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21.
目的:戊乙奎醚与咪唑安定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前用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病种包括子宫肌瘤、宫外孕、单纯卵巢囊肿)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分别静注戊乙奎醚0.01 mg/kg (A组)、咪唑安定0.01 mg/kg (B组).记录并比较注药后5分钟,10分钟,20分钟患者口干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并比较患者注药前10分钟(P1)、注药后10分钟(P2)、患者意识消失时(P3)、手术开始时(P4)、手术开始后1小时(P5)、手术结束时(P6)、苏醒后1小时(P7)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并比较术后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量、动脉血乳酸(ABL)含量.结果:对两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分别注射0.01 mg/kg戊乙奎醚和0.01 mg/kg咪唑安定,结果显示B组患者在给药后5分钟,10分钟,20分钟心率较A组相同时间点心率有显著升高(P<0.05),口干程度VAS评分B组显著高于A组.手术期间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为B组注药后血压、心率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注药前后脉搏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B组气管及口鼻腔分泌物的量明显多于A组,且术后测定动脉血乳酸含量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于麻醉诱导前20分钟静注戊乙奎醚0.01 mg/kg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而不致心率增加和血压升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对患者微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摘要 目的:对比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SSLH)与双孔腹腔镜疝修补术(DSLH)治疗腹股沟疝患儿的疗效,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患儿应激反应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36例腹股沟疝患儿。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DSLH组(DSLH,71例)和SSLH组(SSLH,6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疼痛介质指标[P物质(SP)、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SLH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DSLH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DSLH组,手术时间长于DSLH组(P<0.05)。术后1 d两组Cor、NE、ALD均升高,但SSLH组均低于DSLH组同时间点(P<0.05)。术后1 d两组SP、5-HT均升高,但SSLH组均低于DSLH组同时间点;β-EP下降,但SSLH组高于DSLH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SLH相比,SSLH治疗腹股沟疝患儿,具有更好的疗效,可改善临床指标,减轻应激反应程度,降低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等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技术优势。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结果有两组病例,其中LCBDE+LC组36例,本组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例,后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治愈。ERCP+EST+LC组54例,本组术后并发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3例,发生急性轻型胰腺炎2例。结论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多镜联合发挥出其独特技术优势,避免了因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而造成较大创伤的不合理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多囊肾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ADPKD患者17例,于术后1月、6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腰腹部胀痛情况、血压、血清肌酐、GFR的变化。结果腰腹部胀痛、血压明显低于术前,但随着时间推移,效果有所减弱;血清肌酐、GFR无变化。结论对于单侧症状明显的多囊肾患者,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能改善腰腹部胀痛及血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7例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因气腹建立困难1例,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2例,所有病人恢复顺利,行LC术后2~4d出院,中转开腹5~7d出院。结论:只要术前充分准备和评估,灵活选择穿刺孔,有效的腹腔粘连松解,术者具备高超的腔镜操作技术和丰富的胆道手术经验,有上腹部手术史的LC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钟瑛  陈贤 《蛇志》2012,24(2):129-130,148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5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为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组,F组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保证患者睡眠、无体动。观察两组术中有无呼吸抑制、舌后坠及恶心呕吐,记录各时段生命体征及气腹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时段的MAP、HR、RR、SpO2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B组呼吸抑制、舌后坠、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P〈0.05),异丙酚总用量显著少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布托啡诺辅助腰硬联合麻醉能为妇科短时间腹腔镜手术提供安全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利用戴明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路径进行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2月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路径的数据。在路径实施过程中使用戴明环的原理遵照既定的临床路径方案实施,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发现路径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解决问题,修正路径后继续实施。结果 近3年共1 861例患者进行筛选,1 539例进入路径,1 408例完成路径,共131例退出路径,退出率8.5%。在戴明环原理的指导下,逐步改进流程,退出率由14.5%逐步降至1.4%。 结论 按照戴明环的原理持续改进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路径,可以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促进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6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7例)及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外泌体Dicer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到2021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信封抽签法把患者分为3D组与开腹组各30例。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3D组给予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指征、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Dicer和PTEN的表达。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对比无差异(P>0.05),3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等围手术指标较开腹组低(P<0.05)。3D组术后14 d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低(P<0.05)。3D组术后1 d、7 d与14 d的VAS评分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外泌体Dicer和PTEN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术前1 d,3D组高于开腹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到2021年11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17.92±0.22)个月,3D组的复发率为3.33 %,低于开腹组的20.00 %(P<0.05)。结论: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可促进血清外泌体Dicer和PTEN的分泌,不增加手术复杂度,还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促进缓解患者疼痛,降低随访复发率。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施行单孔(单孔组)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手术方案转变率、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胆漏、出血、伤口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满意度等。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四孔组[(42.48±6.66)min Vs (32.18±7.08)min],单孔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显著低于四孔组(1.67% Vs 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四孔组[(2.22±0.65)天 Vs (2.71±0.57)天],单孔组住院费用高于四孔组[(2.19±0.17)万元Vs (1.81±0.14)万元],单孔组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四孔组(4.17% Vs 16.67%),术后满意度评分单孔组较四孔组更高[(4.68±0.64)分 Vs (4.47±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方案转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四孔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安全性与传统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