、兴安落叶松和水曲柳的日平均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分别为0.82,3.32μmol m-2 s-1;0.74,3.78μmol m-2 s-1和1.98,4.98μmol m-2 s-1;6月份和9月份日平均液流速度分别为2.48,10.02g?cm-2?h-1;4.78,10.71g?cm-2?h-1和2.69-7.93g?cm-2?h-1。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与树干温度和液流速度相关关系显著,6月份和9月份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与树干温度均呈正相关;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与液流速度间的相关关系6月与9月不同,6月份液流速度与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呈负相关,而9月份呈正相关。实验发现,除落叶松外,同1株树24小时周期内水曲柳和白桦液流上升期和下降期液流速度对树干表面CO2 释放通量的影响不一致,可能是由于上下午之间温度不同,导致树干内部CO2溶解度不同,使上下午树干内部CO2与表面通量的平衡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存在种间差异,表明温度和液流的共同作用影响树干CO2释放通量。水曲柳月份间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的差异受液流速度影响较大,白桦和兴安落叶松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的月份间变化则是液流速度和温度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的结论是,温度是影响树干呼吸速率的关键因子,但树干呼吸产生的CO2向大气的释放也同时受树干液流速度的影响。温度与液流对春秋季节3树种树干表面CO2释放通量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4.
基于GIS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耀军  王成  贾宝全  粟娟 《生态学报》2011,31(8):2290-2300
城市森林是城市中主要的生态功能景观,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基于居民方便获取城市森林服务的要求,根据大型城市森林斑块、道路网和街区单元数据,利用ArcGIS9.2的Network Analyst工具,分析了广州市中心城区在2km步行距离内街区单元到达城市森林斑块的可达性以及城市森林斑块的承载力,并结合航片解译的树冠覆盖数据对具有不同可达性的街区单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州中心城区的外环高速以内的区域范围,分别有73%、46%和18%的的街区单元在步行2km、1km和0.5km距离内能够到达大型城市森林绿地斑块。从街区单元的行政归属看,以越秀区的街区可达性最好,而海珠区和原芳村区的街区可达性较差。研究范围内,0.5km内不能到达大型城市森林斑块且树冠覆盖超过30%的街区类型中,以公共管理单位类型为主,单位绿化对于树冠覆盖的贡献率大;而绝大多数以住宅类型为主的街区单元的树冠覆盖率低于10%,其中64%的街区树冠覆盖率低于5%。以街区单元为基本对象进行可达性度量,分析城市森林斑块现状分布和服务状况,并结合其树冠覆盖特征,可以明确需要重点关注区域的空间分布,可为广州市在较小尺度上的城市森林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竭诱导菌在不同发酵时间下发酵龙血树干粉和龙血树愈伤组织的产物中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含量。干粉发酵产物中,龙血素A的含量大于愈伤组织发酵产物中的含量,并且在第四周时达到最大值0.253 mg/g;龙血素B在第三周时达最大值0.519 mg/g。愈伤组织发酵产物也含有少量的龙血素A和龙血素B。虽然发酵产物中的龙血素B远远高于龙血树根、茎、叶中的含量,但还是低于0.4%的质量标准,因此不能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别以C57BL/6JSlac和C57BL/KsJ-db/+表型正常小鼠为对照组,比较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Ta和C57BL/KsJ-db/db小鼠的体生长曲线、糖代谢曲线、血清胰岛素水平、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并探讨其肾脏、肝脏和胰腺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在各自实验周期内,每2周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血糖以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实验结束后处死,脏器、脂肪称重,部分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结果 (1)KK小鼠体重远高于db/db小鼠,且同品系间雄性小鼠重于雌性小鼠(P〈0.05);(2)同品系间雄性小鼠的血糖值明显大于雌性小鼠(P〈0.05),db/db小鼠出现血糖异常症状比KK小鼠早,且血糖值大于KK小鼠(P〈0.05),而KK小鼠血糖异常持续时间则较db/db小鼠长;(3)KK小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db/db小鼠(P〈0.05),同品系雌雄小鼠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4)雄性KK小鼠脂肪系数及部分脏器萎缩程度大于雌性,而db/db小鼠雌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db/db小鼠脾脏和胰腺的萎缩程度及脂肪系数大于KK小鼠(P〈0.05),而KK小鼠肝脏的萎缩程度则大于db/db小鼠;(5)糖尿病模型小鼠肾脏、肝脏以及胰腺组织均出现明显病变。结论 KK-Ay/Ta和C57BL/KsJ-db/db小鼠均是肥胖的,伴有高血糖、高度胰岛素抵抗,肝脏、肾脏病变和胰岛功能不足的适用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且db/db小鼠血糖出现异常比KK小鼠早、脂肪系数大,而KK小鼠血糖异常持续时间较db/db小鼠长,同时血清胰岛素水平远大于db/db小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了研究经过基因修饰的体细胞导入到禽类胚胎以后,供体细胞及外源基因是否能在受体胚胎中成活并且外源基因是否可以长期表达。方法筛选得到稳定整合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鸡DT40细胞作为外源蛋白的运载工具,通过血管微注射的方法将其导入到于38.5℃温度条件下孵化65~70 h的鸡胚中,并将操作后的鸡胚在原孵化条件下继续孵化。在孵化的不同时期取移植了DT40细胞的嵌合体胚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细胞的存活与分布情况。并通过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供体细胞在受体中的位置以及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荧光标记的DT40细胞可以存活于受体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包括:脑、心脏、肝脏等。导入胚胎的整合外源基因的DT40细胞可以存活到胚胎出雏之前,并且外源基因能够正常表达。结论可以通过此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中,并使目的蛋白在受体胚胎中持续表达,为胚胎期导入外源蛋白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以及将转基因细胞移植到动物体内生产目的蛋白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98.
