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5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标本采自广西宜山、天等和贵州独山、紫云等地的早二叠世地层中。Zellia富集于层面,大多和Pseudoschwagerina,Sphaeroschwagerina,Robustoschwagerina共生,在确定石炭二叠系界线时具有一定的地层意义。现对Zelia的属征加以阐述、讨论和归并,并对其地理地层分布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2.
湖北南襄盆地枣阳凹陷第三纪轮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南襄盆地枣阳凹陷第三系玉皇顶组到凤凰镇组轮藻化石。共划分出4个组合,其时代分别属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晚始新世和渐新世。  相似文献   
23.
广西杠柳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鼎  凌惠珠   《广西植物》1994,(2):122-123
广西杠柳属一新种方鼎,凌惠珠(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南宁530022)关键词杠柳属;大花杠柳;新种;广西ANEWSPECIESOFPERIPLOCALINN.(ASCLEPIADACEAE)FROMGUANGXI¥FangDingandLingHuizh...  相似文献   
24.
陕西省腹菌纲真菌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于陕西省的腹菌纲真菌,共42个OTU'S和36个性状,进行了Q模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2个OTU'S明显的分为六大类群,与Dring(1973)系统的6个目相吻合。(2)栓皮马勃属与灰包科中包被具拟薄壁层的属相似性较小,支持Hawksworthetal(1983)将其作为科级处理的观点。(3)作者认为鬼笔属和竹荪属作为两个独立属处理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5.
甘肃稀有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甘肃稀有濒危植物51个种的地理分布和48个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26.
瘤属DatamesStal1875隶属于杆科Bacillidae、异翅亚科Heteropteryginae,已知9种,均分布在东南亚地区。Shiraki(1935)报道我国台湾有1种蒙霍瘤D.mouhoti,(Bates1865),该种模式产地为柬埔寨。本文记述的瘤属在中国大陆是首次报道。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27.
李建社  高艺 《蛛形学报》1994,3(1):68-70
经鉴定,山西棉区寄生在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体上有两种缄螨。除已报道的无视异绒螨(Allothrombium ignolum Willmann)外,尚有另一种足绒螨(Podothrombium sp.)本文对Podothrombium sp.的幼螨形态进行了描述;对该螨的背、腹毛数和须肢跗节毛数与足绒螨属已知的幼螨种类比较结果,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28.
Ethical discussions around ancient DNA (aDNA) research predate th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that led to the accelerated generation of ancient genomic data, revealing a long-due need to address these aspects in the field. Given the diverse conflicts that genomics has raised towards the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Non-living Human Ancestors under study,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ethical and legal implications of genetically studying present-day and ancient human popula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case-by-case. Nevertheless, the discussions have focused on US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s. To contribute from a local and Latin American position to the problem, we present the history of consensus and disagreement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ientists and Indigenous communities of the Atlantic coast of the central Argentinian Patagonia. We describe how these relationships resulted in the approval of a groundbreaking provincial law that acknowledges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s right to be involved in decision-making concerning their Ancestors. In addition, we emphasize how these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s al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aDNA studies. With this background, we address the main ethical concerns of genomic studies of Ancestors identified in the reference literature and commit to applying some of the recommendations suggested in those ethical guidelines. Then, we reflect on possibl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ongoing research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s that will contribute to moving the ethical field towards a more contextualized science with a loc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9.
向珈瑶  彭文甫  陶帅  银盈  刘华山 《生态学报》2023,43(4):1596-1609
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为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评估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实施后植被恢复成效及影响因素是促进区域植被恢复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一步。基于MODIS MOD13Q1数据,应用Theil Sen斜率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基线”评价方法、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量化不同时间尺度的植被时空变化、恢复成效和恢复机制。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截止2019年底,四川省91%的区域植被出现增长,四川盆地东北部、四川省南部地区以及东南部乌蒙山、川西北高原地区植被覆盖较高;成都市内以及周围市区植被覆盖率较低。(2)植被恢复成效时空差异显著,占全省面积98.68%的区域植被恢复成效明显,高值区面积占比71.47%,集中于除成都平原外的四川省绝大部分区域。(3)气候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以不显著为主,气温、降水对四川省植被恢复影响微弱,海拔和>35°坡度面积比等地理环境因子则以弱抑制作用为主。(4)在相对平稳的气候背景下,人均财政支出、耕地面积与人均GDP所代表的社会经济因素是植被恢复成效改善的重要影...  相似文献   
30.
朱佩娟  王学栋  谢雨欣  文宁  张伟娜 《生态学报》2023,43(15):6182-6193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是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差异化管控的重要依据,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视角的研究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各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估指数,运用ESSD系数、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将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实施前(2006-2011年)和实施后(2012-2017年)两个时间段作对比,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时空变化及空间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主体功能区划政策对湖南省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供需关系产生积极导向作用。(2)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系数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始终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各类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存在较大差异,重要开发区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重要生态功能区主要表现为供过于求,农产品主产区主要表现为供需均衡。(3)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空间负相关性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平衡性差异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