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受喜树生长发育调控的不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和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在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aisne)体内代谢的生理调控机制及这两种类似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种子形成,成熟,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喜树三和10-羟基喜树碱的代谢动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碱相对稳定地存在于成熟的幼嫩的组织中;10-羟基喜树碱特异性地积累在乳熟期的种子,种芽的子叶,幼嫩的真叶等幼嫩组织中,随着组织的进一步发育和成熟,其含量快速减少,成熟组织中积累极少,并且这两种生物碱的代谢在时间和数量上都呈现出相互消长的特点,由此推断,这两种生物碱不同程度地受生长发育调控的特点可能与喜树的化学防御策略密切相关。并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氮素资源。  相似文献   
22.
Studies for the effects of sugar concentration on camptothecin production in suspension cultures ofCamptotheca acuminata were mad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ucrose, glucose, and fructose. Sucrose among tested carbon sources increased the camptothecin production. The highest camptothecin, 29×104 mg/L, was obtained at 6% of sucrose that was 11 times higher than that at 2% of sucrose. Kinetics of camptothecin production with 6% of sucrose showed the camptothecin production was increased up to 3 days and then decreased after 6 days from inoculation. The highest camptothecin was obtained on the third day from inoculation.  相似文献   
23.
喜树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采集于云南大学的喜树中分离到了90株内生放线菌,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布于6个科10个属。对所有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发现33.4%的菌株有抗菌活性。通过PCR方法,检测了PKSⅠ、PKSⅡ和NRPS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48.9%和45.6%。  相似文献   
24.
Cu2+对喜树愈伤细胞中喜树碱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喜树碱是一种从木本植物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中分离得到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Cu~(2 )对喜树愈伤细胞培养中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0.008mg/mLCuCl2时,对喜树愈伤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喜树愈伤细胞合成喜树碱的促进作用最强,喜树碱含量比未诱导前增加了约30倍。Cu~(2 )阻止培养细胞后期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下降,并抑制花青素的生成。与黑暗培养相比,光照条件下添加Cu~(2 )更利于喜树愈伤细胞诱导合成喜树碱。  相似文献   
25.
26.
于洋  于涛  王洋  阎秀峰 《生态学报》2012,32(5):1370-1377
在前期工作中利用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从接种时期角度分析了喜树碱含量与菌根形成过程对应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继续观察了这两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后与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幼苗的共培养时间对喜树幼苗喜树碱积累的影响。分别用两种菌根真菌每隔7d接种一批喜树幼苗,第5批接种7 d后采样,获得菌根真菌与喜树幼苗共培养时间分别为35、28、21、14、7 d的喜树幼苗样品,测定了菌根浸染状况和喜树碱含量。结果表明:(1)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均促进了喜树幼苗喜树碱的积累,表现为喜树碱含量和产量(单株幼苗所含的喜树碱量,喜树碱含量与幼苗生物量的乘积)的显著提高。(2)从接种后共培养时间的效果看,两种菌根幼苗各器官(根、茎、叶)及全株喜树碱含量和产量均呈现随着丛枝菌根真菌与喜树幼苗共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两种菌根幼苗的根和茎、根内球囊霉菌根幼苗的叶片和全株的的喜树碱含量和产量,在共培养时间增加至21 d时趋于稳定,而蜜色无梗囊霉菌根幼苗的叶片和全株的喜树碱含量和产量在共培养时间增加至28 d时达到最高,其后略有降低。(3)两种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同样随共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至共培养28 d后无显著变化。在一定共培养时间范围内,喜树碱含量和产量的变化与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及菌根形成之间具有对应性。  相似文献   
27.
不同产地和生长季节喜树叶中喜树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是我国特有抗癌植物。本文通过测定不同产地的喜树幼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含量表明,均以四川都江堰所产喜树叶中喜树碱含量最高。不同生长月份的喜树嫩叶中喜树碱含量成一条单峰曲线,以7月喜树嫩叶中喜树碱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8.
29.
Six new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ruit of Camptotheca acuminata.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including HR‐ESI‐MS, IR, UV, 1D‐ and 2D‐NMR. Moreover,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compounds 1 , 2 , 4 , 5 , and 6 were evaluated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and Dickeya zeae. All these tested compounds showed moderat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Bacillus subtilis and Dickeya zeae.  相似文献   
30.
喜树的分泌结构及其与喜树碱积累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在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中的积累部位及积累规律,运用组织化学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喜树茎、叶中喜树碱的积累部位和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两类分泌结构与喜树碱积累密切相关:一类是分布于幼茎和幼叶表面的单细胞腺毛;另一类是分布于喜树幼茎和幼叶中的由1~2层细胞包围而成的分泌道。由此推断,喜树中的分泌结构为喜树碱的主要积累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