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4 毫秒
31.
用电镜观察了革胡子鲇原生殖细胞和早期间质细胞主动迁移时的超微结构.这两种细胞具有伪足,伪足内有线粒体.两种细胞周围的间质细胞的排列比较疏松.在这两种细胞主动迁移时,细胞周围的空隙内分布有丰富的纤维状的结构,这种纤维状结构与这两种细胞的主动迁移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2.
特络细胞是一种新型间质细胞,其最显著的形态特征是具有极其细长且粗细不均而呈念珠形的细胞突起,可以和周围的同/异型细胞、血管、神经末梢等形成细胞连接。特络细胞还可释放细胞外囊泡(EVs)和其他信号分子,从而发挥其潜在的生理功能。先前的研究表明,特络细胞的功能与动物组织再生有关,因此对于低等动物特络细胞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参与组织再生的机理,为人类再生医学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特络细胞在不同动物器官组织中的分布位置、免疫表型、超微结构特点、与周围细胞型的结构关系以及特络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已有研究中不同动物组织器官中特络细胞在超微结构上的差异,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特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3.
核仁小核糖核蛋白体颗粒(small nucleolar ribonucleoproteins partical,snoRNP)是一种定位于核仁的复合物,它由一系列核仁小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和核心蛋白质结合而成。这些snoRNP指导核糖体RNA(rRNA)前体的加工修饰,在核糖体的生物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大多数snoRNP加工和组装的早期阶段发生在核浆,在Cajal小体(Cajal body,CB)中组装成熟之后,在PHAX、p50、p55、SMN和Nopp140等蛋白质的帮助下穿越各种不同的核间隔转运至核仁,并在核仁中发挥功能。本文对snoRNP的生物发生过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能够分解并修饰细胞外基质及细胞连接,促进上皮细胞从周围组织中分离出来。在乳腺癌中MMP表达量升高,刺激肿瘤发生,引起癌症细胞的入侵和转移。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也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MMP在乳腺的发育和致病的EMT过程中充当促进因子和介质的角色。本文主要概括最新的关于MMP是如何调节乳腺癌细胞的运动、入侵和EMT所驱动的乳腺癌发育的研究,为更好地理解MMP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Immunosuppressive properties of clon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Xu G  Zhang L  Ren G  Yuan Z  Zhang Y  Zhao RC  Shi Y 《Cell research》2007,17(3):240-248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derived from adult tissues,are multipotent progenitor cells,which hold greatpromis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SCs are immunosuppressive in vivo and in vitro inboth animals and humans.However,the mechanisms that govern these immune modulatory functions of MSCs remainlargely elusive.Some studies with bulk populations of MSCs indicated that soluble factors such as PGE2 and TGFβ areimportant,while others support a role for cell-cell contact.In this study,we intended to clarify these issues by examin-ing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s of cloned MSCs.We derived MSC clones from mouse bone marrow and showed thatthe majority of these clones we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into adipocytes and osteoblast-like cells.Importantly,cells fromthese clones exhibited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s on TCR activation-induced T cell proliferation in vitro,and injection ofa small number of these cells promoted the survival of allogeneic skin grafts in mice.Conditioned medium from MSCcultures showed some inhibitory effect on anti-CD3 induce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independent of PGE2 and TGFβ.In comparison,direct co-culture of MSCs with stimulated lymphocytes resulted in much stronger immunosuppressiveeffect.Interestingly,the suppression was bi-directional,as MSC proliferation was also re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lym-phocytes.Taking together,our findings with cloned MSCs demonstrate that these cells exert their immunosuppressiveeffects through both soluble factor(s)and cell-cell contact,and that lymphocytes and MSCs are mutually inhibitory ontheir respective proliferation.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调控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和机制,为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取非钙化主动脉瓣(3例)和钙化主动脉瓣(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骨桥蛋白OPN和骨钙蛋白OCN的表达;取3例非钙化的主动脉瓣,采用胶原酶连续消化法分离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进行表型鉴定。对成骨诱导培养的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分别过表达和干扰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平行设置CM组、OM组和negative control+OM组,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unx2、OPN和OC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和p-AKT的表达。茜素红S染色评价晚期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临床标本显示钙化的主动脉瓣较非钙化的主动脉瓣高表达CX3CR1(P 0. 05);成功分离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α-SMA和Vimentin阳性,vWF阴性。与CM、OM、negative control组比较,CX3CR1+OM组Runx2、OPN和p-AKT表达上调(P 0. 05),且茜素红S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与CM、OM、negative siRNA control+OM组比较,si CX3CR1+OM组Runx2、OPN和p-AKT表达下调(P 0. 05),且茜素红S染色可见钙结节减少。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促进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37.
