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RAPD分析对广东不同果树上的胶孢炭疽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部分芒果上的菌株外,20个来源于不同果树上的胶孢炭疽菌都以较高的相似系数聚为一个大群(群I)。说明尽管胶孢炭疽菌具有复合种的性质,但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其遗传背景还是相近的,表现出种的典型特征。6个芒果菌株组成3个小群,且与群I的亲缘关系较远,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72.
胶毒素与BS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荧光、圆二色和紫外—可见吸收等波谱法研究胶毒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胶毒素主要靠疏水作用与BSA结合, 而对其内源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其淬灭方式为静态猝灭, 胶毒素与BSA的结合常数为7.2×103 L/mol。圆二色光谱检测发现, 随着胶毒素浓度的增加, BSA的a-螺旋数量也增加, 当胶毒素浓度为BSA浓度的100倍时, BSA的a-螺旋增加40.1%, 表明胶毒素与BSA的结合改变了BSA的空间构象。  相似文献   
73.
黄原胶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N2气保护下,研究了黄原胶(XG)与丙烯酰胺(AM)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的影响,探讨了过硫酸铵引发黄原胶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研究,用热重分析(TGA)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并初步探讨了接枝机理.  相似文献   
74.
酿酒酵母菌核糖体RNA沉降系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酿酒酵母菌核糖体RNA(rRNA)的沉降系数,用酶解法和液氮研磨法裂解酿酒酵母菌的细胞壁,Trizol Reagent提取其总RNA,同时提取小白鼠和斑马鱼的总RNA进行比较.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和甲醛琼脂糖变性胶电泳后,RNA纯度好,条带清晰,无弥散或降解现象.试验发现,与酶解法相比,用液氮研磨法破碎酿酒酵母菌细胞壁提取总RNA所用的成本低,时间少,产率和纯度高,适用于少量样品RNA的提取.同时,酿酒酵母菌与斑马鱼和小白鼠总RNA电泳图谱表明,三者的"18S rRNA"在条带大小方面差异较小,而"28S rRNA"差异较大.利用分析型离心机测得的酿酒酵母菌两个较大rRNA的沉降系数分别为24.7S和18.1S.研究结果表明了真核生物rRNA种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5.
合成生物聚合物的重要微生物资源-鞘氨醇单胞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鞘氨醇单胞菌属的许多菌株能够合成结冷胶、沃仑胶、迪特胶等多种结构相似,物理性能多样的生物聚合物,统称为鞘氨醇胶。目前,结冷胶已经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由于鞘氨醇单胞菌属的提出仅有十几年的历史,其他种类鞘氨醇胶的研究和开发才刚刚起步。本文综述了鞘氨醇单胞菌属分类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鞘氨醇胶的结构、特性、生物合成途径、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6.
顺乌头酸酶(aconitase,Aco)是细胞内重要的铁硫蛋白酶,它催化细胞内柠檬酸经中间产物顺乌头酸生成异柠檬酸. 真核细胞中顺乌头酸酶有两种,分别定位在细胞质的顺乌头酸酶1(c-Aco)和定位在线粒体的顺乌头酸酶2(m-Aco).检测它们活性的变化能敏感地反映出细胞中能量代谢、自由基产生、铁硫簇组装及铁代谢水平的改变. 顺乌头酸酶活性的传统检测方法通常是测定细胞中总的顺乌头酸酶活性,该方法难以准确区分出c-Aco和m-Aco各自的活性变化.因此我们建立一种胶内酶活性分析法检测顺乌头酸酶活性. 该方法利用非变性电泳技术将c-Aco和m-Aco浓缩分离,通过泡染底物显色,条带颜色深浅反映了酶活性的强弱. 同时,比较了胶内酶活性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co和m-Aco的活性,并对比检测了过氧化氢处理细胞前后Aco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均可敏感地检测出Aco的活性改变,并有广泛的细胞系实用性,但胶内酶活性分析法可区别测定c-Aco和m-Aco活性,不需繁琐的细胞质和线粒体分离,简便易行.文中介绍的线粒体分离纯化技术也为线粒体功能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快速、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77.
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丙酮对胶陀螺子实体进行梯度提取,得到的粗提物做光敏活性药理试验,结果表明:胶陀螺的氯仿和乙酸乙酯粗提取物有明显的光敏活性。将氯仿和乙酸乙酯的粗提物分别用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进行反复柱层析,同时配合光敏活性药理试验,得到6个有光敏活性的组分,分别为c2、c3、c4、c5、c6和c11。将6个组分合并后继续分离,最终得到1个有橙黄色荧光点的成分,对其进行光敏活性药理试验,结果证明其为胶陀螺的光敏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8.
为得到有效水解杜仲角质层的角质酶,通过生物酶法提取杜仲中的活性成分。从病变的杜仲叶中分离出一株能高产角质酶的菌种,鉴定分析证实该菌株是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这是首次从植物病原真菌以外发现产角质酶的酵母菌,并对该菌株发酵产角质酶的条件进行优化。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酵母菌比植物病原菌安全许多,更利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9.
冯红  张义正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41-345
将从杉木和大叶黄杨上分离获得的8个胶孢炭疽菌(Colletoctrichum gloeosporioides)分离物培养在含氯酸钾的平板上,得到快速生长抗氯酸钾的不利用硝酸盐的突变体(Nit)。所有的突变体经鉴定分属于3种表现型,即硝酸还原酶结构位点(nit1),硝酸盐同化途径的专化调节位点(nit3),和钼辅因位点(nitM)。分离物发生突变的频率随氯酸钾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且不同的氮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突变表型种类。除CC3外,所有的分离物都是自身亲和的,即不同表型的突变体能遗传互补,其  相似文献   
80.
裂褶菌产纤维二糖脱氢酶条件优化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靖  刘稳 《菌物系统》2000,19(1):107-110
研究了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AS 5.391产纤维二糖胶氢酶的条件。该酶是诱导酶棉花是最好的诱导底物。培养基中加入琥珀酸纳缓冲液和土温80利于酶的合成。而木素相关物质藜芦醇或愈创木酚对酶的生成没有影响。该酶在pH3.5~10.5和45℃以下保持稳定,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pH为4.5。Zn^2+和Ag^+对该酶活性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而叠氮化钠和氰化钾对酶活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