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露点水势仪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深度(0~10 cm的壤土、20~30 cm的白浆土、50~60 cm的黄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整体趋势均表现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基本平稳;用Gardner等提出的幂函数方程可较好地反映该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势之间的数量关系,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在0.9239~0.9400;不同土层土壤的持水能力大小依次为黄土>壤土>白浆土,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水势降低而减小的速度依次为壤土>白浆土>黄土.不同土层脱湿过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位于吸湿过程之下,说明土壤水分存在滞后现象,且滞后时效依次为壤土>黄土>白浆土.  相似文献   
102.
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处理[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T1)、免耕直播紫云英 双季稻(T2)、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T3)、免耕直播油菜-双季稻(T4)和冬闲-双季稻(CK)]下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进行观测,分析了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作物生长期,不同冬季覆盖作物稻田CH4和N2O总排放量与对照(CK)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T3和T1处理的稻田CH4和N2O排放量最高,其CH4排放量分别为0.88 和0.60g·m-2,N2O排放量分别为0.23 和0.20 g·m-2;冬季作物还田后,各处理早、晚稻田CH4排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早稻田CH4排放量最高的为T1和T2处理,分别达21.70和20.75 g·m-2;晚稻田CH4排放量最高的为T3和T4处理,分别为58.90和54.51 g·m-2.各处理早、晚稻田N2O总排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T1、T2、T3和T4处理的早稻田N2O总排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3.7%、12.2%、46.3%和29.3%,晚稻田分别比对照增加28.6%、3.8%、34.3%和27.6%.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对不同种植年限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根际土壤的部分理化指标、酶活性和微生物区系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随白术种植年限的增加(0、1和2 a),根际土壤pH值显著下降(P<0.05),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速效钾含量则逐渐升高,而有效磷含量和C/N比小幅波动,总体上不同种植年限根际土壤的这些指标差异不显著;根际土壤中有效铁、有效铝和交换性锰含量显著或极显著(P<0.01)增加,且较对照(未种植白术的土壤)分别增加了127.51%、18.38%和106.83%,但有效铅含量变化幅度较小;2年生白术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2年生白术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较1年生白术根际土壤显著下降,真菌数量则显著上升。结果显示:土壤酸化严重、金属离子大量积累、主要酶活性失调以及微生物区系改变可能是白术连作障碍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8.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数据,采取主成分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广西平果县喀斯特山地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生存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和地形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各层的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主成分解释了总变异的78.8%,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5.29,方差贡献率为44.0%,主要反映了土壤养分的综合信息。典型相关分析显示乔木层多样性能敏感指示土壤养分变化,与土壤全磷间呈负相关、与全氮间呈正相关;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对地形变化更为敏感,与坡位和海拔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土壤与地形因子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耦合关系,土壤全磷与坡位间呈正相关、土壤pH与岩石裸露率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9.
方芳  戴传超  王宇 《生物工程学报》2009,25(10):1490-1496
一株属于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sp.)的内生真菌(编号为AL4)制成的粗诱导子可以诱发茅苍术悬浮细胞产生多种防卫反应,包括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H2O2)迸发和挥发油合成加强。NO专一性淬灭剂cPTIO和H2O2淬灭剂过氧化氢酶(CAT)则不仅可以分别抑制AL4粗诱导子引起的茅苍术细胞的NO和H2O2迸发,还都能部分阻断AL4粗诱导子促进茅苍术细胞挥发油合成。添加NO供体硝普钠(SNP)和H2O2都可引起茅苍术细胞中挥发油积累增加,但二者效果不同。因此暗示着NO和H2O2都是介导内生真菌AL4粗诱导子促进茅苍术悬浮细胞挥发油合成的信号分子。同时添加NO的淬灭剂cPTIO和H2O2的淬灭剂CAT并不能完全抑制AL4粗诱导子引起的茅苍术细胞挥发油积累增加,这表明内生真菌AL4粗诱导子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促进茅苍术悬浮细胞挥发油合成。  相似文献   
110.
甜菜夜蛾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抗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活体增效作用进行测定和生化分析,探讨了甜菜夜蛾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抗性机理.结果表明:增效醚(PBO)、增效磷(SV1)、磷酸三苯酯(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对甜菜夜蛾抗氰戊菊酯品系(Fen-R)和敏感品系(S)的增效倍数之比分别为10.2、7.8、12.5和1.1,对抗顺式氯氰菊酯品系(Cyp-R)和敏感品系(S)的增效倍数之比分别为21.6、15.5、8.6和1.2.PBO、SV1和TPP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均有显著增效作用,表明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均参与了甜菜夜蛾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抗性.Fen-R品系和Cyp-R品系4龄幼虫羧酸酯酶的活性分别是S品系的1.9和2.2倍,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S品系差异不显著,表明羧酸酯酶活性的提高是甜菜夜蛾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两种药剂的抗性无关.Fen-R品系和Cyp-R品系的Na-K-ATPase活性与S品系均无显著差异,但在相同浓度下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对S品系Na-K-ATPase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抗性品系,表明抗性品系Na-K-ATPase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