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9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特征、延迟诊断因素及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167例疑似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167例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25.10±21.51)月。按照患儿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异物组(n=140)和非异物组(n=27)。按照患儿入院时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确诊时间是否在24 h内将患儿分为延迟诊断组(n=100)和早期诊断组(n=40)。并依据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所有患儿分为并发症组(n=122)和未发生并发症组(n=18)。采用x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亚组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异物组和无异物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后就诊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异物组和无异物组患儿的物滞留部位、CRP、PCT、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异物吸入史差异显著(P<0.05);以患儿是否发生延迟诊断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异物吸入史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是否延迟诊断及异物吸入史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存在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延迟诊断和并发症受年龄、异物吸入史和影像学检查等复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肿瘤(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放疗的HNC患者150例。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获取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150例HNC患者,放疗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有93例,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2.00%。根据放疗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将患者分为无吞咽困难组(n=57)和吞咽困难组(n=93)。单因素分析显示,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居住地、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分期、肿瘤位置、累积放疗剂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男性、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分期为III期、肿瘤位置为颈部肿瘤、累积放疗剂量偏高是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P<0.05)。HNC患者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结论:HNC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高,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分期、肿瘤位置、累积放疗剂量等均是其影响因素。HNC患者放疗期间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状况。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探讨如意珍宝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38例SAH后C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依达拉奉治疗)和研究组(69例,如意珍宝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大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GCS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VICA-Vm)、Li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如意珍宝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SAH后CVS患者,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脑血流速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观察调胃承气汤加减联合苦参汤药浴治疗斑块型银屑病(风热血燥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96例,按抛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8,基础对症治疗)和观察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胃承气汤加减联合苦参汤药浴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和瘙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77.08%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IL-17、TNF-α、IL-22水平及PASI、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VEGF和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略高于对照组4.17%,经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而言,调胃承气汤加减联合苦参汤综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炎症反应,预防纤维化和抑制血管新生,改善PASI评分和瘙痒程度,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S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肠道菌群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6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SP患者,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收治的9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含量,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的关系。此外,将研究组患者按照治疗后临床转归情况的差异分为好转组60例及恶化组3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IL-18、IL-23、IL-33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好转组年龄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均低于恶化组,且机械通气与长期卧床人数占比均低于恶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机械通气、长期卧床以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均是SP患者治疗后恶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P患者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且随着上述三项血清指标水平的升高,患者临床转归越差。  相似文献   
996.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Orthogeriatric management with clinical pathways (CP) in hip fracture (HF) has been shown to be superior to other models. We studied whether updating the CP, through prioritization of admission and surgery, improvement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lirium, management of anticoagulants and antiplatelet agents and the use of perioperative peripheral nerve block, modifies surgical delay, stay, readmissions, mortality, suffering delirium and functional status at discharge.Material and method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unicenter cohorts of 468 patients with HF, 220 from 2016 (old VC) and 248 from 2019 (new VC). The variables are: intervention in the first 48 hours, surgical delay (hours), stay (days), stay less than 15 days, delirium, functional loss at discharge (Barthel prefracture scale less Barthel scale at discharge), readmission at one month, and mortality at admission, month and year.ResultsMedian age: 87.0 [interquartile range 8.0], mostly women (76.7%). Significantly, with the new VC, there was a greater number of patients operated on in the first 48 hours (27,7% vs 36,8% p = 0.036), less surgical delay (72.5 [47,5-110,5] vs 64.0 [42,0-88,0] p < 0.001), shorter stay (10,0 [7,0-13,0] vs 8,0 [6,0-11,0] p < 0.001), greater number of discharges in 15 days (78,2% vs 91,5% p < 0.001), lower delirium (54,1% vs 43,5% p = 0.023).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eadmissions, functional loss at discharge, mortality at admission, 3 months or year.ConclusionsUpdating the VC brings benefits to the patient (less surgical delay, equal functional status at discharge with fewer days of admission) and benefits in management (lower admission) without modifying mortality.  相似文献   
997.
李恒 《云南植物研究》1995,17(4):401-404
栌菊木是菊科的单型属。Noueliainsign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分布于北纬24°-30°和东经99°40′-103°50′的康滇地区。关于它的起源和区系性质,许多作者都进行过研究。本文分析了分布区的历史及栌菊木与近缘属Gochnatia的系统关系,得出结果为:1.栌菊木是康滇地区的特有属,而非金沙江河谷特有;2.它是一个生存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中的温带成分,但非热带成分;3.其起源地应是康滇古陆的南部──滇中高原,而不是古地中海地域;4.起源时间大约在中新世末或更晚,当时气候条件与现代滇中地区相似。综上所述:栌菊木是一个(起源于晚第三纪)比较年青的属,并不是起源古老的区系成分。  相似文献   
998.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孕花外稃表皮微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璞  陈守良  钟文怡   《广西植物》1990,10(2):107-114+179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禾本科菰属及其有关9属14种3变种1变型的孕花外稃顶端及其芒基部的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基本符合E.E.Terrell与W.P.Wergin的研究报道,但我们不仅种类收集齐全而且增加研究了与菰属有关的属种,及菰属下的一些变种及混淆种,更有利于探讨菰属的系统位置及其演化关系。菰属以其稻型的双胞微毛与硅质体应隶属于稻族。又根据它们所具硅质体形状及硅质乳突的数量,除揭示它为单性花一支与稻属、假稻属、水禾属等两性花一支在稻族中存在平行演化现象外,也揭示了在菰属中共有4种、2亚种,其中以菰最为原始。  相似文献   
999.
昆虫种群生态过程的数学模拟,一般以单种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数量变动为基础。这种模拟研究在国内外已作过很多。但是,如何  相似文献   
1000.
从胚胎学特征探讨四合木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从胚胎学特征探讨了四合木的系统位置。胚胎学研究表明,四合木与蒺藜利具较近亲缘关系,但又有明显区别。表现为。四合木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细胞多数具单核,心皮合生但深裂至近基部,胚株直生,具较长珠柄,无承珠盘,无珠被绒毡层,只具一列线形大孢子四分体,成熟胚囊为四细胞(四核),珠被在胚胎发育过程逐渐退化,因此,成熟种子中只具外珠被内层残迹;胚乳大部分细胞解体,而外缘胚乳细胞特化,在成熟种子中代替种皮起保护功能。因此,四合木是否应从蒺藜科分出而另列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