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81.
人工饲养川金丝猴流产死产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川金丝猴,在繁殖过程中流产死产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饲养条件下强烈的应激刺激,分娩时脐带缠绕成结或脱垂,迫使胎儿在娩出前即行肺呼吸吸入羊水窒息死亡,和年老带病的雌猴配种是造成流产死产的主要原因,基本上可以排除传染性疾病所致。  相似文献   
182.
秦岭川金丝猴下地活动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是以树栖为主的灵长类动物。近年来,人类在秦岭地区的森林砍伐对金丝猴的行为生态产生一定影响,我们就此问题对行进中的金丝猴下地行为和森林植被类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探讨森林砍伐是否为导致川金丝猴下地?..  相似文献   
183.
叶春  张亚平 《遗传》2003,25(3):291-294
本研究通过PCR克隆测序,初步确定了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垂体生长激素基因的全部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及推断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包括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以及191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序列)。我们构建了灵长类7个物种垂体生长激素基因进化关系的基因树。垂体生长激素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和垂体生长激素重要功能位点分析的结果显示:猴科的猕猴与疣猴科的川金丝猴垂体生长激素基因差异非常小。我们推测在猴超科动物中,垂体生长激素无明显功能上的差异。 Abstract:Putative pituitary growth hormone gene of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All exons sequences and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containing 26 residues signal peptide and 191 residues mature protein) were obtained.We constructed a phylogenetic tree,which well reflected the tru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of pituitary growth hormone genes from 7 primates species.From the results of amino acids sequenc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important sites of growth hormone,pituitary growth hormone of macaque from Cercopithecidae and snub-nosed golden monkey from Colobidae show little difference.We indicated that pituitary growth hormone from Cercopithecoidea species have no apparently functional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184.
川金丝猴粪尿中类固醇性激素抽提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川金丝猴粪尿中类固醇性激素的抽提方法, 实验比较了3 种尿液抽提溶剂和5 种粪便抽提方法的抽提回收率。结果显示,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抽提雄猴尿液中的睾酮、雌猴尿液中的雌二醇和孕酮, 回收率分别为79.27%、73.39%和80.28%, 抽提效果较其它两种溶剂为好; 以乙醇加热法抽提雄猴粪便中的睾酮和雌二醇、雌猴粪便中的睾酮、雌二醇和孕酮, 回收率分别为1.33%、85.12%与67.41%、79.58%和77.71%, 抽提效果优于其它4 种方法,且该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实验表明, 以二氯甲烷和乙醇加热法分别抽提川金丝猴尿液和粪便中的类固醇性激素是较理想的抽提方法。  相似文献   
185.
同域物种的共存往往是通过生态位分化实现的,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为梵净山同域分布物种。为了理解二者的生态位分化关系,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通过在梵净山保护区安放的24台红外相机进行冬春季的野外监测,发现有18台相机捕获到藏酋猴,4台相机捕获到黔金丝猴,有3台相机对二者均有捕获。总共获得了黔金丝猴的照片23张,事件发生8次;藏酋猴的照片373张,事件发生95次;未捕获到黔金丝猴和藏酋猴同一时间段出现。通过海拔高度、采食行为、出现时间这些数据对二者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同域分布的这两种灵长类动物生态位分化模式。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梵净山冬春季黔金丝猴和藏酋猴的分布区域存在部分重叠,但黔金丝猴活动高峰早于藏酋猴约2 h;黔金丝猴更倾向于树上取食,藏酋猴更倾向于地上取食,避免了直接在食物资源上的竞争。二者通过活动节律和觅食策略差异实现生态位分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以实现同域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6.
187.
正物种共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资源的竞争分化,使其都有足够的资源保障生存和繁殖(Macarthur and Levins,1967; Schoener,1974)。根据竞争排斥原则,生态相似的物种在资源竞争中必然存在生态位的分化(Hardin,1960)。在众多的生态维度中,栖息地分化所形成的空间分布差异是同域野生动物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生态位分化形式(Schoener,1974)。同时,了解栖息地选择如何影响同域野生动物的空间分布是研究资源分配和竞争模式的必要前提(Rosenzweig,1981)。  相似文献   
188.
Grueter CC  Li DY  Feng SK  Ren BP 《动物学研究》2010,31(5):516-522
原则上,食叶的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和杂食的猕猴(Macaca mulatta)是可以同地共栖的,但这两种灵长类究竟是如何同地共存却一直是一个鲜见涉足的问题。该文初步通过分析它们的食性和生境需求来阐明两者共存的可能性。在猕猴取食约22种植物中,有16种也是滇金丝猴的取食对象。两种灵长类都显示出喜食果实。人们尚未发现滇金丝猴涉足人类作物等相关资源,但发现猕猴经常侵食庄稼。这与其生活海拔不同有关:滇金丝猴一般生活在平均海拔为3218m的山林中,而猕猴活动在平均海拔为2995m的林地。猕猴也会涉足牧场,而滇金丝猴回避这种场地。对于这两个种,混合的落叶阔叶/针叶林是最频繁使用的森林类型;滇金丝猴很少进入常绿阔叶林(青冈属群落,利用率仅3%),而猕猴相对进入这类林型的机会远比滇金丝猴高(36%)。两个物种的群体间常相互远离(2.4km)。当其相遇时,常是猕猴主动回避。上述结果提示滇金丝猴和猕猴是通过大生境分化利用和空间避让来共存的。尽管不同的生境利用策略一定程度上会反映种间竞争的存在,但这种不同更可能反映着它们不同的生理/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189.
用原生境腐殖土对粗齿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blinii(Lévl.)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粗齿黔蕨的孢子深棕色,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播种1周后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Aspidium-type).丝状体由4~12个细胞组成,片状体宽达9个细胞,斜向一侧生长,边缘具毛状体.播种约2个月后形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成对称心形.在粗齿黔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成熟原叶体的背腹面和边缘均被毛状体,假根有分叉且尖部常膨大,并含有较大的颗粒状贮藏物,精子器有3个壁细胞等特征较为进化,而颈卵器粗短且直立的特征较为原始.粗齿黔蕨的精子器和颈卵器发育不同步,精子器的出现和成熟均早于颈卵器的发育.从配子体发育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粗齿黔蕨野外种群数量较少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