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B细胞活化因子(BAFF)、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对息肉组织分型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7例CRSwNP患者为CRSwNP组,根据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将其分为嗜酸性CRSwNP患者(ECRSwNP组,n=41)和非嗜酸性CRSwNP患者(nECRSwNP组,n=46)。选取同期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CRSsNP组,n=60)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60)。比较CRSwNP组、CRSsNP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OPN、BAFF、25-(OH)D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RSwNP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CRSwNP息肉组织分型的鉴别价值。结果:CRSwNP组、CRSsNP组血清OPN、BAFF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且CRSwNP组血清OPN、BAFF水平高于CRSsNP组,25-(OH)D3水平低于CRSsNP组(P<0.05)。ECRSwNP组变应性鼻炎史、哮喘病史患者占比、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及比例、血清总IgE浓度、血清OPN及BAFF水平高于nECRSwNP组(P<0.05),而血清25-(OH)D3水平低于nECRSwN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及比例、血清总IgE浓度、血清OPN及BAFF水平升高是ECRSwN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25-(OH)D3水平升高是ECRSwNP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OPN、BAFF、25-(OH)D3对CRSwNP息肉组织分型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800、0.817,联合检测鉴别CRSwNP患者息肉组织分型的AUC为0.90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0、0.827,联合检测鉴别价值更高(P<0.05)。结论:血清OPN、BAFF和25-(OH)D3水平在不同息肉组织分型中具有差异性,CRSwNP患者血清OPN和BAFF水平升高是ECRSwNP发生的危险因素,25-(OH)D3水平升高是保护因素,联合检测辅助临床鉴别CRSwNP息肉组织类型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CCL-18在不同组织病理特征慢性鼻-鼻窦炎和正常鼻黏膜的表达差异,探讨CCL-18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sson染色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对慢性鼻-鼻窦炎组织进行病理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CL-18蛋白水平在不同组织病理特征慢性鼻-鼻窦炎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CCL-18蛋白水平在伴鼻息肉和不伴有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均较正常鼻黏膜组织中显著上调(P<0.05)。CCL-18蛋白水平在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窦炎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窦炎(P<0.05)。腺体型,纤维炎症型及水肿型慢性鼻-鼻窦炎中CCL-18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鼻黏膜,以水肿型表达最为显著(P<0.05)。结论:CCL-18在嗜酸性粒细胞和水肿型慢性鼻窦炎中高度表达,提示CCL-18可能参与慢性鼻-鼻窦炎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这一基本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检测鼻息肉组织中核因子кB(NF-кB)的活化及白介素-8(IL-8)的转录水平,探讨鼻息肉组织中NF-кB的活化对IL-8转录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7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的息肉组织中NF-κB的活性及其p65亚基蛋白水平、IL-8的组织定位及转录水平;以22例鼻中隔手术患者中鼻甲黏膜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照组);对NF-кB的活性及其p65亚基蛋白水平与IL-8的转录水平进行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 EMSA测得鼻息肉组患者息肉组织中NF-κB的活性(216.51±17.33)较对照组(63.57±5.26)显著增高(P<0.01);Western Blot 测得鼻息肉组NF-κB亚基p65 蛋白的水平(153.72±9.15)较对照组(73.92±6.74)显著增高(P<0.05);半定量RT-PCR 测得IL-8 mRNA的转录水平(0.95±0.0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23±0.03)(P<0.05);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鼻息肉组患者息肉组织中NF-κB的活性及其p65亚基蛋白水平与IL-8的转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 0.78 & 0.53,均P<0.01).结论 IL-8是鼻息肉组织中NF-кB激活后所分泌的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NF-кB和IL-8引起的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鼻息肉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110例患者资料,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Ⅰ型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P<0.05);Ⅱ型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Ⅲ型,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等优点,其微创有效的优势在该术式中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与鼻息肉摘除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鼻息肉摘除术,研究组则行鼻内镜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的65.96%(31/47)(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角色(RE)以及心理健康(MH)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流脓涕、鼻塞、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对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联合小梁切除术(TBL)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伴厚晶状体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9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厚晶状体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52眼)和B组(41例46眼),A组行Phaco+IOL+TBL治疗,B组单纯行TBL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ACD)、小梁虹膜角(TIA)、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及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的变化、视力提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A组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显著提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视力提高率为86.54%,显著高于B组的32.61%(P0.05);两组术后ACD、TIA、AOD500及TCPD均显著提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显著低于B组的17.39%(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伴厚晶状体白内障的疗效较单用小梁切除术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14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采取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天认知功能评分低于术前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天TMT完成时间慢于术前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TMT完成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躁动、嗜睡、头晕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并且比较安全,是较为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红体外霉素对体外培养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作用。方法:从27例住院病人鼻腔中各取鼻息肉标本一份,将每一份均分4份,分对照组、红霉素组培养1d、3d后。每组各取鼻息肉标本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otaxin表达。结果:①红霉素组中鼻息肉的eotaxinmRNA光度值较对照组低(p<0.05);②两组鼻息肉中eotaxin蛋白灰度值比较,在培养1d后无明显差异,但培养3d后,红霉素组eotaxin蛋白灰度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体外红霉素能抑制鼻息肉中eotaxin表达,对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C)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患者的不同生理变化用于指导临床护理.方法:LC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Ⅱ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各时段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疼痛与镇静情况.结果:Ⅰ组在手术开始后半小时内血流动力学波动较Ⅱ组大(P<0.01),Ⅱ组在术毕后半小时内血流动力学波动较Ⅰ组大(P<0.01).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Ⅰ组高(P<0.01),疼痛与镇静效果较Ⅰ组差(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的胆囊摘除术,因其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改变轻,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术后止痛、镇静较完善.在护理上优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胆囊摘除术后患者IL-6,IL-10 以及TNF-alpha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20 例,根据手术 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60 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照组60 例,为常规开腹切除术患者。观察并比较术前、术后第1 天、第2 天、第3 天患者的IL-6,IL-10、TNF-alpha水平以及术后患者的疲劳情况。结果:①手术后,两组患者较手术前IL-6 均有所升 高,且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较手术前IL-10 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较实验组降低明 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后,两组与手术前相比较TNF-alpha水平明显升高,与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手术后,两组的疲劳情况相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 术后患者IL-6,IL-10,以及TNF-alpha均有所升高,说明应激反应正在发生,进而出现术后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