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前庭毛细胞的细胞活性及膜上钾通道的类型。方法:用酶深化后机械法分离豚鼠球囊毛细胞,并用全细胞膜片钳观察豚鼠球囊Ⅱ型毛细胞侧膜上的钾通道电流。结果:①胶原酶Ⅳ浓度为0.35mg/ml时,分离的毛细胞数量最多,存活时间最长;②当钳制电位为-100mV,以10mV的步距,从-70mV至+20mV阶跃,随着膜 电位的去极化,可记录到一系列快速、瞬时的以A型钾通道为主的外向电流,4-Ap对其有特异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血管再狭窄发生过程中 VSMC表型转化的规律及机制 ,采用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和体外培养的 VSMC,通过 Northern印迹分析及 3H- Td R参入实验 ,动态观察血管再狭窄发生过程中 VSMC表型标志基因α肌动蛋白和 SMemb的表达变化及 b FGF、TNF-α和 IL - 1β对两种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 VSMC增殖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血管内皮剥脱后 3d,分化型标志基因α肌动蛋白表达活性开始降低 ,去分化型标志基因 SMemb表达明显上调 ,至第 7d,前者的下调与后者的上调均达到最大 ,此后 ,两者的表达活性趋于向正常恢复 .b FGF可明显下调 α肌动蛋白的表达和诱导 SMemb表达 ,对分化型和去分化型 VSMC均有促增殖作用 ,但对后者的作用大于前者 ,TNF- α和 IL- 1 β对 VSMC的促转化及促增殖作用较弱 .提示 b FGF等生长因子介导血管内皮损伤所诱发的 VSMC表型转化并促进其增殖 ,内皮损伤 7d后 ,在发生表型转化并进行增殖的 VSMC中 ,一部分细胞再分化 ,一部分细胞仍处于去分化状态并继续进行增殖并持续较长时间 .  相似文献   
43.
野生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真菌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报道了野生植物根围Glomus属的17个种,聚球囊霉G.aggregatumSchenck&Smith,苏格兰球囊霉G.caledonium(Nicol.&Gerd.)Trappe&Gerd,近明球囊霉G.claroideumSchenck&Smith,明球囊霉G.clarumNicolson&Schenck,缩球囊霉G.constrictumTrappe,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Morton,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Becker&Gerdemann,集球囊霉G.fasciculatum(Thaxter)Gerd.&Trappe,何氏球囊霉G.hoiBerch&Trappe,地球囊霉G.geosporum(Nicol.&Derd.)Warker,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Schenck&Smith,摩西球囊霉G.mosseae(Nicol.&Gerd.)Gerd.&Trappe,隐球囊霉G.occultumWalker,网状球囊霉G.reticulatumBhattcharjee&Mukerji,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Karsten)Berch,台湾球囊霉G.formosanumWu&Chen,悬钩子球囊霉G.rubiformeGerdemann&Trappe)Almeida&Schenck;内养囊霉属1个种,稀有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infrequens(Hall)Ames&Schenider。其中,网状球囊霉为我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4.
我国北部的八种VA菌根真菌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张美庆  黄磊 《真菌学报》1992,11(4):258-267
  相似文献   
45.
蜜蜂球囊菌的microRNA鉴定及其调控网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研究利用small RNA-seq技术对球囊菌的纯培养进行测序,对球囊菌的micro RNAs miRNAs)进行预测、鉴定和分析,进而构建miRNAs-mRNAs的调控网络。【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Xten平台对球囊菌菌丝与孢子进行测序,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球囊菌的miRNAs进行预测和分析,通过茎环(Stem-loop)PCR对部分miRNAs进行鉴定,利用Cytoskype软件构建miRNAs-mRNAs的调控网络。【结果】本研究共获得48268696条clean reads,预测出118个球囊菌的miRNAs,它们的长度分布介于18–25 nt之间,不同长度的mi RNA的首位碱基偏好性差异明显。Stem-loop PCR验证结果显示共有10个miRNAs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目的片段,说明多数miRNAs可能真实存在。共预测出6529个球囊菌miRNAs的靶基因,其中5725个能够注释到Nr、Swissprot、KOG、GO和KEGG数据库。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有24个靶基因注释在MAPK信号通路。Cytoskyp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球囊菌的miRNAs与mRNAs之间存在复杂的调控网络,绝大多数的miRNAs处于调控网络的内部且同时结合多个mRNAs。【结论】本研究率先对球囊菌的miRNAs及miRNAs-mRNAs调控网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丰富了对球囊菌miRNAs的认识,为其基础生物学信息提供了有益补充,也为阐明球囊菌致病的分子机理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6.
我国东南沿海VA菌根真菌II,球囊霉属四个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美庆  王幼珊 《真菌学报》1996,15(4):241-246
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等省的栽培及野生植物根际分离出VA真菌球囊霉属的四个种:聚丛球囊霉GlomusaggregatumSchenck&Smithemend.Koske,微丝球囊霉G.microaggregatumKoske,Gemma&Olexia,小果球囊霉G.micrcarpumTul&Tul,台湾球囊霉G.formosanumWu&Chen。其中微丛球囊霉为我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球囊子宫支架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疗效及对子宫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以及人工周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球囊子宫支架放置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宫腔再粘连、术后出血量、月经恢复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术后1个月和2个月研究组总粘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总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月经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子宫支架应用于宫腔粘连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宫腔再粘连,减少子宫出血量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8.
从北京和新疆地区某些栽培及野生植物根际分离出7种VA真菌:丽孢无梗囊霉Acaulospora elegans Trappe & Gerd.,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 (karsten) Berch,隐球囊霉G.occultum Walker,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 Morton & Walker,摩西球囊霉G.mosseae(Nicol.& Gerd.)Gerd.& Trappe,缩球囊霉G.constrictum Trappe,和苏格兰球囊霉G.caledonium(Nicol.& Gerd.)Trappe & Gerd.。其中,地表球囊霉为我国新记录种。本文除描述其形态特征外,还介绍了孢壁组织化学反应及生境条件。  相似文献   
49.
谢靖  唐明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7):1440-1447
在黄土高原的陕西省甘泉、绥德、米脂、榆林4县(市)选取4个样地,研究紫穗槐不同深度土层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率、孢子密度、球囊霉素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AMF侵染率平均值绥德样地最大(100%),米脂样地最小(75.02%);孢子密度平均值米脂样地最大(5.91个/g),榆林样地最小(1.57个/g);4个样地孢子密度最大值均在0~10cm土层,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AMF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在各样地间差异显著,同一样地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变化规律不一致。(2)榆林样地的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3个样地;除绥德、米脂样地的蔗糖酶和甘泉样地的碱性磷酸酶外,其他样地的土壤酶活性和球囊霉素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各土层之间差异显著,最大值均在0~10cm土层。(3)AMF侵染率与pH、总球囊霉素含量、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碳、硝态氮、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速效磷、蔗糖酶、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4)第1、2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56.4%,第1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球囊霉素、AMF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第2主成分综合了pH和部分土壤因子信息。因此,球囊霉素、AMF侵染率、孢子密度、pH、部分土壤因子对决定土壤生态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改良球囊蕈行管在低位直肠癌末段回肠造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低位直肠癌经前切除吻合后,用改良球囊蕈行管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于末段回肠,以防治吻合口漏。结果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二周均拔除改良球囊蕈行管,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球囊蕈行管制作简单,可有效防治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可避免再次行回肠回纳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