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3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77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棉花临界需氮量动态定量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和河南安阳两个生态区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基于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干物质动态累积模型,建立了棉花花后动态临界氮吸收速率、临界氮需求量的定量化模型.结果表明,两生态区的临界最大氮吸收速率均出现在花后42 d,分别为5.3和4.4 kg·hm-2·d-1,临界快速氮累积期分别在花后的23~59 d和23~61 d,安阳的最大临界日需氮量明显大于南京.根据模型得到:安阳生态区适宜施氮量在240~360 kg·hm-2 之间,且360 kg·hm-2 条件下其氮累积接近临界需求,南京生态区240 kg·hm-2施氮量的氮累积与临界值相近.两区域基肥施用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26%和27%,且适宜的追肥时间应在花后22 d左右.由于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不同氮处理试验,有合理可靠的生理依据,为定量确定不同气候区域的动态施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白刺花叶片生态解剖特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1 650~1 950 m)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叶片进行生态解剖学研究.观测指标包括叶片形态特征(叶长宽比、叶面积、叶片厚度)、解剖结构(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P)、海绵组织厚度(S)、P/S比值、表皮角质膜厚度)及叶表皮特征(气孔器密度和面积、表皮细胞密度和面积、表皮毛密度和长度).结果表明,白刺花叶片面积为0.144~0.208 cm2,叶总厚度为171.58~195.83 μm;叶肉组织分化明显,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分别为69.83~82.42和62.00~ 80.67 μm,P/S的比值为1.14~1.01,上下表皮厚度分别为14.03~15.33和13.88~16.17 μm,上下角质膜厚度分别为2.66~4.56和2.76~2.02 μm;气孔密度为13.71~15.02个·mm-2,其面积为249.86~280.43 μm2;表皮细胞密度为160.54~178.43个·mm-2,其面积为557.43~626.85 μm2;表皮毛长度为186.51~260.99 μm,其密度为18.29~32.27个·mm-2.随海拔升高叶面积、叶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气孔器面积、表皮细胞面积以及表皮毛密度呈增加趋势,而角质膜厚度、表皮细胞密度和表皮毛长度则呈减小趋势;叶长宽比、P/S的比值、表皮厚度与气孔器密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3.
认识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对预测入侵的影响和入侵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聚类分析和排序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空间格局,并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强度对中国32个省级空间单位(省市自治区,不包括香港和澳门)中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物种数从南到北逐渐减少,导致这一格局的主要因子为无霜期;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密度由东南海岸向内陆递减,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交通密度;纬度是解释中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物种组成变异的主要因子,因此中国32个省区可归为低、中、高纬度区3大类型。在此基础上预测中国东南部地区有遭受更多外来植物入侵的可能;此外,交通发达的区域也将成为外来植物入侵的热点区,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4.
通过生态重建和景观重建,使郑州黄河滩地重新发挥生态系统功能与价值。以郑州黄河滩地为研究区,以实地调查数据、卫片资料等为依据,通过合理地定位重建目标、控制景观结构、划分景观分区和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效评估,制定郑州黄河滩地生态重建方案。郑州黄河滩地蕴含着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潜力,生态重建后可以为城市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主要表现为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调节气候和涵养水源功能,保持土壤和净化环境功能,生态防灾功能;经济生产功能和社会功能:科研教育功能,旅游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995.
中国晚更新世—早全新世过渡期狩猎采集者的适应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胜前 《人类学学报》2006,25(3):195-207
晚更新世之末到全新世之初是史前人类适应行为发生急剧改变的重要时期,其代表性的变化就是食物生产的起源。考古发现的证据与生态模拟的预测、推导相对比,显示出良好的耦合性。考古证据还显示这个时期的狩猎采集者采用了多样的适应模式以应对环境变化的挑战,食物生产并非唯一的选择;与此同时,食物生产的产生对环境和文化系统的初始条件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尽管晚更新世之末迅速的环境变化促进了食物生产的起源,但是考古材料与模拟的耦合、狩猎采集者适应变迁的多样性、食物生产起源的特殊机制都显示出这个时期的人类文化行为系统在生计模式的选择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张力,以最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6.
硒对水稻的生态毒理效应及临界指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土壤添加硒盆栽试验,研究了黄棕壤不同浓度Se对水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Se(<8mg·kg-1)对水稻根和地上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有促进作用,并整体提高了作物抗氧化酶系统,使MDA下降,SOD、CAT、POD、GSHPx活性相应提高.而高浓度Se(>16mg·kg-1)对水稻根和地上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抗氧化酶系统产生胁迫效应,使GSHPx明显上升,MDA上升,SOD、CAT、POD酶活性明显下降.各项生理指标与土壤Se处理浓度之间相关分析表明,土壤Se浓度与地上部干重相对百分率、根干重百分率、叶绿素a/b、MDA、SOD、CAT、POD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比较胁迫效应10%值的临界指标EC10值表明,作物地上部干重抑制率作为土壤临界值制定的依据更为可靠,EC10为21mg·kg-1.  相似文献   
997.
张静  艾彬  徐建华 《生态科学》2005,24(4):339-343
从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构建了生态社区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生态社区评价模型;并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对上海中心城区做了生态社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格局上,社区生态水平差异明显,无论是在社区内部还是社区之间,各主因子分布极不平衡;总体看来,浦西核心区的大部分社区,其规模结构比较合理,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然而部分社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急需要改善,部分社区的居住条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而浦东一些社区,尽管生态指数较高,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由于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健全,规模结构不够均衡,道路交通系统尚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98.
肇庆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肇庆市生态资源丰富,自然保护现状良好,生态环境建设潜力大,但整个生态缺乏合理规划,与经济发展联系不大,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低,与旅游规划脱节,致使各地旅游形象不突出,特色不鲜明,景观整体性和连续性遭受破坏,景观、景区间协调不足,过渡不自然,景观视线范围内荒山和采矿点依稀可见,没有充分发挥生态在旅游中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和矛盾,文章对肇庆市景观生态进行功能分区和规划设计,为肇庆市城市规划及景观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城市生态用地分类及其规划的一般原则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城市生态用地的规划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难点之一,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给出了城市生态用地定义,指出城市生态用地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依据这个特点,将城市生态用地划分为服务型生态用地和功能型生态用地两大类型,并结合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对各种类型的生态用地规划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河流污染底泥的生态修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方法,介绍了河流污染底泥的污染类型及现状,说明目前河流污染的严重性和进行修复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阐述河流底泥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对生态修复做了简要解释;介绍了几种目前处于试验阶段的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河流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恢复河流系统健康,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