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种群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省南部平陆、乡宁和翼城3个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Diels)种群分别进行了传粉生物学观察.结果表明:(1)翅果油树花期一般为8~12 d,单花花期3~4 d,结实率仅为0.42%;(2)访花者多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昆虫,蜂类是有效的传粉者;(3)翅果油树依靠芳香气味、花蜜、花粉和适度紧缩的生殖枝吸引访花昆虫;(4)昆虫的访花活动主要集中在11:00~16:00,访花活动易受气象因素影响;(5)自然条件下,翅果油树平均每日每花被访问的频次为(1.93±1.64)次,人工放蜂可显著增加传粉强度;(6)交配系统属居群内的异花传粉,仍属于广义的自花传粉范畴.传粉昆虫少,传粉效率低是翅果油树致濒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2.
翅果油树幼苗抗旱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任涛  毕润成  任佳 《生态学杂志》2006,25(12):1528-153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幼苗的生长、叶水分和丙二醛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轻、中度干旱(30%~35%、45%~50%)胁迫时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水势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翅果油树幼苗能保汪基本的生长,表现出耐旱植物的生理特征;在重度干旱胁迫(20%~25%)条件下,叶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显著,水势最低,丙二醛含量最高,植株矮小,颜色发黄,表明翅果油树幼苗受到干旱伤害严重,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3.
为探明大果沙枣树体矿质离子渗透调节机制,比较分析了盐渍化生境中1~12a生树的根、枝和叶部主要矿质阳离子的吸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大果沙枣树体内Ca~(2+)的积累量最高(13.79 g/kg),K~+次之(5.92 g/kg),Na~+最低(1.00 g/kg);随着树龄的增大,大果沙枣根部的Na~+以及枝和叶部的K~+、Ca~(2+)、Mg~(2+)的积累量均逐渐增大,而根部的K~+含量则逐渐减少;高龄段(10~12a)树体根部的Na~+累积量显著(P0.05)高于中低龄(1~9a)段。(2)大果沙枣树体内K~+/Na~+最大(15.36),Mg~(2+)/Na~+次之(12.25),Ca~(2+)/Na~+最小(10.51),根和枝部的K~+/Na~+均随着树龄的增大而降低,叶部则表现相反。(3)土壤中的K~+和Mg~(2+)向根方向、根部K~+、Mg~(2+)和Ca~(2+)向枝方向以及根部的K~+和Mg~(2+)向叶方向的选择运移系数均随着树龄的增大呈直线上升趋势。(4)土壤中Na~+与根部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687,P0.01),与叶部的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0.605,P0.05);土壤中K~+含量与根部的Na~+、叶部的K~+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0.544,0.676),与根部的Mg~(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0.499)。研究发现,大果沙枣树生长过程中主要通过根部对Na~+的聚积作用,以及K~+、Mg~(2+)和Ca~(2+)在枝、叶部的吸收积累来维持植物体离子平衡,以适应盐渍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44.
从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的叶片、枝条、种子中提取多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提取、Savage法除蛋白、80%乙醇沉淀得其粗多糖.以Vc为对照,用番红花红光度法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用Fe3+还原力法测定其还原能力.结果表明:3个部位所含多糖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都可起到有效的清除或抑制作用,其中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为:种子>叶片>枝条>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为:种子>Vc>叶片>枝条,3个部位所含多糖都有还原性,但效果都不如硫脲.  相似文献   
45.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比较了翅果油树叶片、枝条和种子3个部位的多糖含量;并分别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番红花红O—Mn2+—H2O2光度法测定比较了3个部位多糖对超氧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翅果油树叶片、枝条和种子多糖平均含量依次为69.42,23.15,56.47 mg.g-1;3个部位多糖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其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的活性依次为:Vc>种子>枝条>叶片,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依次为:叶片>种子>Vc>枝条。该研究结果表明,翅果油树叶片和种子均可作为利用该植物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优选部位。  相似文献   
46.
以山西翼城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自然保护区的翅果油树为研究对象,利用LI-3000A叶面积测定仪测量其单叶面积,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单位叶面积饱和光合速率(Aaraa),用H2SO4-H2O2消煮法测定叶氮含量,计算叶性参数比叶面积(SLA)、单位叶重量饱和光合速率(Amass)、光合氮利用率(PNUE)和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的值,并研究它们与径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翅果油树径级的增加,SLA、Nmass、Aarea、Amass和PNUE值先下降后上升,当翅果油树径级为7.5 cm左右时,SLA、Nmass、Aarea、Amass和PNUE值均降到最小值,表明径级为7.5 cm左右的翅果油树其光合能力最弱、光合氮利用率较低且生存压力较大.翅果油树叶性参数是研究翅果油树种群动态变化的有效指标,可为研究翅果油树种群动态提供更为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A new compound, namely isoamericanol B (1), together with 18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ry leaves and twigs of Elaeagnus lanceolata. The structure of 1 was determined to be rel-(7′Z)-(7β, 8α) 3 methoxy 4, 9′ dihydroxy 3′, 7 epoxy 8, 4′ oxyneolign 7′ ene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48.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愈伤组织诱导中褐变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翅果油树愈伤组织诱导的褐变问题,从外植体、碳源、抗氧剂的类型及浓度等的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的茎段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材料。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能有效地防止褐变。抗氧化剂Vc和Na2S2O3能减轻褐变程度,其中0.15g/L的Vc效果最佳,其次为0.1g/L和0.2g/L。Na2S2O3对褐变的抑制作用不及Vc,3种浓度无明显区别。吸附剂AC不能防止外植体褐变,且抑制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49.
羊奶果不同发育阶段根瘤的细胞结构及固氮、吸氢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羊奶果根瘤三个不同发育阶段的显微,亚显微结构和固氮,吸氢活性的差异。探讨了根瘤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侵染方式为皮层细胞间隙侵染,此期的内生菌是一种分枝,具隔膜的菌丝体,早期侵染细胞有脂体存在。成熟根瘤含菌细胞明显多于幼瘤和衰老瘤。成熟根瘤具有大量泡囊,成熟泡囊具分隔,双层壁结构。衰老瘤泡囊分隔消失,不呈双层壁结构。成熟根瘤的固氮,吸氢活性明显高于幼瘤和衰老瘤。  相似文献   
50.
丛枝菌根(AM)真菌对翅果油树幼苗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接种和不接种(对照)丛枝菌根的方法对翅果油树幼苗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生物量、矿质元素含量及抗逆性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丛枝菌根(AM)改善翅果油树在生态系统中的退化及濒危现状的机理.结果显示:(1)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a)与盆栽翅果油树苗木可形成菌根;菌根化苗木的形态及生物量等指标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且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2)菌根使苗木根系体积增大、总吸收面积增加、根系的活跃吸收面积显著增加,且根系中活跃吸收面积比与磷、钾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3)苗木生长的盛期和末期,菌根化苗木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在生长后期却显著低于对照呈负相关(P<0.05);菌根化苗木根系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苗木生长盛期酶活性最强,但接种不同菌种的苗木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菌根增加了翅果油树的根系吸收能力,提高了根系酶体系,有利于植物抵抗各种胁迫,对扩大翅果油树植物的分布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