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4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0.1mmol.L^-1水杨酸处理高温胁迫下的葡萄幼苗叶片,能提高其调运同化物的能力,其本身的光合能力也可提高。  相似文献   
92.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发生新老器官更替和细胞内含物的再分配、再利用。Lepold提出新生器官向衰老器官传递某种信息 ,动员后者细胞内含物向前者再分配。但是该信息的化学本质迄今仍不清楚。大蒜 (Alliumsativum)的离体蒜苔是研究细胞内含物再分配的良好材料。细胞内含物大量从苔茎向珠蒜中再分配 ,结果珠蒜显著膨大而苔茎衰老死亡。蔡可等发现赤霉素 (GA3)处理可有效抑制细胞内含物再分配。我们此前的研究发现GA3处理苔茎基部可显著改变珠蒜和苔茎H2 O2 代谢。本研究中我们分别用GA3和 3-氨基 - 1 ,2 ,4-三唑 (AT)H2 O2 清除酶catalase的专一性抑制剂处理珠蒜 ,结果发现GA3和AT均可有效抑制离体蒜苔细胞内含物再分配 (Fig .1 )。根据浓度不同 ,H2 O2 可以诱导细胞产生保护性反应或凋亡。细胞内含物再分配过程中 ,珠蒜H2 O2 浓度显著下降后保持于低水平 ,相反苔茎H2 O2 浓度极显著升高 1 0倍以上 ,而且细胞内含物转移早的苔茎下部H2 O2 峰值出现也早 (Fig .2 )。GA3或AT处理珠蒜 ,珠蒜H2 O2 浓度显著提高而苔茎H2 O2 浓度保持稳定的低水平或峰值显著推迟 (Fig .2 )。可见苔茎高浓度的H2 O2 诱导了苔茎细胞凋亡并把细胞内含物转移给珠蒜。已知约 2 %的呼吸耗氧生成H2 O2 。珠蒜呼吸速率显著高于苔茎 (王  相似文献   
93.
盐胁迫下水稻叶绿体中Na+、Cl-积累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0-200mmol/L的NaCl胁迫下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Pokkali(耐盐)和Peta(盐敏感)根系,叶片和叶绿体中Na^ ,K^ 和Cl^-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时间和浓度的增加,供试2个品种在根,叶片和叶绿体中Na^ ,Cl^-含量增加,K^ 含量下降。耐盐品种体内Na^ ,Cl^-含量增加或K^ 含量减少的幅度小于盐敏感品种。在200mmol/L的NaCl胁迫下盐敏感品种根,叶片和叶绿体中的Na^ /K^ 分别是耐盐品种的208%,308%和297%。与Na^ 相比,耐盐品种根系对K^ 吸收和向叶片运输的选择性(SK,Na)较强。但在经过0,100和200mmol/L的NaCl处理后2个品种叶绿体中的Na^ /K^ 均高于叶片(SK,Na均小于1)。盐胁迫下水稻叶绿体中Na^ ,Cl^-含量和Na^ /K^ 与叶片净光合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4.
半散放东北虎行为活动时间的分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5年-2001年4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10只半散放东北虎(5雌5雄)全年的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半散放东北虎的运动(37.53%)和休息(32.45%)行为较多,站立(6.24%),摄食(10.13%),社会(8.36%)和其他(5.29%,包括饮水,排遗,修饰等)行为较少;(2)不同季节的活动规律相似,运动,摄食,站立和社会行为在上午和下午各有1个高峰期,休息在中午有1个高峰期,运动和行为在存,冬季明显比春,秋季增多。将上述结果与笼养和野生东北虎的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在今后的野化训练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5.
 以夏玉米(Zea mays L.)(陕单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置于遮雨棚下的模拟土柱的方法,进行了不同灌溉施肥深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地上与地下部分同化物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的试验研究。灌溉施肥深度分4个处理:表面灌施;20 cm 深度灌水施肥;30 cm 深度灌水施肥和40 cm深度灌水施肥。后3个处理为土表下灌施处理。4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土表下灌施抑制了玉米生育早期的地上部分生长,使根系向土壤中下层的分布加强,从而保证了作物中后期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玉  相似文献   
96.
高温胁迫对~(14)C-水杨酸在葡萄苗中运转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38℃高温和 2 7℃正常温度分别处理14 C SA标记的葡萄幼苗叶片 1,3,6 ,12h ,发现常温下14 C SA向外运转的很少 ,而高温下向外运转的更少。高温处理和常温对照的14 C SA都既向上运输又向下运输 ,以向下运输为主 ,但无论向上运输还是向下运输 ,高温下要比常温下运输的少一些。在常温下 1,3,6h ,14 C SA以根系分配的最多 ,12h以茎中分配最多 ,而在高温处理下 1,3h以根中分配最多 ,6 ,12h则以茎中分配最多。高温处理和常温对照下都是离引入叶越近的茎段和叶片 (除引入叶 ) ,14 C SA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7.