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大量肝细胞培养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组织“切割分离法”加“胰蛋白酶消化法”两种传统方法的组合,获得细小的肝组织块进行贴壁法培养,待肝细胞长满瓶底(肝细胞为主)即传一代(目的去组织块及其他间质细胞),继续培养可获得高密度、高纯度、高活力的肝实质细胞。本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经济、高效,适用于一般实验室进行大规模肝细胞培养的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8.
胚胎小肠Cajal细胞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人胚胎小肠cajal细胞的发育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全层铺片结合切片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结果Cajal细胞呈酪氨酸激酶受体(Kit)和波形蛋白(vinlentin)免疫反应阳性。在胚胎发育早期,cajal细胞较少,为单层,稀疏分布于肌间神经丛周围,细胞为梭形,可见两个短而小的突起,未见分支;随着胎龄的增加,Cajal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伸长,并出现分支。此时,肌间神经丛周围的Cajal细胞出现两层,其长轴彼此垂直,分别平行于环行肌和纵行肌。与此同时环行肌层内亦可见少许Cajal细胞;出生前,肌间神经丛部位的Cajal细胞接近成熟,两层细胞的突起进一步增多、伸长,彼此间形成与成人相似的完整的细胞网络。此时深肌丛附近亦可见少量Cajal细胞。结论人的小肠Cajal细胞发育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即肌间神经丛周围最先出现,肌内次之,深肌丛较晚,出生前肌间神经丛周围的Cajal细胞已经接近成熟。这种发育演变若发生异常,可能导致某些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39.
本实验用酶细胞化学和示踪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睾丸间质细胞中多泡体的形成过程及其与溶酶体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睾丸间质细胞中多泡体的形成可分三个阶段:首先,一些含内吞物质的泡状结构进入高尔基体区域,与那里的小泡融合,形成内含少量小泡的前多泡体;然后,前多泡体互相融合,形成体积较大、基质电子密度低、内含小泡排列稀疏的低电子密度多泡体;最后,低电子密度多泡体通过表面长出微绒毛样结构并不断断裂的方式去除多余的界膜,形成体积较小、基质电子密度高、内含小泡排列紧密的高电子密度多泡体。因此,多泡体的形成既与内吞活动有关,又与高尔基体区域小泡有关。前多泡体和低电子密度多泡体不含溶酶体酶。在多泡体形成过程中,只有到高电子密度多泡体阶段,才与溶酶体发生关系,从溶酶体中获取溶酶体酶。多泡体形成后,常与自体吞噬泡靠近,可能参与睾丸间质细胞的自体吞噬活动。  相似文献   
40.
哺乳动物卵巢合成两类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即组织型PA(tPA)和尿激酶型PA(uPA)。大鼠卵巢除主要合成tPA外,还分泌一种纤溶酶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PAI-1)。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卵巢tPA和PAI-1两种基因的协调表达是导致滤泡破裂的原因。本实验进一步证实,卵巢中的PAI-1主要由膜-间质细胞分泌,可能作为一种屏障限制颗粒细胞tPA分泌到滤泡外间质。当排卵来临时,两种细胞所分泌的tPA和PAI-1相互作用后仍发现有大量tPA活性。这可能是引起排卵的主要原因。因为成熟的卵丘细胞除分泌高量tPA外,还分泌大量PAI-1,在人工授精中两者有可能作为鉴定卵子优劣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