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8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58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南极乔治王岛燕鸥湖晚第四纪硅藻(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极乔治王岛燕鸥湖晚第四纪硅藻中的等片藻目、曲壳藻目和双菱藻目进行了系统分类描述,计有24个种和8个变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5个新变种。它们可归属于:1)世界普生种,淡水或半咸水生境,中性一偏碱性;2)南极近岸浅海海域中常见种。  相似文献   
12.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锡沐  张常路  李秉滔   《广西植物》1994,14(4):321-333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含161科645属1345种(包括种下等级),并有相当数量的古老种类和14种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以及杜英科Elaeocarp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全缕梅科Hamamelidaceae等是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构成了其各森林类型的主要树种组成。种子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科地理成分的广泛性和属地理成分的多样性,而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明显的优势,热带及温带区系成分均有相当的影响,各类成分交错渗透,叠置分布。本文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归属,广东与云南植物区系的关系等争议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是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区系类型,为华南植物亚区的组成部分,隶属于古热带植物区。广东与云南植物区系关系密切,极可能具有同一起源(华夏植物区系),宜划入同一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13.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东南部紧靠中越边境的马关、麻栗坡两县交界处,在北纬22°54′—22°58′和东经104°34′—104°42′之间。区内最高峰海拔2579米,较低河谷为南温河,海拔仅为600米,相对海拔高差达1979米。母岩主要为白垩纪花岗岩。植被类型有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和山顶苔藓矮曲林等。 由于该地区紧靠中越边境,因此,自198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以来,较少有人对该保护区进行全面的植物考察。至今,对于大多数植物学工作者来说,老君山那丰富而独特的植物资源仍蒙着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4.
江西地处我国亚热带中部地区,地形复杂,气候优越,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纪植被和第三纪植物区系,发育有典型的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及丰富多采的植被类型,残存有许多古老的孑遗种属及特有种属。分布有高等植物5000余种,属国家及省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123种4变种1亚种。包括国家第一批颁布的一级保护植物桫楞;二级保护植物狭叶瓶尔小草、蓖子三尖杉、福建柏、银杏、资源冷杉、华南五针松、金钱松、华东黄杉、白豆杉、长叶榧、水松、伯乐树(钟萼木)、永瓣藤、连香树、杜仲、普通野生稻、长柄双花木、鹅掌揪、观光木、独花兰、香果树、伞花木、黄山梅、珠网萼、红皮糙果茶、长瓣短柱茶、野茶树等27种;三级保护植物45种。列  相似文献   
15.
利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根据马尾松生长对气候变量具非线性响应,尝试重建江苏暖湿地区过去116年(1874~1990)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温度的重建效果优于降水量,实测值与重建值两者的缩减误差(RE)分别为0.12和0.10,两者的平均偏差百分率分别为2.3%和20%。绝大部分重建结果可从观测记录和历史文献中得到验证,但在温度较高或降水量较多的若干年份,实测值与重建值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6.
建立南澳岛国家级海洋综合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保持物种多样性的观点出发,介绍了南澳岛的基本概况,附近海域海洋生物群落和珍稀生物概况以及闽粤著名的海鸟王国─—乌屿岛的概况。指出建立南澳岛国家级海洋综合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提出尽快建立南澳岛国家级海洋综合自然保护区的六条建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古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优势科主要由华夏植物区系的表征科组成;属的分布以泛热带成分占首位,其次是热带亚洲成分,说明本区系受热带植物区系的深刻影响,但属内种系贫乏的热带成分改变不了其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本质特性.与周围地区植物区系比较,显示本区与香港和鼎湖山的关系最密切,在区系分区上应同归属于华夏植物区系的华南亚区.  相似文献   
18.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其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值得关注。为探讨果林种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广州垛基果林湿地内种植黄皮(Clausenalansium)(HP),龙眼(Dimocarpuslongan)(LY)、杨桃(Averrhoa carambola)(YT),龙眼和黄皮间种(LH),杨桃、龙眼和黄皮间种(YLH)共5种种植类型下的表层(0~20 cm)土壤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总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惰性碳(NLC)含量都有影响,LY的SOC含量最高(22.6 g/kg),显著高于YLH (P<0.05),且NLC含量显著高于LH和YLH (P<0.05)。NLC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YT的MBC含量显著高于LY、HP、LH (P<0.05),且MBC/SOC显著高于HP、LY(P<0.05)。YLH模式下,土壤DOC含量和DOC/SOC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LH的ROC/SOC显著高于HP和L...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样方上测定糙花箭竹的地径、茎高、密度、茎重、枝条重、叶重和鞭系重资料,研究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并建立回归数学模型为:茎重Ws=160.942+0.227(D2NH) p<0.001 枝条重WB=76.008+0.039(D2NH) p<0.001 叶重WL=80.643+0.051(D2NH) p<0.001 鞭系重WR=285.554+0.074(D2NH) p<0.001由方程估测出天然糙花箭竹林的各器官干重分别为茎7.558,枝条1.782,叶2.143,鞭系4.795t/ha。总生物量为16.278t/ha,平均净生产量为3.256t/ha。  相似文献   
20.
张睿  师玮一  周靖宣  方贺  王宇白  徐深  康娟  徐栋 《生态学报》2023,43(5):2101-2113
自然保护区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对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还不清晰,理解这些规律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年中国历史高分辨率生态环境质量数据CHEQ数据集以及自然因素,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多元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2001—2019年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驱动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CHEQ指数呈现多阶段波动变化,总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平均趋势率为-0.54×10-3/a;在空间上,中国自然保护区CHEQ变化趋势值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且恶化区域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缓冲区。其中自然因素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在-3×10-3/a—0/a之间,人类活动的影响在-1×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