鄱阳湖围垦区藕塘越冬白鹤的时间分配与行为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明勤  龚浩林  戴年华  植毅进  徐宁  卢萍 《生态学报》2018,38(14):5206-5212
2016年12月—2017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围垦区藕塘生境中白鹤Grus leucogeranus越冬期的行为,共扫描2560次,23219只次,包括18031只次成鹤和5188只次幼鹤。结果表明,觅食(41.78%)、警戒(25.02%)、修整(15.00%)和休息(10.84%)是白鹤越冬期的主要行为。与自然生境相比,藕塘生境中白鹤主要采取多休息和修整的策略来节省能量支出。成鹤的觅食行为(35.29%)显著低于幼鹤(62.42%)(F_(1,12)=45.977,P0.01),警戒行为(28.66%)则显著高于幼鹤(10.26%)(F_(1,12)=38.975,P0.01)。家庭群成鹤觅食行为(43.96%)极显著高于非家庭群成鹤(27.04%)(F_(1,12)=60.169,P0.01)。家庭群成鹤需要喂食幼鹤,它们花费更多的时间觅食弥补能量的消耗。行为节律上,白鹤各时段觅食行为占总行为的比例均较高,11:00—11:59出现明显高峰,占总行为的48.64%。警戒行为无明显的低谷和高峰。成鹤在各时段的觅食行为比例均明显低于幼鹤,成鹤和幼鹤的觅食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即觅食比例的升高和降低比较同步。成鹤在各时段的警戒行为和修整行为比例均明显高于幼鹤,成幼鹤的休息行为比例在各时段差别不大,均在14:00—14:59有个明显的高峰。家庭群成鹤的觅食行为比例几乎在各时段均明显高于非家庭群,家庭群成鹤的修整行为和休息行为在大部分时段均低于非家庭群成鹤。因此家庭群成鹤采取多取食,少休息和修整的策略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同时保证对后代的抚育。  相似文献   
98.
选择黄河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N)输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N0,无氮输入;N1,低氮输入,9.0 gN m~(-2)a~(-1);N2,中氮输入,12.0 gN m~(-2)a~(-1);N3,高氮输入,18.0 gN m~(-2)a~(-1))碱蓬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分布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外源N输入明显改变了湿地土壤TS含量的分布状况。随着N输入量的增加,除表层TS含量变化不明显外,其他土层均呈增加趋势。不同氮输入处理下植物各器官的TS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叶茎根,叶是硫的主要累积器官。尽管氮输入处理并未改变植被的硫分配格局以及其地上与地下之间的硫养分供给关系,但其为适应不同养分环境可进行自身生长特性及养分分配的调整,且这种调整在N2处理下表现的尤为明显。随氮输入量的增加,不同氮处理下植物-土壤系统的S储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土壤S储量的增幅远低于植物亚系统S储量的增幅以及N供给的增幅,说明N、S之间的养分供给存在不同步性。研究发现,未来黄河口N养分负荷增加情况下,碱蓬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S生物循环速率不但可能会加速,而且N、S养分之间也可能形成一个正反馈机制,并将有利于维持新生湿地的稳定与健康。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光照对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光照环境下海南龙血树幼苗形态、生理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并分析了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的形态、生理和生物量分配指标在不同光照强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的可塑性指数为0.08~0.86,其中根茎叶及总生物量的可塑性指数普遍较高(0.67~0.86),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有较好的光照适应性,其策略主要是通过调整根茎叶生物量的分配来适应光照的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海南龙血树幼苗的比叶面积、叶根比呈现显著增大趋势,表明幼苗可通过增加单株叶面积比例,扩大光合作用面积,有效调节自身生物量配置。37.3%自然光照(L2)是海南龙血树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现存海南龙血树生境改变,生境缺少林荫以致光照强度过大,不利于幼苗根系生长,难以度过干旱季节,可能是海南龙血树自然更新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0.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设置模拟增温和氮添加处理,研究长期增温与外源氮输入对高寒草甸群落生产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顶箱增温装置造成小环境暖干化,即显著提高地表空气温度1.6℃,提高表层土壤温度1.4℃,降低土壤含水量4.7%.2012、2013和2014年不施氮处理下增温分别降低地上生物量61.5%、108.8%和77.1%,在高氮(40和80kg N·hm-2·a-1)处理下增温对群落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增温的影响依赖于氮添加水平,且施氮补偿了增温导致的土壤氮损失.增温导致根冠比增加,2012、2013和2014年不施氮处理下增温分别增加根冠比98.6%、60.7%和97.8%.在不增温处理下,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变化率均表现出低氮(10、20 kg N·hm-2·a-1)促进、高氮抑制的趋势,达到饱和阈值时的氮添加剂量分别为56.0和55.5 kg N·hm-2·a-1;而在增温处理下,地上、地下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这说明增温改变了高寒草甸生物量分配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模式,增温导致的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是生物量分配模式改变的主要原因.由氮添加试验估算的高寒草甸氮饱和阈值表明,高寒草甸对氮输入的敏感性高于其他类型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