沙利度胺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肿瘤,但其抗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本文采用MTT法观察沙利度胺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发现,沙利度胺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16.47 μg/mL;然后采用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发现沙利度胺能够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并干扰细胞的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 最后,通过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沙利度胺对血管内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抗凋亡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随沙利度胺浓度增大而降低. 初步结果提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阻遏抗凋亡分子Bcl-2表达,激活诱导G1期阻滞的信号通路而抑制内皮细胞新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及G1期阻滞的具体分子机制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999.
Variation in morphological traits along latitudinal gradients often manifests as size clines. In insect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are seen, and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response is unclear. We studied variation in seven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Roesel's bush cricket, Metrioptera roeselii, sampled from seven latitude-matched-pair populations that were either geographically isolated from or connected to the species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range. The aim was to examine whether morphological traits differed between isolated and continuous populations, and whether latitudinal variation was apparent. The data were used to indicate whether variation in trait means originates from plastic responses to the environment or genetic 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gene flow on trait means, we analysed the genetic variation in seven microsatellites. Data showed that individuals from isolated populations display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titude and body size, whereas individuals from continuous populations show little or no such relationship. The combined morphological and genetic data suggest that the isolated populations have adapted to local optima, while gene flow between continuous populations appears to counteract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000.
In an island population receiving immigrants from a larger continental population, gene flow causes maladaptation, decreasing mean fitness and producing continued directional selection to restore the local mean phenotype to its optimum. We show that this causes higher plasticity to evolve on the island than on the continent at migration-selection equilibrium, assuming genetic variation of reaction norms is such that phenotypic variance is higher on the island, where phenotypes are not canalized. For a species distributed continuously in space along an environmental gradient, higher plasticity evolves at the edges of the geographic range, and in environments where phenotypes are not canalized. Constant or evolving partially adaptive plasticity also alleviates maladaptation owing to gene flow in a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and produces higher mean fitness and larger population size in marginal populations, preventing them from becoming sinks and facilitating invasion of new habitats. Our results shed light on the widely observed involvement of partially adaptive plasticity in phenotypic clines, and on the mechanisms causing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last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